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概念化的解读,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大概念的核心为“思辨地说理”。而大概念的生成就是“具体——抽象——具体”的循环过程。因此,这里以2022年北京高考真题为例,将学科大概念引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从培养“专家思维”的角度出发,通过范畴思维、链状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的运用及实战范例来夯实基础,从而做到精准审题,合理行文布局,彰显考生个性化的见解与思辨性的思考,从而培养其语文写作的关键力。
2022 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写作题: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指向学科大概念的高中议论文写作的“专家思维”,首先应是范畴思维。“范畴”是指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概念,是概念性思维的反映。运用范畴思维来界定论点,利用范畴思维来思考问题,从而建构辩证分析的概念体系,可以思考得更透彻。很多考生因缺乏范畴思维,在审题立意时,或易于审不清题意;或易于理不清概念,从而导致立意不准确,而有偏题或离题之嫌。所以,范畴思维,应是“专家思维”的第一步,只有从概念出发,精准分析,合理论证,才能设定精准的范围,让论证有的放矢。
2022 年的新高考全国I 卷“本手、妙手、俗手”,上海卷“发问与结论”,天津卷“烟火气”,北京卷“学习今说”等写作题目,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看,第一个步骤,就是对题目的关键词进行概念的界定,不同概念的界定,就会形成不同的写作思路,从而体现不同思维水平的参差。所以,运用范畴思维来界定论点,利用范畴思维来思考问题,才能在考场中快速地精准立意,行文布局。而在这方面,北京卷“学习今说”尤为明显,这里以下水文《学习今说》为例进行阐述。
学习今说
①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学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心中所维系的生活学习的状态,也是我们从懵懂无知到略懂一二的进步途径。但是不管如何,透过这漫漫的时间长河,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好学会学,与时代携手同行。
②学不思则殆,它需要我们思考学习不只是自我的成长,更是时代所赋予的肩上的使命。
③古人学习四书五经,学的是以礼立人,学的是造福一方百姓。如杜甫熟读经书,在硝烟四起的安史之乱中,仍记挂着让大庇天下俱欢颜的百姓;如苏轼三抄汉书,熟读史记,才有了他对变法正确的认识,在变局中也能有所建树。而当今社会,欲走在时代之巅,成大国之泱泱,那么科技兴国,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加的强大,我们所需学习的内容,更应与时俱进,成一己之长,成时代之需。所以,学习今说,首先落实于“今”。
④学而志在圣贤,它让我们明白学习不只是对知识的汲取,更在于与时代并肩而行。
⑤“学而优则仕”,是古人学习的一个求知为官的出路。科举考试让很多有志之士找到了人生的捷径,也让很多有为之人蹉跎了半生。特别是在坎坷的仕途路上,更是消磨了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斗志。而今,开放的时代,让更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知识充实自我,践行自我,真正做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对学习对知识的新理解。同时也是时代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走在时代的前面。因为只有飞速奔跑,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所以,学习今说,其次落实于“学”。
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明白什么为学,明白为何而学,才能在时代中自我成就。
⑦君不见,樊锦诗用几十年的青春与汗水奉献给了敦煌大漠;君不见叶嘉莹为宣扬诗词传统文化,奔波而奉献了一生。她们在学习中奉献,在奉献中守护文化最美的模样。曾可见,“嫦娥五号”在探月的路程中,是在一步一步的试错中走出来的;曾可见,中国红军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终于把“城市包围农村”,改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获得革命的胜利。正如古人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是这里的“万里路”是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所以,学习今说,最后落实于“习”。
⑧学习今说,说的是“时代”的不同,说的是学习中的“人”的不同,说的更是学中所“获”的不同。所以,做为新青年的我们,应以时代之需为出发点,以对知识的热爱与报国之志为学习内驱之动力,践行学习之道,方成国之栋梁。
该文的概念界定,贯穿全文,很好做到了运用范畴思维,建构辩证分析的概念体系,可以思考得更透彻。
其一,题目强调对比“古”“今”对“学习”看法的异同,离不开对古今学习观的概念界定。而该文就是从多个层面比较古今学习的内容、目的、价值等异同,既有运用具例,也有运用泛例,点面结合,论证到位。如第③段,列举了杜甫和苏轼的例证,就是具例,来论证古人学习的内容及学习的作用;而当今的“我们”学习的内容,“更应与时俱进,成一己之长,成时代之需”,这里用的是泛例,从而进行对比,强调古今学习内容及目的的不同。而这方面的不同,是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的。
