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 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访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

2023-03-06 23:48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期
关键词:沈阳建设发展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胜利闭幕后,本刊特约记者就沈阳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采访了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

记者: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请您谈谈沈阳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当好辽宁振兴、东北振兴“跳高队”的思路举措。

王新伟: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是省委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大部署,令我们倍感振奋、倍增斗志。我们要把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锚定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思想争先、发展争位、产业争链、改革争效、开放争速、环境争优、队伍争强,进一步彰显省会城市担当,在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中走在前、作表率,到2025 年,实现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一千亿、人口规模突破一千万。

围绕落实落细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安排,我们将组建市级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制订可量化、可评估、可考核的行动计划,具体在12 个方面实现新突破,着力加强项目建设,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实现新突破;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着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在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完善通道平台,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高品质城乡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提高市域治理能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着力优化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在打造法治沈阳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实施“文化+”工程,在建设文化强市上实现新突破;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在奋力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记者: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方面,沈阳的着力点是什么?

王新伟: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经济总量万亿突破行动,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狠抓重大项目,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围绕高端产业培育、科技引领创新等20 项重大工程谋划推进3000 个重大项目。以开展冬季大招商专项行动为牵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突破2000 个、新落地1000 个。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行动,抓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出台恢复和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打造中街千亿级国际商圈、改造提升一批核心商圈及特色商业街区,发展“首店”经济,促进商品房销售回暖。夯实实体经济根基,聚焦在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做大做强“5+3+7+5”20 条重点产业链,实施8个重点产业链市级“链长制”,推动“12+24”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满园扩园,建设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沈阳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更好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深入实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和行动计划,推动20 项重大工程、130 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着眼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质增效,坚持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链、平台共享、生态共保、文旅共建、社会共治,大力推进已谋划的120 多个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突出抓好公共服务扩面增效,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记者:沈阳市在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方面有哪些打算?

王新伟:沈阳是全国15 个创新策源地之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三年增长40%以上、达到42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1.5 万家。我们将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加快建设创新沈阳,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增强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支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高质量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浑南科技城为重点的“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创新空间,加强材料国家实验室沈阳基地等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开展数字核心产业倍增、产业数字化提升工程。大力建设人才强市,推进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全面落实人才新政4.0 版,实施“带土移植”团队引进工程,以风景、人文、时尚为元素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以平台、环境、新经济为重点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市,营造人才敢为、人才能为、人才有为的创新生态,让越来越多的人才特别是青年人向往沈阳、扎根沈阳、圆梦沈阳。

记者:推动沈阳振兴发展,如何更好发挥改革开放作用?

王新伟:推动振兴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既是关键一招,也是制胜法宝。我们将坚持以改革开放破难题、解新题,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聚焦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实施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提升行动,创新“惠帮企@链上沈阳”等服务模式,开展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沈阳专项行动,确保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评价进入前15 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家区域性综改试验提质提效工程,做好“9+1”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后半篇文章”,实施央地合作行动计划,争取更多央企在沈设立区域总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围绕降本减负、放宽准入、企业转型等方面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力争全年市场主体增长20%以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为重点拓展“空中”通道,以创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为重点拓展“陆路”通道,以加强与大连、营口等地陆海联动体系建设为重点拓展“海上”通道,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重点拓展“网上”通道,打造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和面向东北亚开放新高地。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实施外贸“双量”增长计划,深耕日韩、紧盯德国等欧洲国家,瞄准世界500 强及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扩大外资合作“朋友圈”。

记者: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请问沈阳怎样坚持系统观念?

王新伟:我们将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加快城市更新,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推进35 个核心发展板块建设,实施社会民生保障行动、产业经济振兴行动、人文魅力彰显行动、绿色生态优化行动、韧性智慧支撑行动“五大行动”,推进“五工程一管理”,做好以洁化、序化、绿化、亮化为重点的精细化管理,系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工程,实现“二十连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工程,加快“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建设;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围绕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县域地区跨越赶超。全面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聚焦在绿色低碳发展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开展蓝天、碧水、无废城市建设行动,实施“碳达峰十项重点工程”,打造东北绿色低碳发展先导区和绿色能源发展示范基地。推进共同富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做实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工程,完善“一老一幼”服务体系,让生活在沈阳的人有温暖、有尊严、有事业、有希望。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坚决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特别是着眼夯实安全稳定基层基础,创新基层治理,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实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推动党组织向一线覆盖、干部向一线下沉、资源向一线集聚、政策向一线倾斜,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让“马上到、我来办”成为群众耳边最温暖的声音。

记者:请您谈谈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王新伟:振兴大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扎实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聚焦实现12 个方面新突破,设置专门赛道,强化跟踪问效,常破“心中贼”,勇于“涉险滩”,啃掉“硬骨头”,树牢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这座城市新征程中最鲜明的特质,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展现实现新突破的生动场景。

猜你喜欢
沈阳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