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慧
公平教育指的是不因为学生的出身、性别、种族、经济地位等条件限制,影响他们的受教育机会,在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方面做到公平对待,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针对每个独立个体的不同特点设计相应的教育措施,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在小学农村语文教学中,由于家庭经济状态参差不齐,如,有的家长外出打工,有的家长农忙时期难以照顾孩子,有的家长教育意识淡漠等各种问题,造成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教师要注意教育公平原则,在引导他们互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要结合不同学情,设计不同的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启发,获得有利发展[1]。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一般是活动的主导者、发起者,在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必要的评价作为反馈。此时,要把握好问题评价的维度,结合学生的不同能力,做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给一些启发,促使其更深入思考;对于中等能力的学生,给予一些鼓励,让他们向优秀的同学靠拢;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多一些安慰,并指引他们自主找到问题所在。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评价一下诸葛亮,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能力弱的学生,他们可以用简单概述的几个词形容诸葛亮,如“足智多谋”、“大度容人”等。教师先肯定他们的思考方向没有错,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让他们找出具体的例子。可以这样提问:“那么,文章中有哪些词语具体展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呢?你再对比一下诸葛亮和周瑜,他们谁更有心胸,为什么?”这样可激励学生继续思考,认识到在提出观点后要找到具体例证,此外,还可以用对比的方式辅助分析。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评价中则可以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如提出:“诸葛亮明知道周瑜是要暗害自己,但是却假装不知道,这种装糊涂的做法,到底是聪明还是糊涂呢?”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参与到小组探究中,向能力强的人学习,并帮助阅读能力弱的同学,在小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就会让中等学生体会到教学公平,认识到自己也是老师关注的对象。评价语言不同,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了关照。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并调整评价语言,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鼓励,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与关注,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在安排课堂座位的时候,教师要基于公平原则,定期更换座位,让更多学生都能有机会坐到核心区。但是虽然如此,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总有一些学生会处于与教师沟通互动的盲区。尤其是在兴趣小组等可以自由选择位置的活动中,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因为性格、能力问题,往往选择教室角落的位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结合空间维度,调整问题的难易比例,让处于边缘地区的学生能激发自信,提升交流互动的欲望[2]。
如在学习《宝葫芦的秘密》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故事新编”活动中,说说自己最想得到什么宝物,编写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此时可以看到一些处于边缘处的学生都低着头,参与兴趣不够浓厚。于是,教师就调整了活动策略,改成了“故事接龙”的游戏,让那些坐在边缘处的学生先讲,而坐在核心区的学生则后讲。这样,边缘区的学生感到活动的难度不大,压力比较轻,而核心区的同学也跃跃欲试,打算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如边缘处的学生先说:“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具有了超能力。”他只是将自己的创想说出来,但是不必深入具体地构思。但是后续核心区的学生编写时就增加了难度,他们要设想自己拥有的是什么超能力,具体表现是什么,给自己带来的是喜悦还是困扰等。
教师要避免让教室角落处的位置,成为师生交流的盲区,就可以特意为处于那些位置的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难度不大,让胆怯、害羞或能力弱的学生也无所顾忌、敢于回答,这样即可提升教学公平性。
皮格马利翁效应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就会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继而提升其学习效果。在设置课堂互动的时候,教师也要基于这一原理设计互动问题,如对于班级干部,要用语言、肢体动作、神态表情等给予期望和暗示,让他们带领其他同学,提升小组合作活动的效率。尤其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干部,常常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更要给予他们特别鼓励。
在学习《忆读书》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互动讨论中,试着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并给同伴推荐一本书。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害羞,不敢当第一个发言的人,教师要鼓励班级干部身先士卒,大胆表率。如提出:“我们的学习委员每天带领大家早自修阅读,自己一定也读了很多作品,有什么好的建议吗?”除了鼓励班级干部大胆发言以外,还要给他们一定的暗示,让他们承担起组织学生讨论的工作。如提出:“班干部平常组织班会的时候,都很能干,我们就将这次讨论当成是一次小型的班会吧。有哪位班干部愿意主持这次的活动呢?”由于小学生的能力有限,所以即使是班干部,可能也有组织不力的时候,这时候教师更要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探究的方向。例如,可以说:“两名同学的意见不一样,这是多好的探讨机会啊,有什么方法能让大家辩论一下呢?”这些问题并未直接告诉班级干部该如何做,却起到了暗示作用,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期望,相信他们能组织好活动。
除了关注班级干部以外,教师也不要忽略了学困生和中等能力的学生,也要适当给予他们一些期望和暗示,点燃他们的学习欲望,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让学困生得到鼓励,向最近发展区靠拢,让中等能力的学生避免成为“小透明”。同时,鼓励他们向班级干部靠拢,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最终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
