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图谱结合效毒值与外观性状的蜜马兜铃炮制工艺研究

2023-03-06 06:58:00钟文峰洪婉敏刘晓霞纪玉华王文丽汪凯东孙冬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木兰花马兜铃饮片

钟文峰, 洪婉敏,刘晓霞,纪玉华,王文丽,汪凯东,孙冬梅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佛山 528244)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ristolochiadebilis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其生品及炮制品蜜马兜铃均收载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而2020年版《中国药典》并未收载。马兜铃药材市场流通较少,以东北产的北马兜铃货源较多,目前学者研究也多集中在北马兜铃这一基原上。今北马兜铃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河南、河北等地,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喘,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等症[1]。研究表明,马兜铃中含有的马兜铃酸类物质,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癌性和肾毒性的硝基菲羧酸[2],其经肝脏代谢后仍会在体内长期蓄积,具有严重的肾脏毒性[3-4]。这可能是2020年版《中国药典》不再收载的原因之一,但蜜马兜铃在临床仍有一定应用。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部分毒性中药材经炮制后,可达到“减毒存效”的目的,如甘遂中的萜类成分在醋制过程中发生结构转化,使毒性下降,但药效得以保留[5]。杨标等[6]亦发现马兜铃经蜜炙、醋炙、盐炙、姜炙、炒焦、碱炙、先碱炙再醋炙等方法炮制后,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含量均较生品有所降低,但未对整个炮制过程中毒性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拟以毒性成分含量降低、有效成分含量提高、饮片外观性状符合标准要求为前提,通过建立蜜马兜铃的特征图谱,测定饮片粉末色度值,分析毒性成分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合外观性状与内在效毒值对蜜马兜铃饮片进行综合评价,优选蜜马兜铃炮制工艺,以期为毒性饮片的炮制减毒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仪器

Waters ACQUITY ARC 高效液相色谱仪(ARC,沃特世公司),Waters XBridge Phenyl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万分之一天平(ME204E,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百万分之一天平(XP26,梅特勒-托利多公司),恒温水浴锅(HWS28,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超纯水机(Milli-Q Direct,默克公司),数控超声波清洗器(KQ-500DE,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2 材料

木兰花碱(批号:wqk17063003,纯度:98.0%)、马兜铃酸D(批号:wqk19011704,纯度:98.0%)、马兜铃酸B(批号:wqk18051806,纯度:97.0%)、马兜铃酸内酰胺Ⅰ(批号:wqk19012101,纯度:98.0%)对照品均购自四川维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马兜铃酸Ⅰ(110746-201611,纯度:98.89%)对照品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7-羟基马兜铃酸A(批号:Z13N9574959,纯度:95.0%)对照品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析纯甲醇、乙醇均购自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色谱级乙腈购自默克公司;冰醋酸、三乙胺均购自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为自制超纯水。

17批马兜铃药材经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魏梅主任药师鉴定均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contortaBge的干燥成熟果实。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蜜马兜铃(北马兜铃)炮制项下方法[1],将17批马兜铃(北马兜铃)药材,搓碎,置炒制容器内,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不粘手,即得17批对应的蜜马兜铃炮制品。马兜铃药材来源与炮制品批号详见表1。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XBridge Pheny1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1%冰醋酸溶液(加入0.16%三乙胺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10%~24%A;15~20 min,24%~28%A;20~40 min,28%~35%A;40~45 min,35%~37%A;45~55 min,37%~50%A;55~56 min,50%~10%A;56~65 min,10%A;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 ℃;流速:1.0 mL·min-1。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木兰花碱对照品2.130 mg、马兜铃酸D对照品2.064 mg、马兜铃酸B对照品2.122 mg、马兜铃酸Ⅰ对照品2.066 mg、马兜铃内酰胺Ⅰ对照品2.032 mg、7-羟基马兜铃酸A对照品2.088 m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制成含木兰花碱20.874 0 μg·mL-1、马兜铃酸D 20.227 2 μg·mL-1、马兜铃酸B 20.583 4 μg·mL-1、马兜铃酸Ⅰ 20.430 7 μg·mL-1、马兜铃内酰胺Ⅰ 19.913 6 μg·mL-1、7-羟基马兜铃酸A 19.836 0 μg·mL-1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参照物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蜜马兜铃饮片(MMDL15)的粉末(过4号筛)约0.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 mL,称定质量,加热回流30 min,取出,放冷,再称定质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用0.22 μm的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4 方法学考察

