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玉勤
(晋城市泽州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西晋城 048000)
目前,不少商家对食品安全不够重视,仍然对外售卖一些未达标的食品,这十分不利于食品质量的提高和食品安全环境的维护。为缓解这一状况,有关部门必须强化监管,打造更为严谨规范的食品检测秩序,使得各相关单位及厂家皆能主动依循规定办事。
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诸如样品管理的恰当与否、检测环境的适宜与否、检测方法的正确与否等,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样品管理。所选样品必须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可以整体展现样本的真实状况,检测样本的信息,如生产单位、当前状态、存储环境和检测方法等皆要一一标记于检测日志当中。对于样品的采集,需要就采集好的样本及时加以编号,同时确保检验合同和检验日期的一致性,就样本的实际存储要求做好剖析,必须满足一应要求,防止检测期间存在撒漏、混淆问题[1]。
(2)检测环境。食品检测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样本的保存状态、实验室环境等皆是制约最终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实际检测环节中,必须注重对检测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温度及湿度条件必须严格控制好,保持最适宜检测的温度、湿度环境,以防由于温度太高或太低干扰到检测结果,唯有确保温度、湿度的适宜性,方能获得更为精准的检测结果。此外,检测人员还需立足于检测实际,依托于对各相关要素的综合考量,创设更有助于食品检测的实验室环境,有效防范检测试剂的挥发,以期获得更为确切的检测结果。
(3)检测方法。同一食品样品通常有不止一种检测方法,选用的检测方法不同,最后所得的检测结果通常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见,检测方法的选择同样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对此,要想获得最为精准的检测结果,便要注意对检测方法的优化选择,基于一应检测要求,进行综合比对,选出最佳检测方法,不忽略任何一处检测细节,方能获得更真实的检测数据[1]。
(4)人员素质。作为食品检测中最主要的执行人,检测人员自身能力素养的高低无疑是影响检测结果的直接性因素之一,操作技能娴熟、检验丰富的检测人员往往可以得出更确切的检测结果。因而,对于检测人员的技术要求必须严格细致,要求他们拥有扎实的食品检测技能,要经过专业、系统的管理和培训,保证各个检测环节的严谨性、有序性、专业性。
在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复杂的严峻形势下,必须从制度层面给食品检测工作提供强力有效的保障,食品检测的质量控制本身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和要素,除去食品自身的质量状况,还包含不同类别的检测数值等。为食品检测配备更为系统化、更具全面性的质量检测体系,致力于诸项检测流程、管理细则的优化,就样品选择、检测手段应用等加以更具科学性的评估,将大大提升食品检测的严谨性,获得更为确切的检测结果。对此,必须加大对前沿检测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以QuEChERS技术为例,这一技术整合运用液液萃取法、振荡法萃取、基质分散固相萃取等不同的检测方式,并于实际检测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现下的食品检测中多有应用,具备显著的技术价值和应用意义,值得大范围推广践行。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决定食品检测质量的先决保障,为更为高效地进行质量控制及细节处理,必须致力于检测人员专业素养的持续强化,配置一支专业技能扎实、职责观念强烈、尽心尽责尽职的优质检测队伍。①检测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相关单位应优化招聘流程,所有将要就职的人员都要接受全面细致的资历、资质审查,确保其符合一应要求,自源头上提高整个食品检测队伍的专业性。②重视日常的培训、进修管理,通过各项培训活动,让检测人员获得更多精进自身业务技能、提高思想认识的机会,及时掌握最新道德检测制度及要求,熟悉前沿检测设备及手段,成为与时俱进的食品检测工作者。③强化思想熏陶,开展必要的职业道德引导,使检测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继而以一毫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践行好一应检测事务,将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降至最低,为食品安全、民众健康保驾护航[2]。
在食品检测中,要用到哪种检测方法都是事先确定好的,所用到的方法通常基于食品本身的性质及实验室状况加以选取,通常状况下,主要用到仲裁法和仪器分析法两种。前者一般用于存有争议的食品的检测,后者则是在检测条件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收集食品样本,借助于相应的实验仪器就食品质量加以判断,这一方法获得的检测结果更为精准,误差更小。与此同时,仪器的购置亦要投入更高的经费开支,一些精密仪器的单价往往较为高昂,很多地区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支撑如此高昂的经费开支,因而一般以化学分析法来检测。通常而言,各类食品本身的养分含量、占比迥然有别,所适用的检测方法也大相庭径。以食品当中钙元素的检测为例,鲜牛乳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加以检测,而保健品当中的钙元素,则要以EDTA滴定法来检测[3]。
