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3-03-05 02:56:05方佳伟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产业链供应链

方佳伟,李 平

(1.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2.衢州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妥善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产业兴旺,构建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体系成为实现全面振兴的基础。在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下,涉农企业和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如何借助金融手段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成为当前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关键问题。长久以来,乡村产业普遍呈现规模小、风险高等特点,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兼顾风险考量与惠民宗旨。供应链金融是以农业核心企业为信用担保,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融资模式,可助力农业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提升供应链资金流动效率。但从农业供应链金融实践成效来看,相关企业和部门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不透彻,基础配套与风险把控不完善,难以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优势。为此,相关部门要强化政策引导,为供应链金融创设良好服务环境;加快相关金融保障建设,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基础;持续优化融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降低企业融资风险;推动乡村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助力供应链资金优化配置。总之,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实现相关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

1 供应链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意义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产业链的信贷融资模式,凭借资源整合和风险管控优势为全供应链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通过释放供应链各企业优势,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农业供应链金融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创新之举,既可突破传统融资的信贷约束,降低企业融资难度,也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打造全产业链优势企业,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资金支持。

1.1 缓解农业融资约束

涉农企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但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管理规范不足、盈利状况不佳、信息披露不准确等问题,加之部分企业具有金融排斥心理,更是限制了企业融资渠道。而金融机构考虑到企业违约风险较大,不愿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导致涉农企业受困于巨大的融资约束中难以获得持续发展[1]。供应链金融借助利益共同体构建融资联合模式,摆脱了涉农企业在金融服务中的劣势地位,加快了产业链资金配置效率。其一,供应链金融解决了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等问题,增加了金融机构农业供应链企业的融资能力。依托供应链合作关系搭建的信息共享平台,金融机构打破了信息壁垒和时空限制,将企业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可通过核心企业及时掌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或农户的经营状况、风险级别等信息[2],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为涉农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降低了信息偏差造成的风险,提高了乡村产业振兴的资金供给能力。其二,供应链金融可加强农业产业链企业的合作意识,提升各方之间的信息透明度,通过协同各方利益提高信贷获取率。供应链融资连接着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农户等多方参与主体,长期的合作往来使得信息更加真实化。而且,核心企业在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时会严格审核相关企业各方面信息,初步筛选有潜力的合作企业。且金融机构与第三方企业的合作有效监督了供应链企业的履约能力,涉农企业为保障供应链长远发展会自觉履约[3]。总之,信息透明化和有效的资金监管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农业产业链的融资约束。

1.2 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供应链金融顺应乡村振兴的政策倾斜,通过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形成由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和农户组成的有机结合体,并创新性提出满足供应链参与主体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以加快乡村产业现代化建设。其一,供应链金融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链发展动力。乡村产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资源的优化整合为供应链所有企业和农户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服务,各参与方可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金融产品。其二,供应链金融可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平衡产业链各方资金需求,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而且,随着供应链金融的不断深入,乡村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产权抵押和担保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供应链金融的资源整合优势为供应链各方提供了更多资金支持,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从而激发农业现代化发展热情,促进乡村经济振兴[4]。其三,随着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加快,供应链参与主体日益增多,随之衍生出科技研发、农机制造、产品生产与品牌运营等新业态。农业联合体的产业链扩充既加强了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也改变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既可充分满足各参与方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承载能力,也可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成功匹配不同层级的服务。