2.4.1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以6号色谱峰(马兜铃酸D)作为参照峰(S),计算峰1~9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0.1%,相对峰面积RSD<3.9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4.2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在0、2、4、8、12、24 h 依次进样,以6号色谱峰(马兜铃酸D)作为参照峰(S),计算峰1~9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0.10%,除峰9(马兜铃酸内酰胺Ⅰ)相对峰面积RSD为7.89%外,其余相对峰面积的RSD<4.32%,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 内稳定性良好,其中马兜铃酸内酰胺Ⅰ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相对峰面积略微增加,但是特征图谱整体轮廓不变。

2.4.3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6份,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以6号色谱峰(马兜铃酸D)作为参照峰(S),计算峰1~9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0.10%,相对峰面积RSD<5.22%,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较好。

2.4.4 蜜马兜铃多批次饮片相似度评价及色谱峰指认 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130723)版本》进行共有峰匹配,以MMDL01的色谱图为参照图谱,将时间窗宽度设为0.1 min,采用中位数法,采用多点校正法-全谱峰进行匹配,叠加图见图1,对照特征图谱见图2。17批次的蜜马兜铃饮片共有10个特征峰,以MMDL01作为参照峰,计算相似度,结果显示MMDL01~MMDL17的相似度依次为 1.000、0.977、0.994、0.936、0.913、0.939、0.997、0.983、0.908、0.894、0.882、0.912、0.901、0.909、0.976、0.991、0.960;采用对照品色谱峰共指认了其中6个色谱峰,分别是峰2(木兰花碱)、峰5(7-羟基马兜铃酸A)、峰6(马兜铃酸D)、峰8(马兜铃酸B)、峰9(马兜铃内酰胺Ⅰ)、峰10(马兜铃酸Ⅰ)。详见图2。

注:2.木兰花碱;5.7-羟基马兜铃酸A; 6.马兜铃酸D(S); 8.马兜铃酸B;9.马兜铃内酰胺Ⅰ;10.马兜铃酸Ⅰ图1 蜜马兜铃多批次炮制品特征图谱叠加图Fig.1 The overlayed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multi batch of processe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注:A.蜜马兜铃饮片对照特征图谱;B.混合对照品特征图谱;2.木兰花碱;5.7-羟基马兜铃酸A;6.马兜铃酸D(S);8.马兜铃酸B;9.马兜铃内酰胺Ⅰ;10.马兜铃酸Ⅰ图2 蜜马兜铃饮片对照特征图谱与特征峰指认Fig.2 Comparative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and identif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2.5 蜜马兜铃前处理炮制参数考察

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蜜马兜铃炮制项下的要求“取净马兜铃,搓碎,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不粘手。”蜜炙法(通则0213)规定“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1]根据以上规定,对蜜马兜铃炮制蜜用量、炼蜜稀释倍数、润制时间和炒制时间进行考察,初步确定蜜马兜铃的炮制工艺参数。

2.5.1 蜜马兜铃蜜用量考察 取马兜铃药材20 g,平行4份,搓碎,加稀释后的炼蜜(炼蜜用量为0、2.5、5、10 g,加炼蜜用量3倍的沸水稀释)拌匀,润制,烘干。取样测定,各特征峰峰面积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蜜马兜铃不同蜜用量各特征峰面积柱形图Fig.3 Column chart of characteristic peak area about honey dosage of the processing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随着蜜用量的增加,蜜马兜铃中10个特征峰的峰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蜜马兜铃中5种马兜铃酸毒性成分的总峰面积随着蜜用量的增加依次减少,相比于蜜用量为0的样品,炼蜜用量为2.5、5、10 g时,5种马兜铃酸毒性成分的总峰面积变化率分别为-6.09%、-16.46%、-27.86%,其余5个色谱峰总峰面积变化率为-1.92%、-7.23%、-22.73%。蜜用量为0、2.5、5、10 g,蜜制烘干后的蜜马兜铃饮片质量分别为19.17、20.19、22.37、25.34 g,折算为每1 g饮片对应的峰面积后,较生品下降了4.57%、12.09%、24.38%,推测蜜用量在样品毒性成分的峰面积中主要起到物理稀释的作用,实际上饮片峰面积的减少非化学反应引起,因此仍以药典规定蜜用量为宜。最终确定蜜马兜铃按药典的蜜用量,即每100 kg待炮炙品用炼蜜25 kg。