(1)前处理技术、材料、仪器以及方法等的验证与质量控制。不同于检测技术能够较为直观的考察其性能指标,目前对于样品前处理方法相关条件的考察与优化、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2)仪器与方法的自动化。虽然全面实现样品前处理的自动化可能还需时日,但在具体技术、环节上实现自动化替代手工操作还是可能的,但是需要考虑检测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作为食品检测的首要环节,样品采集的关键性不言而喻,若是采集的样本本身缺乏代表性,即使后续检测再严谨到位,也难以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因而必须将样品采集视为重中之重。具体而言,在实际采集期间,必须严格依循相关要求和规范,样品可以直接自成品库、仓库中随机选取,但是为保证抽样的随机性,抽样过程中最少要有两名人员在场。做好基本的采集工作后,封存事宜同样不可忽视,需基于食品特征采用最相适宜的封存手段,以减轻环境等外界因素对样品性质的不利影响,封好样之后还需贴好盖有公章的封条。考虑到检测结果的精确与否还会受到检测人员素质、检测仪器质量、环境条件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最终采集的样品不仅要有代表性,还要保证数量的充足性。唯有在样品达标的前提下将一应影响因素逐一把控好,方能保证最终检测效率的提升。取样时还需保证取样工具卫生洁净,以防范工具不卫生导致的样品污染,同时要加大样品的保护强度,以防样品出现破损。
食品样本的分析需要用到不同类型的化学试剂,诸如强酸、强碱等,其中挥发性试剂占了大多数,在保存期间若是存在管理、控制失当的状况,很可能降低最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4]。对此,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强化对检测试剂的存储及管理,特别是那些易于挥发、易于变质的化学试剂,必须以妥善手段加以管理,有些试剂一旦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同其他元素发生反应。因而,必须注意检测试剂的选择和应用,对于那些无法密封存储的试剂,在实际检测环节很可能发生氧化,最好现配现用。例如,在检测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占比时,通常要用到碘基试剂,为防范试剂暴露在空气中出现氧化,便要现配现用。对于那些易于挥发的试剂,以密封手段存储即可,对于那些无法密封存储且易于挥发的试剂,最好于使用期间定期配制。另外,在检测前,还需对试剂的性能加以检测和剖析,若是试剂不达标,则需重新配制。
食品检测往往需要借助于专业仪器来辅助,仪器本身的规格品质及操作的规范性与否,皆是关乎最终检测结果的要素。因此,为防范仪器本身问题对检测准确性造成干扰,必须选择那些技术含量高、检测结果精准的优质仪器。检测机构应立足于过往检测实践中累积下来的长期经验,拟定兼具严谨性、可行性、科学性的仪器监管、维护及使用机制,并于日常检测事务中将一应管理、维护细则及使用要点践行到位。现下,大部分检测仪器都已配备自动校准功能,做好检测工作后可以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在检测期间,仪器也可以自行校准,如此,透过各项检测数据便可以更为准确获取食品最真实的质量状态。与此同时,纵观食品检测实际,仍旧存在一些需要借助于手工来校准的仪器,对于此类仪器,需要检测人员在检测前做好调整、校准处理,以确保仪器的初始状态处于正常的数值限度内。考虑到检测仪器多为精密仪器,在完成相应的检测工作后,还需注意仪器的维护及保养,定期就其性能、运行状况加以检查,以防仪器性能受损或运行不佳导致的检测偏差问题。
依循有关规章机制,确保每一个检测环节、每一道检测流程皆有章可循、有据可究,是当前食品检测工作中亟须做到的一点,同样亦是判定检测结果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若是检测流程、机制同有关规范不相符合或是直接缺乏确切的检测规范,将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此,不但使得食品检测工作产生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食品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可见,加强对各检测环节、检测流程的规章管理于整个检测工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对此,应做好以下几点:①要强化监督管理,配备专业人员就各操作流程加以动态化监督,严格依循规定及相应流程办事,以保证仪器使用、试剂配制等操作细节的到位性;②要强化记录,诸个检测环节的经过、结果皆要逐一记录在案,如此后续如果需要溯源方能精准把握问题;检测期间一旦察觉违规行为,务必要即刻停止,以防引发更大的问题[5];③明确职责划分和工作安排,以全面激发相应人员的职责意识和工作踊跃性,使得各项检测职责可以细化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
综上所述,食品检测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检测质量的提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为确保检测过程的严谨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重视一应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的处理,为食品检测扫除后顾之忧。就现阶段而言,食品检测中仍旧存有诸多大大小小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受这些问题的干扰,食品安全保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对此,各相关部门必须基于实际,正视问题,敢于实践、探寻对策,把握好各项检测重点和细节,切实提高食品检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