不少农村地区的学生担心自己务农的家庭背景会被其他的同学看不起,所以常常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很少主动参与交流讨论。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家庭背景,选择适合他们的问题,继而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同,关注的表达点也不同,所以在提问的时候要追本溯源,挖掘学生的家庭背景,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提升表达能力。如在教授《太阳》后,学生参与到互动讨论,试着介绍一种事物。有的学生父母在城市打工,又或者在乡村经商,见识的人多,获得的信息多,所以他们对科学知识也有一定了解,此时侃侃而谈;但是有的学生父母都是农民,自己平常也对阅读科普读物不感兴趣,所以此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教师认识到他们不参与交流,其根源是家庭背景,而不是他们不愿意表达,于是就提出附加问题加以引导:“介绍一种事物,不一定要介绍太阳、太空站等科普知识,其实,说说农田里的作物,如介绍怎么区分麦子和稻子,说说鸡鸭鹅的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的提问符合农村学生的生活背景,并给了他们自信。如有学生就介绍了鹅的习性,分析了鹅为何胆子大、不怕人的原因。由于教师挖掘出了家庭背景这个影响交流效率的重要问题,这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出能切实帮助学生的问题,提升其表达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家庭背景可能会对自己的交流表达能力、关注角度等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这并不是阻碍自己与他人交流的障碍。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累自信,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
要更好地体现教学公平,教师还要不断优化课堂互动提问的策略,如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提问和评价策略,避免互动活动出现盲区。如在展开小组互动讨论的时候,要优化制度,设立岗位责任制,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分配到任务;又如在展示探讨结果的时候,要避免让某个学生单独展示,而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成员共同展示的规则[3]。
如在学习《鸟的天堂》后,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其他的写景文,并总结写作手法,融入到自主创作中。为了体现农村特色,教师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素材,创作写景文。在交流中,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兴趣不强烈,只是在旁边看着。因此,教学者便特意提问,引导他们强化制度建设:“如何能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呢?怎么分配工作才公平?如果两名同学都想完成同一项任务,要如何分配呢?”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发现了此前忽略的盲区,制定了小组活动制度:一是全员决定制,遇到需要确定探究主题、探索方法时,由个别学生提议,全员票选,决定方案;二是全员分工制,由小组长负责协调彼此,确保每一个同学都有具体的工作项目;三是辩论选举制,如果两名以上的同学都想要完成某个任务,则大家分别说说自己打算如何做,互相辩论,找出对方的问题,最后全员选举,确定该任务的归属者。
强化制度建设,能让更多学生得到重视,更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交流之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部分农村学生的规则意识比较淡漠,所以教师要用提问等方式对其开展循循善诱的教育,促使他们提升规则意识,并自主建立完善的互动规则。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他们找到后续努力的方向,这样也能促使学生全员发展,起到了教学公平的效果。尤其是一些农村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同时又很敏感,如果教师忽略了他们,没有认真评价,会对其心灵造成伤害,所以教师要重视这一点,给每一个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
在学习《猴王出世》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课本剧的表演中,并观察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如有一名学生是农村留守儿童,平常很少和他人接触交流,甚至说话有些结巴,他很担心自己无法融入到团体中。教师在他参与试演后,及时对其进行评价:“你的身体语言十分丰富啊,一看就是有生活经验,模仿猴子特别像。有的时候,好的表演不需要太多台词,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人家了解。”这番评价让该学生得到鼓励,以后的主动性便得以提升。还有学生同样也比较内向,不愿意说话,而且也比较木讷,动作不太协调,那么就要转换评价和指导的方向。由于该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还阅读过《西游记》整本书,所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引导:“不擅长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融入到小组活动中,例如参与到剧本编写中。想一下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添加一些台词,又或者将自己读到的其他故事加进去,丰富内容。”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指导,最终都有所提高。
合理的过程性评价起到了公平教学的效果,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自己被教师关注,这样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也能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关爱。
课堂互动是在特定教学环境中建立起的信息、思想、情感之间的交往关系,它可以通过问答、探讨交流等方式实现。农村小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和认知能力有一定局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淡化环境等客观因素对其成长的影响,把握住每一个学生的学情特点,基于公平教育原则设计互动环节,合理设置提问,从而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有所提升。这样他们就能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更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提升参与积极性,让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既“传道”更“育人”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