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3-06 07:19蒋姗姗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居民食品

蒋姗姗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乡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52 862亿元,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乡村居民收入水平有限,文化程度低、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在农村地区的发生概率更大。同时,由于乡村居民维权意识薄弱、食品安全意识较低、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食品安全宣传不到位等诸多原因,增加了乡村食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监管难度。乡村地区分布范围广,地域相对偏僻,所以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管与治理工作难度更大,也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完成的重点工作[1-2]。

1 乡村食品安全概述

1.1 食品安全的定义与食品安全的标准

食品安全即食品无毒且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包括急性危害、慢性危害以及亚急性危害;不会对摄入者及其后代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符合相应食品品类所应当具备的营养要求。

1.2 乡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1.2.1 保障乡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且现在乡村人群年龄层次两极化严重,多是老龄化群体和留守儿童,且老龄化群体多从事一些中等体力和重体力劳动,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因此,维护食品健康安全问题在提升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以及身体健康水平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性探究也具备着极高的现实价值。食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只有确保食品安全,才能更好地保障乡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1.2.2 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

保障乡村食品安全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让乡村居民吃得安全、舒心、放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意义所在,因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乡村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食品安全与“三农”问题紧密相关,事关民族健康大计,因此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乡村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1.2.3 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是一些不法商贩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使用廉价、劣质原料进行食品生产加工或者过期食品重造;为改善食品的色泽和提升口感,过度或非法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还有部分乡村自制食品、“三无食品”“山寨食品”等,价格低廉,符合乡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但这些食品的出现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3-5]。

2 乡村食品安全现状

2.1 原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原料的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大部分乡村居民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安全意识较低,不少农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滥用农药、化肥等,使得一些农作物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畜牧业和渔业也是由于饲料、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的滥用导致肉类中兽药残留超标。生活用水随意排放、土地覆膜以及秸秆焚烧等均会随着生物循环进入农作物以及畜牧业,导致食品原料存在安全隐患。

2.2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食品生产加工期间,部分不良商家“重产量、轻质量”,不重视食品生产加工环境卫生条件。部分乡村自制的“三无产品”加工环境简陋,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生产和存放环境不符合卫生标准,导致一些产品在生产或存放过程中二次污染。部分不良商家为了提升食品的口感、外观,或者延长保质时间,普遍会在食品加工期间滥用食品添加剂,增加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部分不良商家为了降低食品加工成本,会采购一些劣质的原材料,如病死肉、腐败肉、发霉的米面、地沟油等加工成为即食产品等[6-9]。

2.3 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食品的流通环节主要是指从食品生产厂家出厂、种植或养殖环节中可食用产品离开种植户或养殖户到消费者食用的中间环节,主要包括食品的运输、仓储、销售等。在流通环节中,若因暴力装卸、储藏环境没有严格按照食品的存放标准、销售环节中食品存放器皿和环境等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均属于流通过程的食品安全风险。一般来说,受到技术原因、操作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易在食品运输与流通过程中发生食品污损、腐败等问题。还有部分农户自养的病死畜禽鱼类以及带有大量病菌的野生动物随着乡村集会进入餐桌,也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10-11]。

2.4 消费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乡村食品在消费环节出现的安全隐患主要在于乡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方面,包括食品经营者和乡村消费居民。①食品经营主体食品安全知识储备匮乏,对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意愿低,进货渠道混乱,追求利益最大化使得消费环节食品安全问题频出。②乡村地区人群年龄层次两极化严重,多是老龄化人群、妇女和留守儿童,且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有限,多年形成的消费观念以及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对于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三无”食品以及像“娃恰恰”、“康帅傅”“银鸠”等山寨食品不排斥,同时消息闭塞,维权意识不高等都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3 乡村食品安全对策研究

3.1 完善乡村食品监管体系

始终秉承以维护乡村居民的健康为导向,落实食品安全监管目标的设置以及配套体系的建设、推行,切实保护居民的食品健康安全。需结合对应的监管措施、惩罚措施,提升对乡村居民食品健康安全的保护力度。强化基层监管责任,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建立乡村食品安全站,实行企业内部吹哨人,逐步形成权责清晰、编制合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同时加大对农贸市场、集市、商店、移动摊贩售卖食品和食品生产商的抽检力度和抽检频次,扩大抽检范围,及时公开抽检结果,强化对不合格产品及企业的曝光率,并监督不合格产品的后续处置流程,同时将抽检结果运用在日常监管、专项整治中,严防问题食品流入市场。

3.2 建立严格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经销商必须获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方可进行食品交易。家庭式食品生产商必须同时具备生产许可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后,所生产出的产品方可流入乡村市场。需更新与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搭建并推行多元化的食品市场准入许可制度。一些实体店,如超市、商店、餐饮店在实体经营中已经获得食品流通许可,此时可以在工商注册的经营范围内展开食品经营。从农村电商的角度来看,若是经营者单纯具备线下实体经营许可,那么在开设线上店铺之前必须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

3.3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

诸如“康帅傅”“六大核桃”“亲嘴牛筋”等食品在乡村市场屡见不鲜,为了杜绝此类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各大生产经营者需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采用新技术或新手段为自己的产品定制防伪标识,谨防他人假冒。

3.4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

乡村小超市、小摊贩和小餐饮店等经营主体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意愿较低,且乡村市场规范性参差不齐、正规门店稀缺、消费者维权方式落后,老人、家庭主妇和儿童等消费群体食品安全鉴别能力较弱。因此要在乡村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让食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举办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系列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激发全社会的正能量,推动形成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支持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应当定期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入乡村集贸市场、走街串巷和利用乡村广播,对农村地区食品安全进行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有关知识,规范集贸市场食品摊贩,维护食品安全。设立乡村食品安全知识服务台,向人们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当场答疑解惑,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材料,揭露老年人保健品消费“乱象”,引导正确消费,加强乡村学校食品安全的教育,通过学生向家长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加大曝光力度,曝光问题食品。对“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假冒食品”等问题食品进行现场曝光,向现场居民讲解辨假识假的方法,引导百姓安全健康消费。另外,还要对集贸市场内的每个食品摊点进行不定期抽检,对摊主进行食品安全指导,要求食品摊点严格按照“六项标准”规范经营。

3.5 营造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

改善乡村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多方协同共治。在生产端需要原料供应商、农业种植户、养殖户以及相关专家共同参与,开展科技培训以及食品安全教育,提升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发挥食品生产商、政府、第三方机构、新媒体资源等在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治理上的重要作用,共同推进农村食品安全共治。各级各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在进一步强化落实对乡村食品安全的监管以及治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新媒体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积极推广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在乡村食品安全监督中的应用,指导乡村居民以及种植户、养殖户合理利用化肥、农药、杀虫剂、饲料和兽药等,并及时曝光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维护广大乡村居民的利益。

另外,在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过程中,要保证“严”字当头,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改革创新深化市场监管,以良法善治维护公平竞争。在此基础上,还要联合社会组织与消费者,构建起良好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实践中,应当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市场自律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共享食品安全成果。

4 结语

乡村居民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和文化观念根深蒂固,合理膳食、关注健康的意识较为薄弱,食品信息筛选能力弱、健康信息的接受度低、应用能力不足等现象促使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提升。需要切实围绕现阶段农村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与不足,落实工作策略的优化更新,提升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管理维护工作的实效性,以便更好地保障乡村居民舌尖上的安全,为我国食品安全、居民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居民食品
食品过期1分钟,你敢吃吗
大山里的居民(中国画245cm×120cm 2020年)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务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纯天然食品不等于健康食品
你睡得香吗?
高台居民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