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阳,张 宁*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6)
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在2007年启动实施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国创计划”)。“国创计划”实行项目制管理,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国创计划”实施后,各省市与高校也开始结合实际设立一定数量的省级、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国创计划”一起简称“大创计划”),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与培养。经过十余年的实施与实践,“大创计划”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和平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许多新颖、完善、切合实际的项目也产生了相当高的社会价值,对学科研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高校对学生培养工作进行创新和提升,对高校创新教育和大学生的综合发展都大有裨益。
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创计划”对大学生六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用,指出了“大创计划”在立项、实施条件、学生、指导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引起更多大学生的重视,积极申报并认真实施“大创计划”,在参与过程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提高自身;指导大学生与教师及管理部门密切协作,使“大创计划”对人才的培养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创新思维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方式,是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以全新的、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大创计划”是对新领域、新问题、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探索研究与实践的过程。需要用敏锐的观察力、新的视觉与视野去发现新领域与新问题。需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分析、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技术。需要归纳、判断和总结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大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勇于突破常规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发散活跃的想象力和思维,敏锐独特的观察力才能顺利完成项目并达到预期目标。“大创计划”是大学生创新发现与探索实践的平台,创新思维训练、培养与提升的平台。
信息能力是指判断、选择、整合、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1]。大数据时代,能有效地获取识别信息、使用信息工具、分析加工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创造和传递信息[2]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之一。“大创计划”立项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与文献,深入生产实践调查、勘察,以了解学科研究前沿动态、现状、进展及生产难题,从而确定和明确立项的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制订科学的项目申报书。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做试验、调研、实地勘察、向有关部门求取基础数据、查阅资料与文献等,并对获得的各类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与处理。项目结题时需要对实施过程、成果与创新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设想或研究方向等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大创计划”从立项到结题,需要对大量的资料、文献、各类数据进行获取、筛选、分析、加工与处理,非常有利于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对于大学生而言,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两方面。专业实践能力是从事专业所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指通过独立探索和独创性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3]。“大创计划”是探索研究专业方面新的科学问题和生产难题的过程,只有创造性地运用学科专业上的新思路、工艺、技术、流程、方法,并经过实验与验证才能实现目标,既是专业实践也是创新实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制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程序、方法与步骤,并进行反复的实验与验证;对得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和科学分析;对遇到的不可预测或突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试验与验证。“大创计划”实质上是解决科学问题和生产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对大学生各方面知识综合运用过程和实践能力锻炼与培养的过程。
“大创计划”均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申报和组织实施,团队成员一般由3―5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组成,以便在专业知识、时间、优势上实现互补。只有对团队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位成员的优势特长、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才能高效顺利实施。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使团队成员能相互理解,密切配合,竭诚合作;还需要与指导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研究生以及其他专业学生等进行联系与沟通,使项目得以顺利开展。这些均极有益于锻炼与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的大学生在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当中不仅能准确恰当地表达出自己所思、所想、所会、所能、所做及所获,施展自身所学,也能较好地与老师、同学、领导、同事进行沟通交流,更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能言善辩之人在社会上更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也更具竞争力。项目实施中,大学生需要不断与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其他老师与同学、实践基地、企事业单位等进行沟通与交流。在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时需要进行文字和语言形式的汇报。若以项目为依托参加学科竞赛、学术会议,形成学术论文或将项目落地转化为实用技术与学术成果,亦需要进行沟通交流、文字或语言汇报。从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形成成果的各种沟通交流与各类汇报中,大学生可逐渐学会和掌握准确高效的沟通交流技巧、表达方式,锻炼与培养大学生的表达能力。
受挫能力是人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受挫能力较强的人经得起打击和压力,能较好地摆脱和排解困境,心理与行为受挫折的消极及不良影响较小,很少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失常。大学生在实施“大创计划”的过程中,会遇到所需理论知识尚未学习,部分调研无法开展,技术路线有缺陷,部分仪器设备不会操作,所获实验数据与理论有出入,小组成员配合度低等不可预见的困难与问题[4]。而克服与解决困难与问题的过程也是对受挫能力锻炼与强化的过程,使大学生学会克服畏难或负面情绪,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寻求帮助、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而不是束手无策、不知所措、难受气馁,甚至悲观消极。
