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型企业经营预算编制与执行探索

2023-03-06 14:39向天慧尚纬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3期
关键词:生产型预算编制经营

向天慧 尚纬股份有限公司

一、前言

生产型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经营预算编制与执行是其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经营预算是生产型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现金流量的合理配置,也是对负债率和损益等指标的科学预测。因此,生产型企业应当落实经营预算管理,加强未来一定期间内的生产经营阶段经济收益和发展趋势的前瞻性预测、判断、分析、执行和控制,创新经营预算编制方法,做好经营预算依据工作并且规范经营预算调整流程,强化经营预算监管力度,从而提高经营预算管理水平,实现自身战略发展目标。

二、生产型企业经营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作用

(一)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

在日常生产运行管理过程当中,生产型企业会事先制定中长期战略目标,将其分解成短期经营目标。为了促进目标达成,生产型企业往往会通过经营预算管理工具将经营目标分解细化给各个职能部门和员工,再通过加强经营预算执行和控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交流,形成向心力,逐步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可见,经营预算管理与生产型企业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未来发展方向和日常经营目标环环相扣,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

(二)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生产型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最佳配置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效益,是生产型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核心问题。通过编制与执行经营预算,生产型企业可选择可持续化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善资源配置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

(三)有助于提高经营质量

生产型企业可借助经营预算管理方式,加强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把控力度,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度,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管理,第一时间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纠偏,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加强经济活动控制,提升经营活动成效。

三、生产型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流程

(一)经营预算的编制

经营预算编制是生产型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影响后续经营预算的执行和监督考核工作。经营预算编制是指把生产型企业的经营预算目标和任务细化分解给相应的预算执行部门和责任人。因此,经营预算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科学可行的经营预算目标可保证生产型企业经济资源的合理规划和配置,保证战略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完善经营预算编制流程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目前,部分生产型企业经营预算编制时间滞后,耗费时间过长,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准确性较低,经营预算目标不合理,缺少规范的经营预算编制程序。例如,部分生产型企业未参照外部经营发展环境和自身实际的产品销售状况来制定下一年度的业务预算,影响后续经营预算的执行。

(二)经营预算的执行

经营预算的执行,是指经营预算在生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全面应用,是实现既定经营预算目标的关键环节。生产型企业可构建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经营预算管理人员工作的热情,促进经营预算贯彻实施。在实际经营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生产型企业还应当全面收集并客观分析经营预算执行状况和执行进度。但是当前部分生产型企业的经营预算执行不到位,一方面与前期编制经营预算计划时欠缺科学的可行性调研分析有关,使得公司在执行经营预算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与公司缺乏完善的经营预算执行制度有关,经营预算管理约束力不足,既定的经营预算指标对某些员工来说形同虚设,忽视了预期经营目标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经营预算管理的成效。同时,部分生产型企业还缺乏相应的经营预算预警制度。

(三)经营预算的控制

生产型企业经营预算的控制一般包括经营预算协调、经营预算调整和经营预算监控三部分内容。其中,经营预算协调是指生产型企业对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信息资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协调和配置,实现经营预算管理平衡;经营预算调整是指当生产型企业实际的生产运行中出现实际发生额高于或低于预算值的情况而采取的调整经营预算数值措施,旨在缩短经营预算与实际经营数值之间的差距;经营预算监控是指生产型企业对经营预算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避免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客户等影响而造成最终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差异过大,能够为经营预算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的保障[1]。

(四)经营预算的考核

经营预算的考核是指生产型企业对经营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一般来讲,生产型企业经营预算的考核指标包括经营预算目标完成度和差异度,经营预算的考核对象是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经营预算考核结果与各职能部门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能够有力推动公司经营预算管理的深化实施。而目前部分生产型企业的经营预算考核指标不合理,设定的考核指标主要是销售指标和财务指标,强调合同结转率、费用率、净利润率等数据,而忽视客户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使经营预算的考核制度习惯性地依赖于财务管理部门,既难以准确判断公司所有的费用支出是否科学合理和具有必要性,容易出现无效考核的情况,又不利于激发员工经营预算执行的工作积极性,进而降低公司经营预算管理效率[2]。

四、生产型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措施

(一)创新经营预算编制方法,做好经营预算依据工作

生产型企业应当明确经营预算目标,创新经营预算编制方法,做好经营预算依据工作,规范经营预算编制程序,从而提升自身的经营预算编制水平,提高公司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实现公司发展建设的长远目标。

首先,制定科学可行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优化经营预算编制的组织架构。生产型企业应当根据内外部环境、公司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可用资源等因素来拟定公司发展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而编制经营预算。同时,生产型企业应当完善自身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使得各职能部门和员工参与到经营预算编制工作中来,并且成立专门的经营预算管理小组,经营预算管理小组应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话语权,能够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监督经营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工作,提升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效率,确保公司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做好经营预算依据工作。为了提升经营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生产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客户订单、利润目标增长率等因素,加强对行业及竞争对手的预测,加强对市场需求量、服务水平、客户忠诚度、企业声誉等信息数据的预测,合理编制销售预算,再以销定产,拟定相应的成本费用,完成整体预算的编制。具体来讲,针对行业预测,生产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以往发展情况、产品市场需求状况、产品市场竞争形势、自身生产经营规模、上下游行业发展情况等信息数据,合理预判所处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市场供需关系、市场竞争、市场价格和市场容量等,剖析劳动成本、生产成本和生产利润等因素,科学预测国家经济政策变化、货币价值和货币流通形式对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将这些信息数据作为经营预算编制有力的支持[3]。同样地,生产型企业除了要对自身经营资料进行全面剖析之外,还需要对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动向进行预测分析,包括明确竞争对手及其经营目标、研发动向、优劣势、经营发展战略、市场应对策略等。

