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秋怡,陈楚文
(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茶文化,就是茶在被人类利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化的集合[1]。茶文化旅游是茶产业与现代旅游业的高度融合,通过挖掘当地茶文化特色,以茶园景观为基底,发展与茶相关的产业项目的一种高级旅游模式[2]。中国悠久的饮茶历史使得茶文化旅游具有十分广阔的客源市场[3]。茶产业为乡村旅游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资源,可以促进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的开发,而旅游业也为茶产业提供产业链的延伸、拓展、转型。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可以实现乡村茶产业业态创新、客源刷新、市场拓展、文化更新的融合效益[4],带动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我国的茶叶种植具有很强的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逐渐成熟的现代科技,使得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茶文化旅游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过度注重旅游市场效益,忽视对茶产地的生态保护。在茶产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中,依然存在生态体系建设不完善的问题,从而导致茶叶产地以及需要保护的生态资源区内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较强,忽视了茶叶生产区与农村景观生态系统的保护,使得旅游产业难以可持续发展[5-6]。第二,对地方特色茶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充分,同质化严重。多数茶文化旅游项目主打游赏、品鉴、表演等活动,大多侧重于形式,而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3]。许多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的茶文化旅游建设仍然处在初级开发的水平,一些文化设施建设只停留于“表面口号”,而没有实际的文化景观空间的展示与利用,难以突显茶乡的文化内涵。第三,部分茶品牌小而杂,缺乏品牌意识。同一区域的茶企、茶厂经营分散,没有经营大型茶企业的综合品牌营销意识,难以实现乡村茶叶产业的扩大推广。截止2020年,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将近319.68万hm2[7],根据2020年我国茶叶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在评估的163个有效茶产品品牌中,高价值的品牌仍属凤毛麟角,大部分茶品牌的品牌价值位于平均水平以下,经济效益依然存在很大差距[8]。第四,地方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思维。没有结合地方茶区实际,将本地的特色资源与茶产业有效结合。尤其是在我国“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发展的茶乡旅游,由于缺乏对区域的整体系统性规划和创新思维,使得开发的旅游产品难以吸引众多消费者。
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旅游精品线建设的理想愿景,是实现“山-水-林-田-居”的共生发展模式,强调无论建设如何发展,也无法脱离生态环境基底。茶文化旅游精品线充分保护乡村茶园地区的自然地理框架,实现茶农、游客与茶区自然景观的融合。精品线建设的生态优势体现在茶园景点的生态处理、线性廊道的生态连接、整体植物色彩的风貌提升三方面。一是通过顺应茶园地形、增植景观植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精品茶园的景观进行整体的修复与改造。因地制宜地对茶园进行整体现状的了解,合理处理茶园的灌溉、排水等水循环系统,在此基础上增建观景平台和观光步道,增添游赏趣味。武夷山通过茶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的开发,使得景区范围内的乡村全部退耕还林[9],实现生态旅游。二是强调乡村廊道绿化,保护沿线乡村景观的整体生态格局,有效地提升乡村的农田、茶区、森林、湿地等生态版块的连接度,对维护乡村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注重整体色彩景观规划。由于普通茶园的景观色彩较为单一,精品线可发挥植物色彩景观优势,对色叶树木、观花、观果等植物结合茶叶种植进行适宜的植物景观营造。在季相上做好色彩景观搭配,即可呈现出多彩的茶园观光景观。如贵州省凤冈县开发“生态茶园”的旅游项目,通过种植桃花、桂花、樱花等观赏树种,配套山地森林种植松树与杉树,增强茶园与山林背景的季相色彩景观对比,在保证茶园质量的基础上,使得乡村整体景观实现较高的审美价值[10]。
“旅游精品线”是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创新性与地方特色性的新概念[11]。旅游精品线路相比一般的茶文化旅游项目,更加注重茶文化内涵的有效挖掘,在有效利用周边乡村的茶区、茶园资源的基础上,还原传统茶叶生产方式,保护茶文化景观的原真性,通过科学的、艺术的景观规划方法完善各个茶区的景观系统,营造出真正能突显出当地特色文化韵味的茶文化景观空间。同时,精品线路具有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大多数茶旅的发展模式表现为铺售茶叶为主的单一化发展形式,而精品线的建设可以将更多乡村文化资源进行串联,融入乡土文化风情,实现多元乡村文化的融合。如盛产“大红袍”的武夷山茶区在2008年推出与厦门、马祖、台湾、土楼、婺源对接的5条旅游精品线,将武夷山茶文化与闽台地区的茶文化进行结合,实现“茶旅融合”模式的升级[12]。
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的建设是一项牵涉到多个村庄中心城镇的产业调整、资源串联的系统性工程。精品线的建设具有产业辐射性,通过提升沿线茶区景观风貌与周边乡村环境,以茶文化旅游的形式,结合沿线的茶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市场需求,合理进行产业资源布局,衔接区域内各个村庄的旅游产业项目,积极开发以茶旅游为主的多种旅游产品,那些受到茶文化辐射的乡村,在茶产业经济带动下,可以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良性循环,提升沿线乡村旅游价值,带动城乡经济发展。精品线可促进沿线产业融合。茶旅精品线利用沿线茶产业生产空间,打造共同适用于外来游客与村民的生产、制作、观赏、参与的服务性场地,加强对茶文化的认知与体验,增强人与茶文化的互动性。再结合产业廊道建设,形成以茶产业为主的优势产业集聚,实现人才汇集、要素流通,带动乡村林业、渔业等其他农业产业向着休闲农业方向转型,促进多种农产类型综合发展。