1.3 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是改善农村经济落后、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供应链金融可使银企之间的资金往来更加密切,并通过提高供应链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5]。外部“输血式”的资金支持和内生“造血式”的企业觉醒,激励企业和农户主动加入供应链,以实现农村的经济增长和产业振兴[6]。其一,农村供应链金融的利益捆绑机制,通过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供应链金融通过提供优惠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借此培育特色涉农企业,帮助乡村实现增收目标。同时,供应链金融发挥核心企业带头作用,帮扶相关企业和农户扩大生产,推动乡村产业实现多元化、高效化发展。其二,供应链金融加快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可保障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规模化,削弱经济周期变化对乡村产业的影响,使涉农企业和农户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另一方面,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文旅养生等乡村产业新业态,吸引当地年轻人和外来人才扎根创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7]。随着供应链金融的推广应用,乡村规模化经济和特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通过增加涉农企业及农户创收途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2 供应链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作为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渠道,在消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协调供需关系、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供应链金融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时间有限,相关法律法规及基本保障等尚不健全,风险防控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增强,致使其与满足乡村产业振兴的融资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2.1 主体认知存在偏差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将中小企业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可控风险,以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金融服务。但作为新兴金融服务产品,供应链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相对有限,供应链参与主体对农业产业链发展重视不够,使供应链缺少内生动力。其一,农业生产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产业分布相对分散且规模较小,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而许多涉农企业和农户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知识和制度,无法准确获得融资需求,进而成为限制供应链金融推广的现实因素。此外,农业经营主体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认识不深入,不了解服务的价值和意义,使得融资使用率较低[8]。其二,农业供应链金融尚未形成完善的信贷机构及保险机构,导致风险过度转嫁给核心企业,而核心企业认为供应链金融对自身增效甚微,反而会因信用担保增加融资风险,因此不愿主动承担供应链风险。其三,近年来,虽然国家政策持续向乡村产业倾斜,但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及风险把控考量,依旧存在“重大轻小”的偏见,导致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部分金融机构未能摆脱传统金融模式束缚,仅提供传统放贷服务,未依托供应链开发特色金融服务产品。

2.2 保障机制不健全

从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来看,农业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相应政策法规不够健全,难以充分发挥惠民作用。此外,农业融资担保体系的不完善进一步影响金融服务效果,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其一,政府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但相关政策仅停留在方向层面,未涉及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发展模式等内容,政策结构层面的不完善催生出农业供应链融资约束。且产权、抵押标准、保险等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削弱了供应链金融在乡村产业的服务效率。此外,不同地区的执行力存在差异,供应链金融的覆盖面难以保障。其二,乡村网络、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造成信息滞后[9]。农业生产经营较为分散,导致信息数据集中程度低,涉农企业和农户无法及时掌握市场需求,进而影响后续生产,而金融机构因无法获知企业融资需求造成资金配置效率低下[10]。其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涉农企业和农户融资担保需求日益旺盛,但现有担保体系难以满足供应链融资需求。多数担保机构收费较高,除担保费用外,还包括中介费、评审费、回报费等,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11]。

2.3 风险防范不够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本身容易受自然灾害、市场、信用等影响,难以获得全面精准的风险评估,加之供应链金融监管不到位,在外界风险因素干扰下,潜在风险更加凸显。当前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农业生产经营不可避免地面临自然灾害的影响。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涉农企业和农户对灾害造成的减产无能为力。其二,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农产品的畅销和滞销都关乎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其三,供应链金融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时,产业链内部之间可能暂时还只是契约关系,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如农业供应链各企业可能会因利益冲突出现分歧,导致产业链资金供给失衡,一些企业可能因贷款逾期必须承受信用风险,造成产业链的信用危机和产业链的断裂。

2.4 管理意识薄弱

乡村产业振兴依赖农业供应链的良性发展,但当前供应链集约化程度不高,企业管理意识不强,各自为营,未充分发挥供应链整体优势。加之金融机构支农意识不强,涉农信贷融资困难。其一,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处于中心地位,对整个产业链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其自身实力和信用水平是供应链金融的考核指标。除部分核心企业实力不足,难以满足供应链融资需求外,还有部分核心企业过于强势,不但未发挥帮扶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作用,反而将资金压力传输给整个供应链,导致产业链崩溃瓦解。其二,企业和农户参与供应链管理的意识不强,合作意识有待提升。部分涉农企业和农户缺乏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表现在财务管理、市场洞察、技术拓展等方面,影响供应链规范化发展。而且受长期融资约束限制,涉农企业和农户更加倾向依靠自有资金维持运作,长此以往便限制了企业生产。