再次,创新经营预算编制方法。在经营预算编制过程中,生产型企业应当合理选择和组合使用经营预算编制方法,包括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增量预算法等,有效提升经营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例如,在制定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预算时,由于生产设备的维修费用并不是每年递增,因此不宜采用增量预算法,而应选择弹性预算法。例如在制定差旅费、办公用品费预算时,不能一味采取固定预算法或者增量预算法,而应当根据公司领导和员工出差需求和频率、员工招聘计划、人员变动等具体情况来采取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

最后,规范经营预算编制程序。一般来讲,经营预算编制方式一般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三种编制方式。生产型企业应当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来编制经营预算,把控经营预算流程,提升后续经营预算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出现经营预算编制脱节的现象。

(二)加强经营预算执行力,完善经营预算执行制度

在生产型企业的经营预算方案获得批准之后,各责任部门应当落实经营预算执行职责,合理统筹和安排各年度执行计划,分解细化各经营预算指标,把经营预算指标落实到员工个人,明确各员工的职责范围,确保全员参与到经营预算执行工作中,加强经营预算执行力,以确保经营预算得到落实。

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经营预算落实到位,生产型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发展趋势、自身战略管理需求完善经营预算执行制度,实行授权控制、反馈控制和调整控制等经营预算控制方法,加强经营预算各个流程管理,实时把控当前预算执行工作进度,严格控制现金流量和负债,有效缩减经营成本,全面提升经营预算管理的效果。例如,在预算执行前期环节,生产型企业可借助授权控制方式来排除某些不符合经营预算目标的经济活动,在预算执行中期环节,生产型企业可采用实时监控的手段来调整整个经营预算执行过程,尽可能地减少实际发生值与预算之间的偏差,而在预算执行后期环节,生产型企业可采取审计监控等工具来对经营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干预,保证公司按照既定的经营预算目标开展经济活动[4]。

此外,生产型企业应当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流程,构建科学合理的产品研究开发管理制度、产品生产管理规范、产品销售管理程度、产品采购管理办法等,实现公司经营预算控制的全面强化。

(三)规范经营预算调整流程,强化经营预算监管力度

一方面,生产型企业应当规范经营预算调整流程,制定相应的预算调整审批批准程序,避免出现随意调整经营预算数据、先花费再报账、预算严重超支的现象。同时,生产型企业应当提高对超经营预算现象的关注程度,全面审核超预算的真实性和必要性,并且根据既定的预算调整流程予以审批,有效管控超预算金额。需要注意的是,超预算的情况也应当纳入到生产型企业年度预算考核评价中,以此提升公司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的精准性。

另一方面,生产型企业应当构建完善的经营预算监督管理机制和数据反馈机制,强化经营预算监管力度,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控制和分析,动态监控经营预算执行过程。具体来讲,生产型企业应当及时发现和应对收入预算偏差较大的现象,全面分析发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并且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确保公司的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对接,进一步加强经营预算监控的力度,提升经营预算控制效率和准确性。借助先进的智能经营预算信息系统,生产型企业可快速和准确地筛选和分析海量的经营信息数据,随时查询经营预算执行情况,有效地控制经营预算。

此外,生产型企业还可构建经营预算警报体系,包括预算外事项警报和反常事项警报两方面的经营预算警报,即对在经营预算计划中未提及但实际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提醒,提示相应的责任人分析对外事项,优化资源的配置更好地对某些反常经济情况提供的警报进行提醒,提高风险预警意识,尽可能地降低公司不正常状态下的工作风险,减少损失,使公司效益最大化。

(四)完善经营预算考核制度,允许有合理的偏差域

生产型企业应当完善经营预算考核制度,提升经营预算内容的准确性,确保员工的绩效考核分数与自身薪资待遇、岗位晋升、外出进修培训等利益密切相关,确保公司的经营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同时,生产型企业应当设置客户满意度、团队管理能力等非财务指标,提高非财务指标的比重,并且允许经营预算考核有合理的偏差度。生产型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需要实行动态管理,在经营预算考核时允许有合理的偏差度,确保自身的内部控制手段与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相匹配。具体来讲,生产型企业应明确可接受的经营预算实际执行金额在年初预算或者经营预算调整申报值的波动范围,在此范围之内相当于完成了相应的经营预算,得到相应的考核分数。一旦超出上述波动范围,相当于未能按照规定完成既定的经营预算,需要追究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的责任。在对经营预算考核结果进行排名时,生产型企业可根据具体的经营预算项目,按照具体预算完成金额的偏差度、预算任务完成时间的偏差度、资金支付时间的偏差度的顺序,来合理计算经营预算考核先进和后进排名,来保障经营预算考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5]。

五、结语

新经济常态的大背景下,经营预算管理工作在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管理、内部控制、长期发展规划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不仅能够服务生产型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还可灵活调节生产型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调整企业资源和经济活动。因此,生产型企业应当做好经营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建立完善的经营预算管理机制,加强事前准备、事中管控和事后总结,加强经营预算执行力,完善经营预算执行制度,并且完善经营预算考核制度,允许存在合理的偏差度,使经营预算最大程度地贴合公司实际运营情况,从而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推进企业发展进程,促进自身健康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生产型预算编制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浙江生产型民营企业经济问题研究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