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讨

2023-03-06 14:29
福建茶叶 2023年1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融合

张 敏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担负着民族复兴重任。这就意味着,其思政素质高低,既关乎着个人成长发展,又影响着祖国建设。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思政教育力度,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础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环节。而茶文化对学生思想建设与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将其与思政教育结合,能够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精英人才。

1 茶文化概述

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立足物质元素层面而言,茶属于植物,泡水便成为一种饮品,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与此同时,茶也属于劳动生产物,属于一种格调。茶文化将茶作为载体,通过该载体传播文化艺术。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将其与中华文化内涵融合,呈现鲜明文化特征。不管是茶叶种植、采摘还是烹饪,均具有悠久发展历史,且形成不同体系。然则,种茶与饮茶隶属茶文化组成部分,是茶文化发展的基础,不可与茶文化划为等号。[1]茶文化形成将茶作为核心衍生的各类文化因素,而这些文化因素的产生无法脱离古代文人推动。《茶经》一书总结了我国唐代及唐代以前茶叶生产和饮用经验,以此为基础,提出“精行俭德”茶道精神。古代以陆羽为代表的文人尤为重视茶精神享受及道德思想,讲究饮茶器具、用水与煮茶艺术,并将其同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有机融合。所以,在物质元素方面,茶文化内涵逐渐得到延伸。从古至今,中国十分重视“礼”,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而茶文化,借助沏茶和品茶等一系列行为,将茶和礼有机融合,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色。在我国古代时期,礼主要用于定亲疏、别同异和辩是非;在当代,礼也是约束个体行为、规范道德思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准则。茶文化除了涉及物质元素与文化艺术元素外,还蕴藏诸多精神理念与价值观念,为道德规范的构成与发展提供正确指导,约束个体行为。伴随社会不断变革,礼逐渐被赋予更多新内容,同民族生活习惯和模式融合,构成独具中华特征的文化现象。而茶文化能够包容万物,蕴含大量思想元素,如顺其自然与天人合一,深入体会茶精髓和味道,基于不同场景,可能迸发出新的思维感想,从而参悟茶蕴藏的真谛。为此,各大院校必须要给予茶文化应有重视,将茶文化应用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思政教学中,利用古人智慧与思想,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途径,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助推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

2 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意义

2.1 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未因受到其他思想及文化干扰而消散,反之汲取诸多文化精髓,形成浓厚文化内涵。将这种文化载体合理应用于教育领域,不仅能够满足思政教育发展要求,而且在育人目标和方向上具有高度吻合性,对思政教育活动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历史发展、变迁中,茶文化和其他文化融合形成茶艺、茶道与茶歌等,既充分呈现出茶文化内涵及文化思想,也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将这类与茶文化有关的活动融入到思政教育中,能够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改变陈旧教育形态,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利用多元文化活动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借助茶文化强化学生精神意志,助力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实现最大化。[2]同时,在思政课堂中,学生通过对茶文化了解与学习,能够直观体会茶文化别样魅力,渐渐养成定时品茶的好习惯。如此一来,既能帮助学生塑造道德品质,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冷静、理智的性格,使学生可以有效应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为自身日后扎实学习更多知识奠定牢固基础。

2.2 有利于强化学生文化素养

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既能传承茶文化,又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独有魅力,形成文化自觉,产生文化自信,自主抵制外来文化糟粕。当下多元文化共存,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诸多机遇。通过正向引导学生,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多元文化,拓展学生文化眼界,提高学生文化认知。中国是茶的起源地,茶文化则是茶的衍生物,内涵丰富。所以加深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认知,能够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自豪感,帮助学生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意味着,将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除了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外,还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提高学生文化鉴别能力,强化学生文化素养。另外,将茶文化与思政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还能帮助现代学生塑造完善人格。完善健康人格的形成,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目标之一,将茶文化浸润其中,有助于快速实现此目标。健康的人格一般包含两方面:心理健康发展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针对心理发展而言,茶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沉着冷静的心性。在古代时期,饮茶属于修身养性活动,强调宁静致远。针对处理人际关系来讲,茶文化是一种特殊人际交往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与他人交往要遵守的礼仪规矩。以饮茶为媒介展开人际交往,可以让人保持平静心,从容与他人交流,以礼相待。茶文化以“敬”、“和”为核心,立足人际交往角度分析,人际关系保持和谐的秘诀就是“敬”,而与他人打交道、互动的目标则是“和”,依托茶文化礼仪与习惯,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人际交往方式。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处理好自身人际关系,还能为塑造完善人格打下牢固基础,意义重大。

2.3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已不只局限于理论知识讲解与专业技能教授,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提升,注重培养全面型优质人才。所以,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体系也受到高度重视,应根据学生成长特点与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从本质角度而言,学生全面发展包含诸多内容,既要具备牢靠的理论基础和高尚品质精神,又要拥有强大的综合能力,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在漫长发展历史中,茶文化经历了起源、发展与成熟等阶段,不管是哪个阶段,均同群众文化生活和民族观念联系密切。同时,茶文化还汲取了历史文化思潮与道德规范,使其不只以文化形态存在,更属于道德标准与规范。茶文化蕴藏的精神内涵和现代社会发展提倡的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而且,通过茶文化与茶思想熏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这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具有积极意义。另外,茶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与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思想观念高度契合,这为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提供了更大可能,从而促进高校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3 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3.1 强化能动意识,构建新型教育格局

