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妮,关瑜婷
(百色市检验检测中心,广西百色 533000)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广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相关部门需要在整个食品生产及销售环节做好监管工作,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品类及含量,避免无良商家一味追求利益而忽视了安全要求。因此,将现代分析技术与食品添加剂检测工作相融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检测技术的多样性,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保障了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是一类可以减缓食品腐败进程、提升色香味的微量制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也在不断提升,各食品制造商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添加剂种类并严格按照相应的行业规定标准把控好添加剂用量。但是从实际的添加剂使用情况来看,部分商家为追求个人利益选择无视法律规范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乱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频繁出现,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我国相关部门作出了明确规定,不能使用非食用性质的添加剂原料,也不可以销售贩卖来源不明的添加剂产品,同时需要在添加剂外包装上标明添加剂的规范使用量,并对部分用量超标的商家进行处理,以确保人们的餐桌安全。
大部分食品加工及运输工作中均需要用到食品添加剂,科学、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发展。当前,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有15 000多个品种,其中可直接添加到食品中的约有2 000种,主要可分为消泡剂、抗氧化剂、增稠剂、防腐剂以及香料等23个大类,并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加,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有600多种,按照制作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3种,即直接从生物体内提取的自然原料、通过化学物质合成的制剂及由生物科技合成的制剂[1]。
当前市面上常见的各类调味品、方便面、蛋糕等各类零食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如护色剂、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食物的种类,同时也延长了食物的保质期,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于不同食品的品质需要。同时,在食品加工制造期间,生产商可以适当添加部分人体所需的酶制剂及营养强化剂等,补充人体缺少的元素,保证人们的生活需要。例如,加碘食盐、富硒大米、含铁酱油及各类功能运动饮料等,充分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在食品加工期间,在一定的温湿度及含氧量的条件下极易出现细菌滋生问题,造成食品的变质、腐败。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破坏其生存环境,有效延长食品的可食用期限。
部分商家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不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超量使用各类增色剂及防腐剂。例如,D-抗坏血酸钠等防腐添加剂被大量应用于果蔬饮料中,可有效避免水果的氧化变色,同时也可以用于各类果蔬、肉类的罐头中,起到防腐的作用。但是长期大量食用此类商品,将可能出现肠道受损的问题。再如,各类增味剂、增甜剂如山梨酸、色素、甜蜜素和苯甲酸等常被用于各种饮料、糖果中,这类添加剂在人体内无法得到有效分解,仅能随尿液排出。因此,若长期使用含有此类添加剂的食品,将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脏受损,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2]。
2.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可同时对多种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山梨酸、苯甲酸时,可在25 min内得到检测结果。其主要原理是在高压的环境下,利用待测物的流动性进行成分分离作业,是气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法的进一步升级,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便捷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离相对分子量较大、沸点较高的待测物。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具体检测流程如下。①对所有的检测样品进行着色。②进行样本检测。若样本基质较单纯,如酒类及碳酸饮料等,即可直接将样品溶解在水中,并调节好适当的酸碱性,再进行定容、过膜检测;若检测样品中含有杂质等,则需要利用聚酰胺进行吸附,再加热样品,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保证溶液的实际酸碱值约为6,并再次加入聚酰胺粉末进行搅拌,最终将溶液中的杂质水洗、过滤掉。在去除自然色素时,可充分发挥甲酸、甲醇等溶液的化学脱色特性,待样本呈现无色透明后,再利用水洗的方式调节样本溶液的酸碱性,并利用乙醇-氨水混合试剂去除色素,最后进行除氨操作,进行定容、过膜检测。
2.1.2 离子色谱技术
离子色谱技术具有快捷、灵敏、可同时测得多组样品的优势,是分离无机阴离子的主要方式。离子色谱技术对于技术的要求较低,无需进行提纯作业,并可在高基体浓度的条件下进行低浓度成分测量,同时不同化合价的同一物质也不需要进行分离,便可同时得到相应的检测结果,缩短了检测时间。离子色谱技术的应用有效扩大了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范围,填补了气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法的不足。离子色谱法的主要工作流程是用低电导物质代替淋洗液,降低淋洗液的背景电导性,有效避免添加剂待测液与其他溶质之间发生阳离子交换等问题,同时可将待测液中的阴离子分离出来,便于检测。
生物传感器是计算机处理技术及生物传感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将生化信号转变为与之相对应的电信号,并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得到的电信号进行截取、放大、分析,进而判断样品中添加剂的种类及含量,具有操作简便、检测结果精确的优势。生物传感器主要可分为分子识别元器件、信号转换器、电子测量仪3个部分。其中分子识别元器件对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利用不同的敏感元器件制作的分子识别元器件具有不同的性能及优势[3]。
分子光谱技术将分子在不同状态下对光线吸收及反射的情况作为主要判断依据,进而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常见的光谱类型有拉曼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以面粉检测为例,技术人员可利用乙醇溶液提取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成分,在此过程中,受到过氧化苯甲酰的影响,碘化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可利用紫外线光谱仪测量反应后的碘浓度,并根据化学反应式计算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氧含量,以此完成最终的检测作业。
毛细管电泳技术是食品添加剂检测中成效较为显著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具有灵敏性强、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受到广大检测人员的青睐。例如,在检测饮料中是否含有苯甲酸、山梨酸等成分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与碳酸盐缓冲液混合处理待测样本,并使其充当胶束相的作用,10~15 min即可得到较为精准的检测结果,缩短了检测时间,保障了检测质量。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是将流动注射的方式与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相结合,具有灵敏度较高的优势,可测定食品样本中痕量及微量添加剂成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所需的仪器设备相对较少,且检测分析速度较快,是当前化学检测领域广泛使用的技术。例如,若要检测食品样本中是否添加有糖精钠,可利用双氧水及鲁米诺试剂进行操作,其工作原理为糖精钠可以在酸性环境中与重铬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还原为正三价的蓝色铬离子,通过颜色的转变程度可确定检测样本中的糖精钠 含量[4]。
在进行食品添加剂检测时,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逐渐得到了重视,并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起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与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联合作业,有效提升了检测过程的智能化及结果的精准性,同时能够得到较为直观的检测结果,极大地提高了食品添加剂检测工作的效率。
色质联用技术充分体现了液相色谱对杂质较多化合物的高度分离能力及色谱的选择能力,以及色谱联用的灵活性,是当前发展速度较快的食品添加剂检测方式之一。在利用色质联用技术进行作业时,需要提前做好操作流程的规划,根据不同检测物的结构信息及相对分子质量灵活选择液相色谱分析法及气相色谱分析法,并制定较为合理的参数值。将色质联用技术与其他检测方式相结合,可极大地提升食品添加剂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当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品种较多,且不同类别的食品添加剂其物理成分、化学性质等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增大了食品添加剂检测工作的难度。由此,在进行食品添加剂检测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应灵活使用检测技术,并掌握多种添加剂检测技术结合使用的方法,以提升检测成效。
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而保证食品安全的主要手段就是积极组织与开展各类食品添加剂检测作业,保证广大消费者的餐桌安全,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负责。为有效提升检测技术的先进性、高效性及精准性,就需要加大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资金投入力度。①各高校要主动承担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食品添加剂检测人才的职责。②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需要在设备、资金、技术等方面对检测部门进行支持,保证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升级[5]。
综上而言,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保障,而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出现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得食品检测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良添加剂流入市场及使用过度的问题,促进了食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