其二,题目强调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来展开论述。而该文就是从“学习”的内容、目的、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证。并在第③段、第⑤段、第⑦段结尾处对论证的关键词进行强调,落实到位,层次分明,从而让“今”“学”“习”的观点突出,概念明显,起到了点题与扣题的作用,同时也让该文的段落更有层次感,错落分明。
其三,题目强调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其目的就是在于对阐释题目概念的考查。而该文就是围绕“学”“习”“今”来展开思路,层层递进,思路清晰。并从“今”到“学”再到“习”进行布局,环环相扣,布局合理。
指向学科大概念的高中议论文写作的“专家思维”,其次应是链状思维。链状思维,强调的是论据有根有据,有理有序地完整牢固地有机组合。很多考生因为缺乏链状思维,从而导致论证与论据之间的不一致;立意与论证之间的不一致;立意与论据之间的不一致;写作对象的不一致;分论点与论点之间的不一致;等等。这些现象,都很明显地体现了考生只局限于“专家的知识”,还不懂得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从而形成“专家思维”。
该文很好地彰显了链状思维的思维特色,让论点、论证、论据等要素都做到有机的整合,从而使思考更完整。
其一,论点与分论点的一致性。该文的论点:透过这漫漫的时间长河,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好学会学,与时代携手同行。把“我们”“学习”“时代”等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再从第②段、第④段、第⑥段可见,都是围绕“我们”“学习”“时代”等内容来展开,充分体现了该文论点与分论点的一致性。
其二,分论点与论据的一致性。第②段与第③段之间,第④段与第⑤段,第⑥段与第⑦段之间,都充分地展现了分论点与论据的一致性。只有分论点与论据的一致性,该段落的观点论证才是成立的,才是有作用的。
其三,论证与论据的一致性。如第⑤段论证,对当今的我们而言,“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分成三个逻辑层次进行论证,从“时代赋予的理解”“时代赋予的要求”到“时代与我们之间的关系”等层面来展开,做到论证与论据的一致性,从而使论证更有层次感,论据更具有合理性。
由此可见,唯有文章的论点、论证、论据等要素都做到有机的整合,并且达到思维逻辑的一致性,才能让论证更加地有根有据,有理有序,并让文章的每一个段落及段落与段落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链状思维,强调的是思维的完整性。这也充分展现了“专家思维”的专业性、严谨性、整体性。只有思考得更完整,才能使文章的布局更合理,思路更清晰。
指向学科大概念的高中议论文写作的“专家思维”,最后应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是“分析评价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拒绝一切偏见,拒绝一切缺乏充分理由的肯定与否定。”换句话说,就是要公正、理性地陈述观点,并进行合理地评估与权衡。很有考生在行文时,或喜欢固执己见;或喜欢夸夸其谈;或喜欢无中生有;等等,都不能很好地做到公正、理性地陈述观点,这样自然导致说理的片面性。
该文就很好地彰显了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对“学习”的古今异同的内容,只在于公正、理性地呈现,并不掺杂太多私人的感情色彩,从而做到合理地论证。
其一,对古人熟读的“四书五经”的看法,公正客观。如第③段,把“四书五经”与“学的是以礼立人,学的是造福一方百姓”联系起来,从而使古人熟读“四书五经”的正面价值充分地彰显出来,再列举杜甫与苏轼的例证作为证明,见解正面,论证充分。
其二,对古人通过“科举考试”建功立业的看法,正反结合,论证到位。如第⑤段,毋庸置疑,古人学习的目标,就是“学而优则仕”,这个层面,是怎么都绕不过去的。那么是不是只需要写正面的论证就可以呢?很明显,在部编版的教材中,多的是怀才不遇的诗人,多的是仕途坎坷的文人,所以,通过科举考试后,确实是“让很多有志之士找到了人生的捷径”,但同时,“也让很多有为之人蹉跎了半生”。所以,公正与合理,就是还原“历史的真实”。
其三,对“学习今说”的论证充分彰显缜密的辩证思维,推理判断,符合逻辑。如第⑥段、第⑦段论证的观点集中于“明白什么为学,明白为何而学”,并连用四个论证,来阐释“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的重要性。这方面指的就是学习的一般规律。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学习不是只是为了获得书面的知识,而是要善于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因此,透过作文题目所给予的材料,看到其问题背后的本质,及其呈现必须遵循规律,这是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的重中之重。
由此可见,只有遵循说理的规律,思维的原则,才能让论证更公正合理。
大概念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科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世界的问题解决中去,让学科课程学习对学生的未来意义。而指向学科大概念的高中议论文之审题行文,就是将学科大概念引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范畴思维,在于解读题目,界定论文;链状思维,在于理清思路,行文布局;批判性思维,在于公正理性,合理论证。这就是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大概念的核心“思辨地说理”的三大思维模式。只有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才能让学生不再停留于“专家的知识”,而是培养其“专家思维”,提高其写作的关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