在茶文化旅游精品线建设中,政府扮演着具有“绝对领导力”角色,是精品线能够形成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就如同国家政策定位了国家在这段时期的社会、行业领域、资源的主要发展方向,地方性政策文件直接决定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的可行性。政府为美丽乡村精品线线路的形成提供主要的方向定位。例如,省农业农村部、省政府、旅游局,以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等相关茶文化组织,这些机关组织以区域内茶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合理定位当地茶产业发展方向,推进茶文化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与体系化建设[13]。同时,定期举办如“国际茶日”、精品线路征集、评比、发布、推荐会、体验等宣传互动形式的活动,促进精品线路的推广与发展。
让茶文化旅游精品线更好地发展,就应发挥其中的发展优势,将生态、文化、产业、政府作为茶旅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媒介[14],构建茶旅文化精品线三大发展模式:
自然观光游是茶旅精品线游赏路线中的初级状态,是对茶文化资源的静态文化保护,目前,茶园观光游占了茶文化旅游的大多数,大体上结合茶事体验、休闲农业、景区开发等旅游项目,该模式比较重视自身的资源条件与特色,对市场开发等方面考虑较少,比较适合自然资源品质较高,资源优势较为雄厚的区域。
茶园一般具有较优质的生态环境,其生态资源往往伴随着名山、名泉、名湖等自然景观产生,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以大型产茶基地、茶都、有机茶园、连片茶园、高山茶区等地区丰富的茶资源与自然生态背景为依托,开展景区游赏、茶艺、品茶等体验活动,认识茶园生态,体验采茶、制茶、泡茶、饮茶之道。如著名的“天下第五泉”大明寺泉,开发用泉水品茗的茶事井泉体验游[2]。还有四川依托、峨眉山、乐山、彭祖山等自然资源开发“高山云雾生态环旅游线”。
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茶的种植、生产、加工、工艺、流通都可以从历史遗址中感受到深刻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体验游需要对茶乡的茶历史以及其他乡土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将多种文化元素进行综合开发,突出文化的特色与竞争优势,有重点地展开文化旅游项目,将文化资源如珍珠般串联成线,组合成不同的主题路线,增强游览体验。需要注意的是,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以保护为前提,需要在精品线建设中充分保护文化的原真性,在与遗产文化的互动中实现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茶旅精品线路保护与利用茶文化遗迹,进行文化遗址观光游。常结合茶院、茶博物馆、茶艺馆等建筑设施,提供高雅、深奥的文化研学活动。如长兴顾渚山大唐贡茶院遗址游、江南碧螺春茶文化馆精品游等。茶文化与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古道文化、古村落、名俗文化等多种人文资源结合开发,也是茶旅精品线的主要开发形式。如佛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诞生了径山禅茶文化精品旅游路线,通过古刹、陆羽泉、御碑、石塔等古迹的游览,推出竹筏漂流、禅门茶园、径山茶宴等旅游产品[2]。福建厦门的“华安土楼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茶文化与独具民俗特色的闽南土楼建筑等乡土景观结合,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与宗教特色。还有江西遂川的“茶文化、红色革命”精品线路、西咸的“茯茶、丝路”文化精品线路等。
以产业品牌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是基于优质的茶叶资源,进行市场需求预测,进行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创新模式。有较强的创新性、动态性、经济性[2]。该模式具有较强的龙头企业领导特性,并且在旅游线路的开发上更加注重高端研学、产品销售、市场导向,是茶文化旅游开发趋向成熟的体现。
高端的产业品牌是开展旅游精品线路的基础。各个茶区都有其特有的茶叶品牌,打造茶叶、茶园等品牌,可以进一步扩大茶产业的经济效益,针对我国茶产地品牌小而散的问题,可以以大型茶产业基地、优质茶品牌的建设企业为依托,结合高科技茶生产技术,开展茶文化的培育、加工技术研究、博览园、研学教育基地的旅游精品线开发。借助优势茶叶品种,结合景区、度假区、酒店等旅游资源,以及优质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串点成线,形成以核心茶叶品牌带动小众品牌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全域茶旅的品牌发展。如安徽黄山的“丝路松萝茶精品之旅”,由松萝茶品牌的带动,结合茶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引进文博馆、茶梦工厂、研创中心、技术中心等众多研学旅游项目[15]。四川乐山的名优绿茶品牌、武夷山的大红袍品牌,打响了“中国绿茶之都”的名号,为武夷山区域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提供产业基础。
在茶文化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精品线具有很强的文化融合、生态美学、产业集聚、政府领导的发展优势,可以借助茶文化旅游独有的开发特征与类型,丰富各个精品村及乡村旅游景点的文化表现与经济开发形式,使得乡村具有更强的文化凝聚力与吸引力,成为乡村文化融合、输出、传承的媒介。在茶文化旅游精品线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与相关专业设计者应当把握自然风光体验、地域特色突显、产业品牌带动这三大模式,这三大模式是针对不同的旅游资源条件所产生的不同的开发方式,在实际茶旅精品线的建设中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因地制宜地发展,深入分析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组合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路线,突出茶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文化特色,促进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