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平
来自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河进入漠河市北极镇地界后,接纳了来自俄罗斯的石勒喀河,两河汇流后便叫黑龙江。洛古河村就在这两河汇流之处,当地人喜欢称之为“源头”。“源头广场”“源头宾馆”“源之缘农家乐”,无处不在的“源”字,仅仅是为了佐证一件事——洛古河村为黑龙江的源头古村。
洛古河村几乎没有片瓦,一排排的木刻楞是洛古河村人百年来饮食起居所在,一栋栋用木头垒砌的房屋是洛古河村古老的底色,也是洛古河村最靓丽的名片。
木刻楞,顾名思义就是用木头垒起的房屋,房中竖有几根作为支撑点的圆柱,外围护墙以圆木两端上缺口互相咬合衔接叠垒而成,尖顶窄窗,屋顶覆以圆木或木板。这种用原木层层叠置,转角处交叉咬合的建筑,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在建筑学上叫井干式木结构,它有棱有角,规范整齐,房屋制造粗犷而精美,具有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等优点。
信步走进“龙江源”宾馆,这个外墙有着黄色油漆的木屋令人惊艳不已,整栋房屋不用一根铁钉,全靠榫头咬合。做这样的房子,需要先把木头钻孔,再用木楔加固,木头交接处垫上苔蘚,由于有苔藓压底,即使在零下50℃的冬天,房内也非常暖和,而夏天会很凉爽。
这一制作工艺与福建、浙江地区构建传统的木拱廊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数百根圆木像小孩子搭积木一样,穿插叠加,唯一的区别是木刻楞的用料主要是大兴安岭百年成材的落叶松,而木拱廊桥用料主要是南方杉木。
木刻楞的地面只有用木板铺就,才能与房屋的气氛相得益彰,很多家庭会把木地板涂成红色,既鲜艳又醒目,预示着日子越来越红火。木刻楞的屋顶也是用松木板咬合而成,一层压着一层,严丝合缝,下再大的雨也不会漏水。在屋中抬头仰望,看到的就是斗笠形均匀铺开的松木,给人一种置身于森林的感觉,虽然已过几十年,似乎仍能嗅到松木特有的气味。
木刻楞盖好后,大多数人会在外面刷木蜡油,保持原木本色,也防虫蛀,也可以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洛古河村,大部分木刻楞保持着原木的本色,也有几户涂成黄色、灰色,点缀其间,为洛古河村增添了不少亮色。
木刻楞的里边挂着东北特有的蒜辫子、菜籽、红辣椒,看上去朴实大方,散发着人间烟火的气息。木刻楞的外边铺着厚厚的积雪和高高的柴垛,而木栅栏如同一个个哨兵,排列整齐地站在雪地里。
林徽因在《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里提到过,一个好的建筑必有三个要点:实用、坚固、美观。木刻楞不容置疑地具备这三个要素,在粗大的木料加持下,房屋结构挺拔俊美,非常适合当地极寒天气下的生活需求。
洛古河村现有47户人家,登记在册的木刻楞房屋有55栋,这些木刻楞是从1897年建村时陆续建起来的,即使最年轻的也有30多年的历史。洛古河村是黑龙江省最后拥有成片木刻楞的建制村,虽然现在洛古河村民都富裕起来了,很多人在城里买了房,但村里的木刻楞,一栋也没有拆除。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存木刻楞,就是保存历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