2.5.2 蜜马兜铃炼蜜稀释倍数考察 取炼蜜5 g,平行4份,分别加入0、5、15、30 g的沸水稀释;另取马兜铃药材20 g,平行4份,搓碎,润制,烘干。取样测定,各特征峰峰面积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蜜马兜铃不同蜜稀释倍数各特征峰面积柱形图Fig.4 Column chart of characteristic peak area about honey diluted of the processing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当沸水加入量为蜜用量的1、3倍时,蜜马兜铃中10个特征峰的峰面积整体变化趋势较小,相比于炼蜜未稀释的样品,蜜马兜铃中5种马兜铃酸毒性成分的总峰面积的变化率分别为-8.16%、-5.98%,其余5个色谱峰总峰面积变化率为2.30%、1.83%;但当沸水加入量为蜜用量的6倍时,此时药材已呈现“伤水”状态,稀释用量过大,未能吸收完全,5种马兜铃酸毒性成分的总峰面积的变化率为-29.15%,其余5个色谱峰总峰面积变化比率为-3.48%。因此,优选加入炼蜜用量3倍的沸水进行稀释。

2.5.3 蜜马兜铃润制时间考察 取马兜铃药材20 g,平行4份,搓碎,加入炼蜜拌匀,分别润制0、60、120、180 min,烘干。取样测定,各特征峰峰面积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蜜马兜铃不同润制时间各特征峰面积柱形图Fig.5 Column chart of characteristic peak area about humid time of the processing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随着润制时间的延长,蜜马兜铃中10个特征峰的峰面积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未润制样品相比,润制60、120、180 min后,蜜马兜铃中5种马兜铃酸毒性成分的总峰面积的变化率分别为-3.55%、-5.52%、-7.96%,其余5个色谱峰总峰面积的变化率为-0.91%、-6.13%、-2.12%。因此,优选蜜马兜铃的润制时间为60 min。

2.5.4 蜜马兜铃炒制功率和炒制时间预实验考察 取马兜铃药材50 g,搓碎,加入稀释后的炼蜜(炼蜜用量12.5 g,加37.5 g沸水稀释)拌匀,润制60 min后,采用电陶炉(功率为800、1 000 W)进行炒制,分别于炒制8、11、14、17、20 min时取样测定,如图6所示。

图6 蜜马兜铃不同炒制功率和时间各特征峰面积柱形图Fig.6 Column Chart of characteristic peak area about different processing power and time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蜜马兜铃中10个特征峰的峰面积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生品相比,功率为800 W炒制8、11、14、17 min后,蜜马兜铃5种马兜铃酸毒性成分的总峰面积的变化率分别为-12.41%、-16.02%、-25.32%、-41.52%,其余5个色谱峰总峰面积的变化率为-8.44%、-10.12%、-15.38%、-29.29%。与生品相比,功率为1 000 W炒制8、11、14、17 min后,蜜马兜铃5种马兜铃酸毒性成分的总峰面积的变化率分别为-17.45%、-19.75%、-47.45%、-63.16%,其余5个色谱峰总峰面积的变化率为-7.12%、-14.21%、-33.62%、-44.60%。

综上确定了蜜马兜铃炮制的蜜用量为每100 kg待炮炙品用炼蜜25 kg,炼蜜加入3倍沸水稀释,润制时间为60 min,炮制的功率越大,蜜马兜铃炮制变化程度越剧烈,且炮制通则规定文火炮制,因此选用800 W炮制适宜。由于预实验炮制过程中取样点数较少,未能全面掌握蜜马兜铃炮制过程的成分及外观性状等变化规律,优选炮制工艺,因此炒制时间在后文中会进一步结合其他因素进行详细研究。

2.6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特征图谱的变化规律

2.6.1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制备 取马兜铃药材(MDL15)4 kg,搓碎,加入稀释后的炼蜜(炼蜜用量1 kg,加3 kg沸水稀释)拌匀,润制60 min后投入炒药机(温度设置为200 ℃,与预实验800 W功率的饮片出锅温度基本一致)进行炒制,分别于炒制9、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 min取样,即得14份蜜马兜铃样品,记为MZ02~MZ15,见表2,其中MZ01为马兜铃生品。

表2 蜜马兜铃饮片炮制过程取样信息表Table 2 Sample information table of the processing of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2.6.2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相似度评价 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130723)》进行共有峰匹配,以MZ01的色谱图为参照图谱,将时间窗宽度设为0.1 min,采用中位数法,采用多点校正法-全谱峰进行匹配,见图7。计算MZ02~MZ15样品与生品(MZ01)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996、0.999、0.996、0.987、0.979、0.966、0.966、0.962、0.961、0.960、0.960、0.961、0.959、0.956。表明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炮制品与生品的相似度逐渐降低。

