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濛逸 刘恒新
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的表征、溯因和破解策略
先濛逸1刘恒新2
(1.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6; 2.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6)
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呈现出唯心主义、娱乐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等样态。它是现实生活内部矛盾、网络社会环境、亚文化和消费主义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为了解决该问题,国家和政府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党组织和共青团要重视网络空间的宣传工作,高校要坚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大学生要加强主体自觉性。
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要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此外,《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也强调,要纾解青年群体的负面情绪,引导青年群体形成正确认知。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作为网络社会空间广泛传播的消极情绪,对大学生群体的认知产生不良影响,诸如助长颓废懒惰行为、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等。因此,有必要正确审视其内涵,廓清思想迷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增进价值认同。这既是回应党和国家对青年群体的时代关切,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从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界对于“低欲望躺平主义”的研究分为两种:一是将其纳入亚文化的框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带来的危害,以相雅芳[1]、宋德孝[2]为代表,值得一提的是,“低欲望躺平主义”由宋德孝首次提出;二是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比分析,以覃鑫渊[3]、张晶[4]为代表,是为数不多的关注到了“低欲望躺平主义”对奋斗精神、劳动精神造成冲击的学者。此外,胡锐军首次关注到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躺平”心态[5]。从学界已有的研究来看,一方面,从“躺平”到“躺平主义”再到“低欲望躺平主义”,语词的不断深化,反映了对“躺平”这个概念本身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低欲望躺平主义”这一语词越发明显地揭示了高需求与低满足之间的矛盾,以及非主流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从青年群体到大学生群体的细化,则是突显了大学生群体在青年群体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群体的“低欲望躺平主义”展开研究,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群体正确对待“低欲望躺平主义”,使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认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低欲望躺平主义”回避世界的客观性,采取忽视现实客观性的办法应对生活困境,弱化了大学生的主体性,窄化了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范围。一是片面强调个人主观意志,忽视了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存在的。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在面对对象性世界时,只有通过改造世界,才能确证自身力量。马克思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6]147大学生如何对待自我精神世界,采取怎样的行动,也就形成怎样的精神生活。在“低欲望躺平主义”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在面对人生困境时,以“躺平”的姿势来解决困难。“躺平”实质上是回避现实困难的解决方式。二是片面强调个人自由,忽视了劳动对于人发展的重要性。“低欲望躺平主义”认为拒绝社会劳动,就可以逃离社会劳动分工体系,从而人就可以避免被资本剥削的命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指出了在私有制下,工人与自我、他人、类本质、劳动产品相异化的特征。他进一步指出了这种条件下劳动的性质,“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生命本身仅仅表现为生活的手段。”[6]56“低欲望躺平主义”看到了私有制下劳动带来人自身异化的危机,表达出人追求自由的愿望。但是,抵抗异化命运的手段却是降低生活标准,将人的生存边缘化。这实际上是另一种程度上的异化,这表现出“低欲望躺平主义”对现实困境的妥协性。
“低欲望躺平主义”倡导大学生以娱乐主义的方式对待人生,消解了人生的严肃性,弱化了精神生活对物质生活的超越向度。一是“低欲望躺平主义”以得过且过的态度面对人生,表现出对“躺平”消极姿态的欣赏。人区别于动物,“躺平”并没有表现出人的独立精神,以及为实现人生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它更多展现的是人休闲、娱乐、放松的姿态。卡西尔指出:“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7]11人作为时时刻刻都要反思本体存在的精神性动物,势必要以独立的姿态面对世界与自我,以奋进的精神面貌来处理人生过程中的困难。人生活于当下,又不属于当下,而是在反思现实生活中,不断走向理想世界,而“躺平”这种休憩的姿态是人生过程中的一种补偿,休憩之后仍需要“站起来”。由此反观“低欲望躺平主义”,它不鼓励人对物质生活反思,倡导安于现状,宣布人与现实世界是直接统一的。马克思指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6]56二是“低欲望躺平主义”将精神上的愉悦归结为占有物的快乐,对于愉悦的追求,呈现出庸俗化、泛娱乐化的特征。一方面,“低欲望”意味着低消费,是对消费主义的抵抗,是其合理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它又无法完全拒绝消费主义的诱惑,接受了消费主义将物的占有作为衡量人的尺度。部分大学生追逐奢侈品,过度追求生活精致化,支持超前消费,并且将商品消费视作是身份的象征,正是这一观念的体现。