意识不仅是行为践行的先导,更是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要想将茶文化完美浸润到思政教学中,便要以能动意识为基准,汇集多方力量,融合多元智慧,在不断碰撞中形成“创意火花”。[3]同时,依托群力群策与思政教育现实,设定科学合理的融入方案,为思政教育与茶文化融合开展教学铺筑基础。在这一进程中,学校领导应与基层教师合作,深入研究思政教育,结合当前国家战略部署,理性考核所获成效,寻找其中不足和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精准定位融合点,并在茶文化中寻找教学方向,制定完备教学方案,不断调整,优化,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鉴于此,学校领导和思政教师要全面剖析茶文化隐藏的思政育人功能,了解茶文化在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发挥的价值与实现目标,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大宣传,激活师生参与热情,悠久的发展茶文化,使其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从素养教育层面分析,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又是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其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会影响二者融合效果。所以,高校必须树立正确人才战略意识,充分认知知识型人才在教育工程中占据的角色位置,而后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多元化教研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参加,深入解读茶文化内涵与理念,加强茶文化对思政教师的渲染,强化教师创新意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共享优质经验和教学方法,基于智力输出创建新型思政教育格局。

3.2 丰富内涵意蕴,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国家领导人在思政相关会议中明确提出,合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让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协同效应。中华文化具有悠长发展历史,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别具一格,内涵丰富,在传承发展中,在不同地区与民族形成属于当地特有的形态,为类似这种教育工作开展提供诸多素材支撑。但事实上,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理念干扰,部分教师思想落后,观念老套,强调言论知识传授,同学生缺少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课堂知识学习能动体验,甚至还会抑制学生个性化成长。抽象复杂的概念形态,不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兴趣泛泛,以至于出现“一言堂”教学现象。故而,高校应立足不同角度分析茶文化,解读其中隐藏精神实质,从而将其同思政理论有机融合。[4]如此,不仅能够提高茶文化吸引力与影响力,还能丰富思政理论内涵,为思政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助力。同时也要注意,将茶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背景为依托,这样才可发挥润物无声育人效果。譬如,针对历史专业学生而言,要以茶文化发展历史为入手点,如茶马古道和万里茶道等,帮助学生揭开中华民族文化面纱,延伸出人类意识形态变化,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和思想优势,无形中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之外,还可利用茶文化特有艺术魅力及思想,推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在此基础上,思政教师要明确自我在课堂知识讲解中的主导职能,及时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和思想认知,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向价值观,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顺利推进。

3.3 促进理实串联,推动学生积极成长

根据实践得知,简单的理论知识讲解无法让学生感受思政理论内涵,其思想认知也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难以与实物进行有机联系,限制学生行为实践。故而,建设第二课堂,通过多元实践活动开展思政教育尤为重要,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感知。以茶文化为案例,高校可定期开展茶话会与制作茶文化手抄报等活动,让茶文化成为学习领域新风尚,而后将思政教育浸润其中,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又如,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茶文化发展旺盛地区展开实地考察,强化学生切身感受,让学生在浓郁的茶文化氛围渲染下,修身养性,形成高尚品质。从特定层面而言,品茶属于内敛于心、塑造人格的过程,通过静寂安逸的空间氛围,引导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思考人生。同时,在与朋友的交往互动中,得到全新感悟,这对升华思政教育理论,并将其内化成思想品质具有积极作用。[5]基于知行结合教育原则下,思政教师借助茶文化呈现行为,触动学生内心感悟;通过组织各种专题活动,从中淬炼思政元素精华,正确引导学生行动。此外,在信息化时代下,学校还可利用互联网与多媒体平台,传播茶文化理念,并引出对应思政教育课题,引导舆论走向,压缩错误思潮发展空间,推动思政教育发挥应有效能。

3.4 拓展融合载体,发挥思政教育价值

利用茶文化实施思政教育,教师要注重拓展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载体,加强二者融合,保证茶文化隐藏思政育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高校要注重现有教育资源,提高茶文化影响力与感染力。通过校园广播和校刊校报等媒介传播茶文化,利用组织茶文化讲座等模式,向广大师生传递与茶文化有关的各项信息,加强师生对茶文化的了解。与此同时,学校还可利用校园景观与基础设施来呈现茶文化,在校园宣传栏与教室走廊呈现与茶文化相关的名人名画、民风民俗,这样不仅能拓展师生文化眼界,还能激发师生对中华茶文化的了解兴趣,引导师生自主承担传播茶文化的重任。此外,学校还要利用校团委和学生社团等组织传承茶文化。比如,学校要鼓励学生自主创建茶文化社团和茶艺社团,通过多元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茶文化、接触茶思想的机会,继而促使茶文化充分发挥自身思政教育价值。第二,构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教育基地,让传统文化教育延伸至校外。具体而言,学校要与地方文化博物馆进行合作,依托文化单位茶文化育人资源,开展体验活动和培训课程,而后要求学生围绕茶文化实践活动撰写心得体会,进行思想交流,使其深入理解茶文化内涵。[6]第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传统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信息技术运用有限。基于茶文化背景下,随着思政教育内容日渐丰富,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也得以进一步提升,简单的文字讲解与短暂的知识教学已无法充分满足现代学生发展需求。故此,思政教师可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延伸课堂教学,为学生打造良好完善的自学条件。首先,在课堂实体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加文字教育内容制作成视频和图片有机融合的教学课件。如,在讲解茶文化起源和历史发展进程时,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纪录片与影视片,让学生近距离体会中华茶文化,激发学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建立自学平台,通过微信和QQ等载体向学生分享学习资料,并在自学平台中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特别是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在课堂无法细致讲解,便可将其传输到学习平台中,以供学生随时学习。

4 结语

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开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既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又能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但在具体践行中,茶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存有诸多问题。鉴于此,思政教师要积极改变自身教学思想,提高自我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依托茶文化优势和内涵,更新教学体系,优化教育内容,为高校思政工作长足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融合》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