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招聘启事看融媒体时代报业人才需求新趋势

2023-03-05 07:01文_徐
传媒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招聘启事报业岗位

文_徐 宁

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成败的关键在人才。只有储备了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传媒需要的融媒体人才资源,才能够开拓和成就崭新的融媒体事业。步入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信息采集与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对新闻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个互联互通的媒体融合发展时代,哪一类新闻人才更受媒体青睐?我们的新闻人才培养应该选择何种方向?有志于从事新闻事业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针对以上问题,作者统计了近两年全国37家报社的招聘启事,通过对这些招聘启事的统计调查分析,试图对上述问题有一个大致的回答,同时对报业人才的新趋势有一个大概的把握。

一、哪类新闻人才更受青睐

哪类新闻人才更受报社青睐?经过统计调查,在报社青睐的人才中,排在前三名依次为:记者、新媒体编辑、广告经营人员。据笔者统计,37家报社招聘的总人数为585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29个岗位没有注明需要招聘的具体人数,笔者是按照1岗1人进行的统计。从大的类型上,笔者将报社招聘的人员分成采编、广告经营、发行、技术、行政、其他等六个类型,在招聘的585人中,采编人员有394人,广告经营人员有71人,发行人员有1人,技术人员有46人,行政人员有64人,其他人员有9人。对于采编人员,笔者做了进一步的细分统计,在招聘的394人中,记者135人,编辑28人,新媒体记者36人,新媒体编辑90人,视频相关62人,视觉相关14人,摄影记者6人,校对15人,评论员2人,主持人6人。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新的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具有新媒体思维、熟悉新媒体流程、懂得新媒体操作的人才,深受报业市场的欢迎。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两点:第一,笔者在统计时,将采编人员细分为记者、编辑、新媒体记者、新媒体编辑,这种分类依据的是招人单位列出的招聘名称,事实上,许多报社在招聘时,虽然使用了记者或编辑的名称,但却明确提出了应聘人员需有新媒体本领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采编人员已融为一体,记者和新媒体记者,编辑和新媒体编辑,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北京日报》招聘记者和编辑时提出,熟练使用图片、视频处理软件,《齐鲁晚报》招聘采编人员时提出,喜欢传媒,喜欢新媒体,擅长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手段。第二,新媒体岗位在招聘数据上已具有较大的优势。在招聘的394个采编岗位中,除了新媒体记者、新媒体编辑之外,视频相关、主持人,甚至采编岗位之外的技术人员岗都属于新媒体岗位,即便是将记者、编辑、摄影记者、评论员定义为传统媒体岗位,新媒体岗位在数量上也还是处于优势地位。

除了按照类型查看报社青睐的人才之外,还有一些统计数据也可以反映报社的用人取向。在37家报社招聘的585个岗位中,无学历要求的岗位有99个,要求大专以上的岗位有9个,要求本科以上的岗位有410个,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岗位有67个。在这585个岗位中,需要有相关从业经验的岗位有274个,需要是中共党员的9个,需要初级以上职称的1个,需要中级以上职称的1个,需要省级以上新闻奖的1个。

二、哪些素质和能力更具竞争力

经过对37家报社招聘启事的各项要求进行统计,有14种素质和能力被提及,按照在招聘启事中被提到的次数排列如下:新媒体产品制作能力(45次)、有较强的文字功底(40次)、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37次)、身心健康(36次)、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29次)、新闻敏感性强(27次)、良好的政治素质(22次)、有较强的执行力(14次)、策划能力(14次)、良好的品行(11次)、良好的学习能力(6次)、熟练使用英语(5次)、编辑整合能力(4次)、营销推广能力(1次)。

新媒体产品制作能力在37家报社招聘启事中被提到45次,排名第一。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在统计时,新媒体产品制作能力仅包含了音视频制作、图片制作等关键词,事实上,文字功底、语言表达和沟通等等,均可以纳入新媒体产品制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新媒体产品制作能力是当前或未来一段时间报业人才最具竞争力的素质和技能。拥有新媒体产品制作能力的新媒体人才究竟是什么样子?笔者结合37家报社招聘启事的各种要求,对新媒体人才的样貌特征进行了拼接画像。拼接画像中,新媒体人才的定义是:拥有互联网运营思维,了解新媒体传播特点,对影视、音乐、特效、色彩具有较高的审美,具备新媒体创意策划能力,能熟练运用文字、图片、直播、音频、视频等手段完成全媒体报道。