“低欲望躺平主义”反映了大学生精神生活趋利的特征,即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出于精神愉悦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升学、就业的功利化目标。一方面,大学生为了升学、就业,出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考虑,进行功利化学习,是有其合理性的,尤其是在就业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大学生为了提升自我价值,寻求更好的就业岗位而不断学习,寻求自身的物质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另一方面,从侧面说明了大学生的精神活动还停留在利己性质层面,还不是出于满足精神享受、愉悦的需要。因为教育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对于个人存在、发展应有更深远的意义。这反映出大学生将自我价值看作是物的价值观,人的价值表现为商品的交换价值。弗洛姆指出:“在这种倾向中,人体验到自己是一件可以在市场上成功地被他人雇用的东西。”[8]115功利主义价值观表现了人的自我价值依赖于他者,而不是自己。对此,弗洛姆进一步指出:“很显然,他的自我价值感总是依赖于自身之外的因素,受制于反复无常的市场判断标准;而市场决定人的价值的方式就像它决定商品价值的方式一样。”[8]116只有采取符合人性的方式、符合人的感觉的形式来对待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时,大学生的精神活动才会成为真正的自主性活动。正如马克思所指:“需要和享受失去了自己的利己主义性质,而自然界失去了自己的纯粹的有用性,因为效用成了人的效用。”[9]82
“低欲望躺平主义”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事务持疏离的态度。一是部分大学生对于国家事务漠不关心,缺乏基本的政治素养。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表现出部分大学生对于国家历史事物的非理性认识,也暴露出其政治素养的不足。此外,部分大学生对国家之间的关系采取调侃的态度,也是对国际关系非理性认识的表现。二是部分大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存在偏移。胡锐军指出,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部分大学生采取“躺平”态度,即对抹黑国家、历史的行为采取沉默的态度[5]。“低欲望躺平主义”是佛系文化的新样态,是主张对一切事物采取淡然处之的态度。“躺平”意味着态度暧昧,对于事物的判断没有明晰的观点。这种妥协式的态度在国家大事面前,实质上是政治认同感的偏移,没有意识到个人与国家之间是一体的。
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的产生有其现实根源。首先,实现个人理想目标与严峻就业环境之间的矛盾催生焦虑情绪,使得大学生群体幸福感较低。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对于未来有着较高的期待,希望通过自身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屡屡受挫。造成这种结果的客观原因是市场需要的人才与劳动力的结构不完全匹配。不同行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不同,有的行业出现劳动力过剩,而有的则是劳动力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是变动的,问题在于劳动力的供给能否紧跟上市场的需求变动情况。在主观方面,社会不良风气也在发挥负面影响,诸如按照金钱的标准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用人单位将是否毕业于名牌大学作为招聘筛选的条件,女大学生因为要承担生育职能就业受到歧视等问题,以及大学生的非理性择业观也有所影响,认为工作要体面,脏活、累活不能体现个人价值等。其次,旺盛的需求与有限的收入之间的矛盾,带来较低的满足感。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娱乐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旺盛的需求。大学生群体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呈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家庭支持。加之,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初入职场,还没有积累起足够的个人经验和能力,薪资处在一个较低水平,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只能降低个人需求欲望。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群体生存性压力倍感而生。
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是大学生“宅”现象与网络依赖综合作用下的产物。首先,网络空间信息以碎片化方式呈现,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出现了过剩。大学生是网络社会当中的主要群体,他们活跃于网络空间各处,在上面浏览信息、发表评论等。大学生在一天当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信息过剩情况下,总是有新的消息推送,有更多的内容等待阅读。这种状态下,大学生精神状态呈现高度繁忙、紧绷状态,没有办法稳定下来,无法得到休息。如果大学生忽视现下生活的实践,拒绝走出网络空间,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网络上,整个人就会呈现出一种颓废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精神上的疲惫感。二是算法机制下助长网络成瘾,带来自我疏离化。算法机制加深了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沉溺和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疏远。算法机制通过不断推送个人感兴趣的内容,提升了网络社会对人的吸引力。部分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易于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尤其是智能手机、网络高度普及,加剧了对网络社会的依赖,手机俨然成为了人体延伸的一部分。这种具有成瘾迹象的行为,对大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使其难以形成阳光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随着网络空间不断发展,亚文化作为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区别的文化形式迅速传播开来。诸如粉圈文化、佛系文化、丧文化等,都是亚文化当中的典型代表。以佛系文化为例,这是一种具有享乐主义的文化样态。一方面,它宣扬面对困难要学会冷静处理,即“佛系”一点,意思是不要将挫折看成人生的失败,人生还有很多出彩的机会。这对于个人发展起到了肯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宣扬对待世间一切事物,都要持无所谓态度,即人生的虚无主义观念,这样人就不会有烦恼。如果大学生群体对此不进行冷静审视,将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区分开来,就很容易受到价值观误导。反观“低欲望躺平主义”,它正是大学生群体在吸收了亚文化中多元价值观后的产物,它将“佛系”“丧”文化中的负面因素深化,催生出“低欲望”,在行动上表现出“躺平”。此外大学生在分享有关“低欲望躺平主义”的网络表情包、语词时,能够受到亚文化社群的认同,会产生愉悦感。分享文化符号的行为不仅缓解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也带来了对自我身份主体的认可,使得大学生个体对此产生了心理上的依赖。由于心理依赖,以及主流价值观在亚文化语境中的缺场,这使得“低欲望躺平主义”迅速获得大学生的群体认同。加之,部分大学生群体对此不加以理性反思,没有意识到“低欲望躺平主义”的真实内涵,潜移默化地认同了“低欲望躺平主义”价值观。