注:2.木兰花碱;5.7-羟基马兜铃酸A; 6.马兜铃酸D; 8.马兜铃酸B;9.马兜铃内酰胺Ⅰ;10.马兜铃酸Ⅰ图7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特征图谱叠加图Fig.7 The overlayed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multi batch of the processing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2.6.3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特征峰峰面积变化规律 进一步对炮制过程中样品的10个特征峰峰面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生品各特征峰的峰面积作为基准,计算炮制过程样品各特征峰与生品相对应的特征峰峰面积的比值,结果见表3,5个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总峰面积,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延长炮制时间,有利于减轻蜜马兜铃的毒性。

表3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特征峰峰面积相对生品比值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ratio of characteristic peak area of the processing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2.7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外观色度值与模式识别研究

按参考文献[7]对炮制过程中的15个样品粉末的色度值进行测定,并将蜜马兜铃的表观指标色度值[明度值(L*)、红绿色值(a*)、黄蓝色值(b*)]以及水分值导入Simca 14.1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

表4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色度值与水分值Table 4 Chromatic value and moisture value of the processing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图8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粉末图Fig.8 Sample powder chart of the processing of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2.7.2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PCA及HCA 结果如图9~10所示。由PCA和HCA均可将蜜马兜铃炮制过程的样品大致分为5类:第1类为无变化期(近生品阶段),即为MZ01~MZ02(炒制0、9 min);第2类为蜜炙前期(近炒黄),即为MZ03~MZ06(炒制13、15、17、19 min);第3类为蜜炙中后期(炒黄),即为MZ07~MZ10(炒制21、23、25、27 min);第4类为炒焦前期(介于炒黄和炒焦之间),即为MZ11 ~ MZ13(炒制 29、31 min);第 5 类为炒焦中后期 (炒焦),即为 MZ14~ MZ15(炒制33、35、37 min)。

图9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PCA得分图Fig.9 PCA score chart of the processing of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图10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聚类谱系图Fig.10 Cluster pedigree chart of the processing of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2.8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外观性状与效毒成分综合评价

2.8.1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果皮与种子)外观评分 根据以上聚类结果的分类,将生品与14批隔点取样的蜜马兜铃饮片的果皮与种子进行区分,如图11所示。分别对炮制品的不同部位外观性状进行评分,并按果皮∶种子(5∶6)质量比例进行饮片的总评分。

图11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Fig.11 Processing samples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评分标准: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对各样品从颜色、质地、气味三者对不同部位进行综合评分,相较传统主观评价,可最大程度降低感官差异造成的评分误差。颜色以黄棕色,颜色较亮为佳,满分40分;质地以轻脆为佳,满分30分;气味以“气味减弱,味微苦”为佳,满分30分。综合评分=(果皮颜色+果皮质地+果皮气味)×5/(5+6)+(种仁颜色+种仁质地+种仁气味)×6/(5+6),评分结果见表5。

表5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饮片评分表Table 5 The sample score of the processing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2.8.2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内在效毒成分评分 参考张定堃等[9]对附子品质综合指数中效毒值的定义,进一步对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其中以木兰花碱作为有效成分,以5个马兜铃酸类的成分作为毒性成分,分别计算木兰花碱峰面积与5个马兜铃酸类成分峰面积的效毒值,结果见表6。效毒比值越大,反映蜜马兜铃药效更强,毒性更弱,用药安全性更高,品质更优,故以5个毒性成分中效毒值的最大值作为内在质量的最优值,评分记为100,5个毒性成分中效毒值非最大值的则按照“炒制时间样品各成分的效毒值/效毒值的最大值”计算得相应的评分,如表6所示。结果表明木兰花碱/7-羟基马兜铃酸A的效毒值在35 min最大,木兰花碱/马兜铃酸D的效毒值在37 min最大,木兰花碱/马兜铃酸B的效毒值在35 min最大,木兰花碱/马兜铃内酰胺的效毒值在29 min最大,木兰花碱/马兜铃内酰胺的效毒值在31 min最大,即不同毒性成分毒性最弱的炮制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6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5个毒性成分的效毒值及评分Table 6 Toxicity value and score of five toxic componentsof the processing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2.8.3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外观与内在质量综合评价 以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的外观性状得分与内在效毒成分的得分按照比例1∶1进行综合得分分析,其中5个内在质量成分按照比例1∶1∶1∶1∶1的比例,按公式外观与内在质量综合得分=药材外观综合评分×50%+木兰花碱/7-羟基马兜铃酸A效毒值评分×10%+木兰花碱/马兜铃酸D效毒值评分×10%+木兰花碱/马兜铃酸B效毒值评分×10%+木兰花碱/马兜铃内酰胺Ⅰ效毒值评分×10%+木兰花碱/马兜铃酸Ⅰ效毒值评分×10%计算,所得结果及排名如下。由表7可知,蜜马兜铃以炮制23 min的综合得分最高,表明此时炮制的外观以及内在的质量均达到最优。炮制综合得分排名前5依次为:炮制23 min、炮制27 min、炮制21 min、炮制19 min及炮制25 min。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实现精确的时间控制,结合综合得分排名,蜜马兜铃炮制工艺研究确定炮制时间为23~27 min。

