文|周夏冰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有四个,体现了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这篇课文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由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在“一篇”与“一本”的多维联读中,拓展阅读视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学习目标。教学思路如下:
1.同学们,还记得马克·吐温吗?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节选自他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第32章,一起来读课题。
2《.汤姆·索亚历险记》自出版以来大受欢迎,不仅多次重印、再版,还被改编成了各种影视作品。(出示电影海报、动画封面。)
3.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默读这篇课文。
1.看电影片段。课文读完了,相信你们每个人都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和感受。课文里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物——印江·乔埃,他到底是谁?怎么会让汤姆大惊失色?让我们一起看看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片段,去认识这位神秘人物。(播放电影片段)现在知道印江·乔埃是什么身份了吗?刚才的片段,就是从这个人物开始的。(板画)
2.读节选课文。在观看的过程中,你看到哪个部分时心情最为紧张?(板书心情节点与小标题)课文是接着刚才的片段往下讲的,你能像这样补充好小标题吗?(学生尝试在场记板里填小标题)
3.感离奇情节。(全班交流,师连接场记板,形成心情线,见图1。)将课文与原著前面的情节联系起来一读,我们就发现故事情节非常紧张刺激,却又是有惊无险。这样曲折、离奇的情节正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经久不衰、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图1
1.“一篇”里的汤姆。书中的主人公汤姆,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汤姆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交流,提炼词语。(见图2)
图2
2.“一本”里的汤姆。同学们从“山洞归来—讲述经历”这部分,读出了这样一个汤姆的形象。其实,波利姨妈以为汤姆不幸遇难、意外身亡的情形在书中还出现过一次,一起再来看看电影片段。
这次,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汤姆?(见图3)
图3
3.“我们”眼里的汤姆。在作者的笔下,汤姆是鲜活的,勇敢机智却又调皮贪玩,他大大咧咧却又心思细腻。读着读着,这样的汤姆有你或者你的小伙伴的影子吗?(生交流,师移动词卡,见图4。)
图4
1.这部作品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里面的人物形象有我们自己的影子,读着读着就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这样有趣的电影片段,你们还想看吗?
2.学生观看“刷墙”片段,教师适时提问引导: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汤姆不再沮丧,积极投入地开始粉刷起来吗?这半只苹果是意外的收获还是汤姆计划内的“战利品”?猜猜汤姆在这个下午,用“刷墙”换来了多少物品?
3.改编的电影如此精彩有趣,我们还需要去读原著吗?看看书里是怎么描写这个片段的。(学生朗读原著片段)
4.文字有着电影无法诠释的独特魅力和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带着刚才观看影片时的问题,再去读读原著,感受电影所无法展示出来的马克·吐温的语言魅力,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