消费主义下,商业媒体进行情绪生产,使得“躺平”一词快速传播,为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的产生提供传播条件。将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放置于市场经济考量,就会发现它不单单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也是被消费主义裹挟下的情绪再生产,使得它固有的文化含义逐渐泛化。从“躺平”被不同情境下的使用来讲,它变得人人都可以解读,无时无刻都在被建构。“低欲望躺平主义”是大学生基于“躺平”语词大规模传播条件下的再度建构。它代表了大学生群体特有的情绪表达,诸如对学习压力的宣泄、对就业形势的担忧等。商业媒体生产逻辑助推了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传播,也间接地把焦虑的情绪进行放大。实际上,对于商业媒体来说,这种能够激起大学生群体情绪的语词,已经成为了他们生产的资源。从早年不良媒体煽动情绪开始,就已经证明了吸引大学生群体阅读欲望的关键因素,是情绪的唤醒。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躺平”一词,在网络社会空间当中,呈现出高度集中爆发的状态。尽管“躺平”一词会随着热度的下降而逐渐被商业媒体所抛弃,但商业媒体不缺乏生产情绪的资源。诸如最近兴起的“摆烂”一词,就是从“躺平”一词升级而来。实际上,它则是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社会心态的延续,只不过采用了另外一种形式。究其根本,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是大学生群体情绪表达与商业媒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纾解大学生群体的消极社会心态。就业事关大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实现大学生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的出现,究其根本是大学生群体面临生存与发展困境在社会意识层面上的反映。这就要求国家必须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关注大学生群体发展。
其次,加强网络社会空间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的出现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的困惑。对待这样的社会心态,既不能无限夸大,也不能直接忽视,更不能被不良媒体肆意消费和传播,避免大学生群体焦虑感更加泛化。这就要依靠国家及时疏导大学生群体的情绪,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对商业媒体的监管,督促商业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国家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对不良网络文化进行廓清。尤其是随着网络直播的发展,网红群体带来的各种道德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了社会风气,不利于培育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党组织和共青团要不断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扩大自身影响力。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味着要关注新的宣传方式,诸如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出现,为更新宣传方式提供了借鉴意义。要关注大学生活跃的主流平台,诸如抖音、快手、B站等,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更新宣传方式的目的在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占领网络空间,不能缺场。许多不良思潮的传播,正是基于自说自话,缺少主流价值观对其正面的审视和回应,才有了滋生的空间。
其次,党组织和共青团要在内容上回应大学生群体的热点问题,拉近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这就要求党组织和共青团要积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做出正面回应,与大学生群体进行网络互动。网络社会呈现出扁平化的组织方式,为思想宣传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它更加凸显了个人兴趣、爱好的因素,又带来了新的“圈层化”倾向。一种价值观一旦被排斥,就难以进入个体的视域当中,所以要坚持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减少大学生逆反心理,获得大学生群体的自觉认同。
首先,高校要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的产生,说明了大学生群体对奋斗精神、劳动精神存在疏离。坚持党史教育的意义在于,弘扬党的奋斗精神、劳动精神,让大学生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审视自我,对自我进行正确定位,认清自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党史教育既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以文化人的重要方法。党的历史是一部关于红色文化的历史,它记载了无数英雄烈士的革命事迹,对大学生起着榜样模范作用。
其次,高校要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是一种负面的消极情绪。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生活节奏变快,大学生群体难免会出现浮躁的社会心态。高校要为大学生群体提供纾解通道,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定期的心理关怀。由于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各种事务是通过辅导员进行处理的,因此要注重辅导员岗位的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首先,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低欲望躺平主义”的出现反映的是大学生遇到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先辈们经历了诸多艰难万险,也没能压垮。克服困难的关键在于理想信念坚不坚定,意志力强不强。当代大学生群体固然有其面临的特殊困境,但一味消极回避并不是科学的处理办法。因此,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大学生要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自身不断努力奋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当中。