表7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外观与内在质量综合得分与排序Table 7 Comprehensive score and ranking of appearance and internal quality of the processing of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3 讨论

3.1 特征图谱前考察

蜜马兜铃特征图谱选取甲醇、70%甲醇、50%甲醇、乙醇、70%乙醇、5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结果显示70%甲醇、70%乙醇、5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总峰面积/称样量”较大,其中70%甲醇对蜜马兜铃特征图谱峰1~4的提取效率最高,色谱峰整体响应较为均衡;对比加热回流与超声2种不同的提取方式,结果显示加热回流提取效率高于超声处理;对比提取时间(15、30、45 min)对蜜马兜铃特征图谱影响,结果显示加热回流30 min对10个特征成分的提取已较为完全。

3.2 蜜马兜铃及炮制过程样品特征图谱

17批次的蜜马兜铃饮片共有10个特征峰,指认了5个毒性的马兜铃酸类成分和1个非毒性成分木兰花碱,17批次炮制品的相似度>0.88,特征图谱的相似度高,表明不同批次蜜马兜铃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不同批次间的稳定性较好。炮制前处理研究发现蜜用量对毒性成分的影响由稀释引起,加蜜用量1、3倍沸水稀释,减毒效果较小,加蜜用量6倍沸水稀释,毒性成分下降比例较大,但药材“伤水”严重。药材润制60 min后毒性成分基本不再减少,且已完全润透。故确定蜜马兜铃润制时采用的前处理确定蜜用量为每100 kg待炮炙品用炼蜜25 kg,炼蜜加入蜜用量的3倍的沸水稀释,润制时间为60 min。采用不同功率炮制时发现,功率较大者炮制减毒的效果越明显,但非毒性成分也下降迅速,且饮片容易炒焦,不利于生产控制。进一步采用炒药机对炒制时间进行研究,以生品为参照时,14个炮制品相似度依次降低。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炮制过程样品10个特征峰的峰面积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与生品相比,5个毒性成分明显下降,其余成分下降趋势相对稳定,即蜜炙时间越长,越利于减轻马兜铃的毒性。

3.3 蜜马兜铃炮制过程外观、效毒成分研究及综合评价

仅从特征图谱峰面积上进行工艺的筛选较为片面,本文进一步对蜜马兜铃炮制过程样品粉末的色度值进行测定分析,炮制21 min后,饮片粉末色差为5.92,可被肉眼识别,有利于区分不同炮制阶段。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L*、b*呈现下降趋势,表明随着时间延长,颜色特征加深逐渐明显。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将蜜马兜铃炮制过程的样品分为5类,从外观性状上看,以第3类(炮制21~27 min)饮片炮制程度为宜。且以此为参照,对炮制过程饮片的不同部位(果皮、种仁)的外观性状进行评分,结合炮制过程样品化学成分的效毒性质,确定炮制23~27 min的蜜马兜铃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较为理想。

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的中药材众多,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细辛、鱼腥草等。药物的毒性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大量有毒药物合理使用可做到安全有效,规范的炮制方法能够大幅降低使用含马兜铃酸类中药的临床风险,保证蜜马兜铃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部分地方炮制规范依旧保留了蜜马兜铃的饮片应用,亟待系统开展蜜马兜铃饮片炮制研究,阐明炮制“减毒增效”的科学内涵。本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特征图谱,计算有效成分木兰花碱与5个马兜铃酸类的毒性成分的效毒值,结合饮片外观性状和内在效毒成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蜜马兜铃最佳的炮制工艺,可为毒性中药饮片的炮制减毒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木兰花马兜铃饮片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木兰花开 香飘四海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4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50
基于HPLC-Q-TOF/MS 法分析马兜铃水煎剂化学成分的研究*
减字木兰花·咏犬
减宇木兰花·立春
应用Ames波动试验比较4种马兜铃酸组分的致突变作用
越南马兜铃属植物分布新记录
——凹脉马兜铃
广西植物(2016年4期)2016-05-27 01:50:47
HPLC法同时测定马兜铃中4种成分
中成药(2016年3期)2016-04-06 01: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