具体而言,需要具备三种基础能力:第一,熟悉各类新媒体平台运营,了解平台规则及玩法,这些平台包括:微博、微信、贴吧、抖音、B站等;第二,有一定的编导基础,熟悉短视频制作流程及方法,具备较强的声像拍摄和剪辑能力,长于专业摄像、熟悉灯光、推流、导播及演播室综合管理等,需掌握的音视频编辑软件包括:Premiere、FinalCutPro、Edius、AE、After Effects、达芬奇;第三,具备一定的图片、动画处理能力,有较好的造型和色彩表达能力,能独立完成创意设计任务,可以完成网页、图片、海报、H5、手绘漫画、SVG、动画、UI设计等,需掌握的制图软件包括:飞腾4.1、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3D、InDesign、AE、AI、SAI等设计工具。

此外,37家报社招聘启事中,对于学科知识的要求比较宽泛,涉及26类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经济类、法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社会学类、政治学类、国际关系学类、广播电视编导类、外语类、摄影摄像类、党史类、播音主持类、视觉设计类、广告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新媒体类、理学类、工学类、管理类、图书出版类、档案学类、医学类、冶金类、民族学类。按照在招聘启事中被提及的次数,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新闻传播学类(63次)、中国语言文学类(52次)、经济类(44次)、法学(29次)、历史学(24次)。

三、招聘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其实,报社发布的每一个招聘启事都是在展示每家报社的不同形象,像《北京青年报》采用26行短句,以诗一样的语言把招聘的要求讲得清清楚楚,显示了报社不俗的文采,像《解放军报》《安徽日报》等,在招聘启事上都备注特别提醒,“本次招聘一律不指定任何复习参考教材和培训机构”,显示了报社的细致贴心。还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招聘启事所列条件规范、完整,显示了报社的严谨周到。

每家报社的不同形象集中到一起,就能够一定程度展示出当前报业的生态。经过统计调查,笔者认为招聘启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1.关于年龄的问题。在统计的37家报社招聘启事中,有25家报社对年龄提出了要求,其中,要求“45岁以下”的有2家,要求“35岁以下”的有15家,要求“30岁以下”的有6家,要求“28岁以下”的有2家。诚然,在融媒体时代,年轻人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更易接受掌握新生事物,但是,这些年轻人由于涉世未深,在对世界的看法和报道的深度上,可能不如一些年龄稍长的人。一个多元化、有梯度的人才结构,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体系,才能够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有3家报社列出可放宽年龄的情形:“中级职称、博士可放宽至40周岁,高级职称放宽至45周岁”“中级以上职称可放宽至45周岁”“有媒体工作经历可放宽至30周岁以内,全日制博士可放宽至35周岁以内”。

2.关于报业人才的问题。报业人才的标准是什么?透过37家报社招聘启事可以看出,每家报社都有着自己的标准,尚未形成相对统一、广泛认可的体系。上文提到,在37家报社招聘启事的各项要求中,有14种素质和技能被提及,像“良好的学习能力”“有较强的执行力”等主观性较强,没有一个客观的依据标准,而“良好的品行”“身心健康”等要求比较一般性,许多行业都需要,是一种普遍性的要求。另外,像“熟练使用英语”“有较强的文字功底”等比较偏技能,是一种基础性的要求。科学的标准可以给从业人员提供进步方向,也可以提升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值得报业从业人员共同关注。

【附】调查的37份报纸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湖北日报》《安徽日报》《四川日报》《中国民族报》《中国船舶报》《华商报》《成都商报》《中国汽车报》《北京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齐鲁晚报》《海南特区报》《海峡教育报》《嘉兴日报》《健康时报》《经济观察报》《劳动者报》《梅州日报》《新闻报》《生命时报》《团结报》《文汇报》《南方都市报》《枣庄日报》《上海法治报》《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冶金报》《中国质量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解放军报》《长江日报》《中国旅游报》

猜你喜欢
招聘启事报业岗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把招聘启事藏起来
藏起来的招聘启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布朗大学招聘启事
巴黎高师招聘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