其次,大学生要将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增长知识和才干,抵御各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观念。大学生要自觉将真理探索作为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警惕“读书无用”论。大学生要意识到读书是为了提升个人修养,明辨是非,而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沉下心来阅读经典,在经典著作当中培育主体自觉、反思自我和观察社会。尤其是在网络社会快速发展之下,网络空间的各种书籍数不胜数,质量良莠不齐,更加突出大学生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要求大学生不断提升媒体素养,处理好线上和线下的关系,以辩证、理性的态度对待网络空间当中的各种观点,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的出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自我关系方面的困惑,实际上是当代大学生对于自我成长、未来发展的时代焦虑。由于大学生思想观念未完全定型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加之网络负面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低欲望躺平主义”蔓延。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应当加强大学生心理引导,纾解其负面情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相融合。总之,大学生“低欲望躺平主义”的出现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特定的时代背景,引导大学生摒弃“低欲望躺平主义”,将个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有之义。
[1] 相雅芳. 祛魅与重构: “躺平文化”的社会根源及文化反思[J]. 新疆社会科学, 2021(05): 146-152+164.
[2] 宋德孝, 别杨杨. “低欲望躺平主义”的本质、危害及其超越——基于当代青年多元需求的分析视角[J]. 中国青年研究, 2022(02): 22-29.
[3] 覃鑫渊, 代玉启. “内卷”“佛系”到“躺平”——从社会心态变迁看青年奋斗精神培育[J]. 中国青年研究, 2022 (02): 5-13.
[4] 张晶, 秦在东. 当代青年的劳动价值观危机及破解理路[J]. 思想教育研究, 2022(01): 98-103.
[5] 胡锐军. 大学生“躺平”心态的文化根源及其矫治路径分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2(01): 56-64.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7] 恩斯特·卡西尔. 人论: 人类文化哲学导引[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8]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9]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0] 马中红. “躺平”: 抵御深度异化的另类姿势[J]. 探索与争鸣, 2021(12): 54-62+178.
[11] 胡家保. 大学生网络化生存异化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67-70.
[12] 许纪霖. 躺平: 代际冲突下的“后浪”文化[J]. 探索与争鸣, 2021(12): 8-11.
[13] 侯振中. “躺平”亚文化的生成及反思[J]. 人民论坛, 2021(35): 123-125.
[14] 徐振华. 躺平之维: 躺平文化的话语表征与省思辩证[J]. 新疆社会科学, 2021(05): 139-145.
[15] 陈友华, 曹云鹤. “躺平”: 兴起、形成机制与社会后果[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9): 181-192.
[16] 令小雄, 李春丽. “躺平主义”的文化构境、叙事症候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2): 124-139.
[17] 卜建华, 吕慧子. “躺平”群体产生的现实因素及破解策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10): 29-32.
[18] 高山, 吴金煌. 青年“躺平”现象的样态透析与应对之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10): 25-28.
[19] 马超, 王岩. “躺平主义”的群像特征、时代成因及其应对策略[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04): 107-111.
[20] 林龙飞, 高延雷. “躺平青年”: 一个结构性困境的解释[J]. 中国青年研究, 2021(10): 78-84.
[21] 李苏, 潘金刚. 全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中的现代犬儒主义倾向及其消解策略[J]. 理论导刊, 2022(05): 122-128.
[22] 徐振华. 躺平之维: 躺平文化的话语表征与省思辩证[J]. 新疆社会科学, 2021(05): 139-145.
The Manifestation,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Low Desire ‘Lying Flat’ Doctrin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XIAN Mengyi1,LIU Hengxin2
(1. College of Marxism,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 Sichuan, China; 2.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 Sichuan, China)
The “low desire ‘lying flat’ doctrine” of college students presents the form of idealism, entertainment, utilitarianism and nihilism,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of real life, the network social environment, subculture and consumerism.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state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level of social governance, the Partyorganizations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paganda work in cyberspace,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main position of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college students, low desire “lying flat” doctrin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672-4860(2023)03-0088-06
2022-06-14
2022-08-13
先濛逸(1997-),女,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恒新(1966-),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