3 供应链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

3.1 提高认识,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调动参与主体积极性、强化参与主体合作共赢意识是供应链融资的基本保障。其一,要充分发挥多元媒介优势,开展供应链金融普及工作,增强农村企业对产业链金融服务的认知能力,引导涉农企业和农户及时了解相关惠民服务。增强涉农企业和农户对金融服务的了解和应用。其二,供应链企业应积极转变发展观念,通过合作共赢推动乡村经济振兴。涉农企业和农户需借助供应链信息和资源优势,降低融资成本;核心企业应在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发挥带头作用,凭借自身信用优势扩大供应链规模。其三,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农业发展特点开发特色金融服务产品。一方面,金融机构应提升县域和乡镇网点的覆盖率,提高工作人员专业度,为满足信贷要求、符合农业创新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围绕乡村特色产业链有针对性地研发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此外,借助物联网技术,提高供应链风险监控能力,保障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3.2 做好保障,增强产业链金融凝聚力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健全智慧金融基础保障建设,合力搭建金融服务共享平台,打通农业产业发展壁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一,政府应加强政策导向作用,不断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环境;还应结合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政策法规,探索适合行业发展的新标准。例如,根据乡村产业发展试点开展产权抵押相关立法工作,并不断完善保险及担保体系,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产业链特点,施行“一链一策”及“一企一策”的特色化政策指引,并通过配套优惠政策,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机构应精准定位服务主体,既要为龙头企业提供技术、物流及科技支持,也要拓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渠道。其二,进一步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保障建设,加强乡村通信网络建设,打破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供应链企业的沟通效率;同时,应借助信息技术,精确把控市场动态,让核心企业发挥产业辐射带动作用,让金融机构更好整合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

3.3 完善机制,强化风险防范能力

强化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积极应对风险造成的产业危机,是盘活农业产业链生产要素的关键。其一,提高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能力,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一方面,加强自然灾害预警与农业产业链的结合,做到灾前提前防范、灾后积极救助,将不可控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供应链金融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时精准预测市场走向,合理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确保企业和农户能如期还款。其二,协调供应链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冲突,实现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及农户之间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一方面,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全过程的风险监控,积极维护良好的融资环境。在贷前环节,严格评估供应链金融服务细节、参与主体信用水平、抵押物质量等;在贷中环节,做好业务及市场风险监控;在贷后环节,追溯资金流向,完善供应链生产要素的标准化运作。另一方面,推行供应链金融退出机制,对于频繁出现违规行为和信用等级长期较低的涉农企业和农户,强制要求其进行整改,若依旧无法达标,则取消其获取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资格,以保障供应链其他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

3.4 加强管理,不断提升融资能力

供应链金融相关企业和农户应摒弃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重视供应链整体建设价值,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塑造结构完善、财务清晰、信用优良的良好形象,以此强化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其一,核心企业应主动以强大的综合实力吸引相关企业和农户参与产业化发展,并以自身信用和资源优势,降低涉农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门槛。其二,对企业和农户实施清单化管理,提升他们参与产业链的意愿,并依托现代化转型发展,增强经营主体的管理能力、市场敏感度及增收能力。其三,结合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金融机构的结构调整和模式创新,提高优质金融服务在农村的覆盖率[12]。一方面,借助现代技术优势,搭建农业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供应链相关企业可借助平台实现集网络融资、线上支付、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智能化服务,避免因人工服务造成的操作失误。同时,智能化的金融服务管理使融资服务更加规范化、便捷化。另一方面,加强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闭环管理,并通过开发特色化融资服务产品,在保障金融机构信贷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同时,满足涉农企业和农户的个性化资金需求。

4 结语

供应链金融既是乡村产业稳步发展的保障,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关键期,但受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信息整合程度低、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产业链发展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供应链金融服务惠及面较为有限,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因此,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应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和需求,从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基础保障建设、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增强融资 能力等方面入手,提供适合农业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加快智慧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建设,协调供应链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重视产业链风险监管,合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 杨文忠)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产业链供应链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34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16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56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