“大创计划”立项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学生因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仅有较模糊的立项想法,没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和目标,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知识水平、时间精力等,将自己研究项目或课题中的一部分内容作为“大创计划”立项内容。这种以指导教师为主体的立项形式,因有指导教师的把关和研究基础,所立项目比较成熟和科学,但学生的自主性弱,得到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也弱。第二种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兴趣点、参加学科竞赛的需要、学业规划等,自己确定研究题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立项形式,学生的自主性强,但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有限,未经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往往存在立项的意义和研究目标不十分明确,研究目标过于宽泛或过高[5]等问题。并且,还会有研究内容与方法、技术路线等不够科学严谨,部分研究内容无法开展等问题,有的项目甚至出现无法完成的情况。
部分“大创计划”在立项时,未对研究的自然条件、实验室或实验地条件、相关数据能否顺利获取、仪器设备是否具备、经费是否充足、时间精力是否充足等研究基础和条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研,理想化地确定了研究题目和内容。从而出现因季节性和自然条件限制,部分研究内容无法进行,实验室条件不足,有些基础数据涉密或其他原因无法获取,缺少部分仪器设备,经费和时间精力不足等问题,使项目无法开展或进展缓慢,不能按期完成和结题。
“大创计划”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整个团队只有组长在干工作,其他成员有时间和精力时干一干,没时间和精力时则不干;在考察及外出实习时,敷衍了事或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有的成员在项目实施初期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密切合作,当意见不统一或遇到困难时,不能相互理解与包容,亦不能积极商讨解决问题与困难的办法。有的成员参加“大创计划”时便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参加项目仅是为了奖学金评定、评奖评优、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等加分,不认真工作,甚至不承担任何工作。有的成员自始至终消极应付,有的成员甚至直接退出项目。
“大创计划”是本科生第一次进行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指导教师对“大创计划”的影响非常关键并至关重要[6]。大部分指导教师对“大创计划”比较重视,能全程、全面地给予悉心的指导、无私帮助和检查督促。但部分教师因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重视程度不足、时间和精力有限等,不能很好地在创新创业精神、科研态度与方法、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术道德与规范等方面给予学生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问题时,不能很好地给予协调和帮助,很少过问或检查项目进行情况。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三审一论证(答辩)”立项机制,层层审核把关,以确保立项的科学严谨性及顺利实施。一是让学生结合学科专业和兴趣爱好,在大量查阅文献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题目、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以学生为主体立项。二是指导教师对申报书进行一审并签字认可后方可上报学院申请立项。三是学院组织不少于三人的专家组以书面形式的申报书进行的二审,若三分之二的专家同意立项,则将专家审核意见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修改并做好论证(答辩)准备。四是学院组织召开立项论证(答辩)会进行三审,学生就立项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目标、创新点、团队成员、现有研究基础和条件等进行现场PPT汇报答辩,专家组决定能否推荐到学校立项。五是对于学院推荐上报的项目,学校进行最后的审核把关,决定能否立项;并严格审核“大创计划”立项合同,确保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严谨性。经过“三审一论证(答辩)”的四次多人层层把关,可保证项目科学严谨性,且有利于立项后的顺利实施。
要为“大创计划”提供完备的实施条件,不仅要统筹利用好校内资源,还要拓展利用好校外资源。首先,学院指定专人负责对学院以及学校的科研实验室、学科研究公共平台、教学实验室、实训室、工程中心等进行统筹协调,为“大创计划”提供条件保障。其次,指导教师利用自己的科研实验室和社会资源,为“大创计划”的实验、基础数据获取、调研等创造条件。三是学院积极沟通协调,充分利用教学、就业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单位、校友企业等校外资源,为学生实验、调研、基础数据获取等提供帮助。四是尝试建立院内外、校内外实验室、实训室、学科研究平台、实习基地、研究中心等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为“大创计划”的实施拓展资源。
首先,建立“大创计划”学生团队审核机制,使学习成绩优秀,有较强求知欲、创新精神和责任心,踏实肯干、认真严谨、团结协作的学生组成团队。其次,在项目实施的前期,学院邀请相关领导和“大创计划”管理人员对新立项的“大创计划”所有团队成员进行专项培训,就团队成员的工作职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项目实施有机组织、如何高效实施、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经费使用等进行强调和要求,增强团队成员工作责任感、团结协作意识和项目执行力。第三,将“大创计划”项目与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等结合,并将参加项目情况纳入学生评奖推优、奖学金评定、保研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第四,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年级、优缺点、时间精力等对团队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在项目实施中特别是在意见不统一和遇到困难时,团队负责人切实发挥沟通协调作用,使大家能相互理解与包容。第五,指导教师要给团队所有成员分任务、提要求、压担子;对团队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日常检查、不定期抽查和量化考核,对不合格的成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第六,对团队成员的工作量与成效进行量化,并将量化结果应用在项目成果分配、评奖评优中;对于不干工作或不负责任的团队成员给予适当的惩戒。
第一,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建立包含院内外、校内外教师的“大创计划”指导教师库,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和要求,增强指导教师队伍力量、水平和责任意识。第二,公开并及时更新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教学科研成果、联系方式等信息,让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确保指导教师、学生团队、项目三者合适满意。第三,将指导“大创计划”及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岗位考核、教学工作量核算等,提高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第四,结合指导教师与项目实际,配备一名研究生做助理指导教师协助指导。对于应用性较强的项目或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紧密的项目,可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或高层管理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以调动利用社会资源。第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对优秀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对不负责任或指导不力的教师,及时予以调整并给予批评和一定程度的处罚。
“大创计划”作为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和平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受挫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重视并积极申报“大创计划”,但“大创计划”在立项、实施条件、学生、指导教师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与不足。建立“三审一论证(答辩)”的审核把关立项机制,统筹调动利用校内外资源,科学管理,激发团队成员能动性,奖优惩差,强化指导教师作用可解决“大创计划”所面临的问题与不足,提升“大创计划”的培养成效,对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期望本文对高校更好地组织管理“大创计划”有所帮助,也期望本文能使更多的大学生更加重视并积极申报“大创计划”,避免出现相关问题,学会应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实施并利用好“大创计划”,使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更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