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

2023-03-05 11:28:27李丹崖
知识窗 2023年2期
关键词:戴安贾岛隐者

李丹崖

古时,科技感缺失,没有电话、手机,更没有短信和微信,想去山中、村中、郊外访友,只能由着性子去,至于友人在不在家,不得而知,碰的是机缘,也是运气。故而,常有很多“不遇”的事情发生。

我上小学时,最早学到的关于“不遇”的古诗是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据说这首诗还有另一个名字:《孙革访羊尊师诗》。我还是喜欢前一个,诗意更浓一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松下听风,童子终于放了假,突然迎来一个陌生人,说是要找自己的师父。自古高士多隐于深山,童子也是高傲的。

客人问:“你家师父在家吗?”

童子答:“不在,采药去了。”

客人问:“去哪里采药呢?”

童子答:“那谁知道,反正就在这座山中,你看,云太深了,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儿。”

客人随着童子一指的方向看去,云雾团团,聚散如飞,一派仙境。尽管此诗没有描写“师父”,却能让人联想到仙风道骨的师父在云雾之间执杖采药的情形。

后来,我再晤“不遇”,就是那篇被人多次引用的《王子猷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下了雪,王子猷想见老朋友戴安道了,走了一夜,终于到了戴安道门前,没有敲门就折返了。很多人不解,为何不进屋?王子猷不愧是性情中人,答道:“我本乘兴而行,现在兴尽而返,为什么非要见到呢?”

王子猷这是不叨扰的风雅,也是自洽。不必刻意会晤,有这份情怀就够了,也不必让自己想见的那个人知道自己的这份心。

再后来,我读李白。读到《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此诗字字珠玑,情境感十足,应该是一座小岛吧,道士养了小犬,隔着水就听到了犬吠声。桃花开得正妖娆,露珠如钻凝在花瓣。这片林子太大了,时有白鹿出没。道士不在,一直等到午间,坐在溪边,水声潺潺,竟然没有听到道观里的钟声,许是连斋饭也错过了吧。景色是真好,竹林锁在云雾之中,飞瀑挂在碧峰之上,道士哪里去了呢?倚着松树,李白那叫一个愁呀!

印象中,魏野也写过一首《寻隐者不遇》:“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这首与贾岛的那首有呼应之妙。同样的寻隐者,魏野这首是岛,贾岛那首是山,隐者同样喜欢采药,魏野詩中的云比贾岛诗中的云更近一些,也更低一些,低到随手可以触摸到。也许,是岛上的空气湿度大吧。

故事中有那么多“不遇”,或是错过,这样的遗憾反倒成就了一桩桩美谈。不遇,似乎成了古代文人、士人访友的常态。

这些“不遇”,好比篆刻家刻石时候的断茬,有些画家、书法家自己是篆刻高手,他们刻制自己印章的时候用冲刀法,一刀就是一刀,绝不回刀。刻刀在石头上留下的那些断茬、那种糙感、那些刀过石头留下的纹痕,没有任何人可以模仿,这些断茬反倒成了防伪的印记之一。所以,不遇就是那些断茬,何必非要遇见,何故还要接上?

猜你喜欢
戴安贾岛隐者
“推敲”一词的由来
寻隐者不遇
贾岛寻医记
《寻隐者不遇》续篇
木棉花开
上海文学(2020年7期)2020-07-18 16:11:46
寻隐者不遇
我负责发现丑和黑暗
贾岛推敲
贾岛推敲
寻隐者不遇
小主人报(2015年4期)2015-02-28 20: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