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华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以资金为中心展开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能够全面深入地把握企业资金运行情况,合理确定资金结构,从而在全面防控资金风险的同时保障企业的效益。同时,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国家宏观调控与供需关系不断变化的影响下,大多数的企业资金受到一定的制约,应收账款与存货所占用企业资金的比例不断提升,若两项资金在企业资金中的占比过高,则企业所面临着资金风险也就越大。在此情形之下,企业应当强化对两项资金的管理,合理控制两项资金占用率,以此保证合理的流动资金规模,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1.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通过赊销手段,向购买单位销售产品、商品以及提供劳务时所形成的未被收回的、被购买单位先行占用的产品、商品或获得劳务时占用的企业资金。从法律的角度上而言,应收账款是基于赊销合同所形成的一种债权关系,即提供产品、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是债权人,获得产品、商品或劳务的购买单位是债务人,债务人必须在赊销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偿还账款。
2.应收账款的风险
应收账款的风险,就是由于市场因素以及债权、债务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导致赊销企业不能够及时、足额地回收账款。其中,应收账款在回收时间方面的风险亦被称为拖欠风险,即客户未在赊销合同中规定的期限之前完全履行偿还账款的义务,由此使企业不能在约定时间内回款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应收账款在数额方面的风险亦被称为坏账风险,即企业不能够按照应收账款的实际发生额回收账款,账款拖欠的后果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则就形成坏账风险。一般而言,账款拖欠的时间越长,则坏账风险就越高。企业因应收账款引发的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的账款不能回收,长时间占据企业的资金,造成企业现金流量不足。如果应收账款成为坏账,则企业必然承担相应的损失,严重则使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1.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企业准备出售,或者仍处于生产中,或是企业提供产品的过程中将要消耗的原材料等,主要包括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正在生产的产品、产品成品等。而在两项资金中包括的是企业的产品成品,也称为库存商品。
相较于企业的其他资产,存货主要具有以下明显特征:第一,存货是企业典型的有形资产,是作为实质性的物体而存在的;第二,存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属于流动资产,但其流动性比企业的现金流量、应收账款等资金相对要低;第三,企业持有存货的主要目的是在供需关系不断变化的市场中通过营销活动出售产品获取利润;第四,企业的存货有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销售的存货会直接转变为企业资产,但长期未销售的存货不但会消耗更多的库存成本,也可能因库存时间过长而造成质量、性能上的改变而带来损失,还可能因市场需求降低而导致滞销、价格降低等,这些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资金风险。
2.存货风险
存货风险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因企业的存货管理存在不足而导致企业发生相应损失的可能性。此处所讲的损失主要包括存货的积压损失、报废损失以及降价损失。企业的存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风险:一是价格风险。由于市场的不稳定,在市场中流通产品的价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旦市场价格走低,企业的存货不能及时销售出去,则就可能以降价的方式清理存货,甚至是售价低于成本,由此使得企业蒙受损失;二是存货管理风险。企业为了持续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必然要采取研发新产品、改进产品的性能、提升产品的质量等措施,如此势必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因此,存货成本管理就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环节。而若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不足,则就可能导致存货成本难以降低甚至是大幅增加;三是经营风险。企业拥有的存货可能因企业内外部多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风险,如政府政策调控、行业市场下行、同类新产品的出现等因素而给企业库存管理带来诸多不确定风险。
在应收账款管理的事前阶段,企业的信用评估机制与赊销管理机制不完善,增加了应收账款规模不合理增加的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的事中阶段,企业的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等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评估、账款信息的梳理与分析以及把握客户信用动态变化的能力不足,导致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全面性、针对性与专业性;而大多企业注重的是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即回收与催收账款,如此导致应收账款管理过于片面与被动。
在存货管理的事前阶段,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一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流程不完善,管理层的决断权较高,不能够通过科学全面的市场调查制定采购计划、生产计划等,如此导致一些原材料的采购过多或产品生产过多、产品市场需求量不高而造成存货积压;在存货管理的事中阶段,企业一方面难以及时洞悉市场变化并对生产活动进行实时调整,另一方面在存货管理的成本控制、营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将存货全面推入市场;在存货管理的事后阶段,企业在存货大量积压时才选择降价促销等方式减库存,但已经难以挽回损失。
业财融合是企业两项资金管理的基础。企业两项资金的形成均来自生产经营业务,因此在两项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推进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实施一体化的业财管理。但从当前来看,企业业财融合的程度尚浅,难以为两项资金的管理发挥实质性作用。
第一,企业赊销一般由销售部门负责,而由于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融合不足,财务部门难以参与到客户信用评估与赊销中,同时一些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业绩,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对客户的资信审核,不合理地增加了应收账款并减少了库存,最后导致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应收账款与存货风险。
第二,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注重的是资金管理,财务部门对于企业的经营业务、投资业务与筹资业务的管理核心在于资金,而很少涉及业务的规划、运行与控制与评估、改进等方面,这使得企业的业务不能为财务提供充分的数据信息,财务不能为业务的决策与调整提供有力的依据,最终导致企业两项资金管理的缺乏统一与协调,管理效果自然难以提升。
在现代企业一体化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两项资金管理不仅是管理层、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也是企业其他部门、各岗位员工所必须积极参与的。两项资金的管理关乎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关乎着企业自上而下的利益。但由于企业员工对两项资金管理的认识不足且忙于岗位工作,企业员工参与两项资金管理的积极性较低。
一方面,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对两项资金管理的全面性认识,认为两项资金的管理由财务部门把控即可,不需要其他部门员工参与其中,导致企业整体上的两项资金管理理念与行动就缺乏全员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平时关注的是自己的岗位工作,对于两项资金并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即使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两项资金的重要性,一般也会认为两项资金的管理是管理者与财务人员的职责,与自己并无直接关系。甚至是财务人员对两项资金的认知停留在传统层面。上述各方面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两项资金管理缺乏全员基础且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不足,管理质量必然受限。
在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然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趋势。企业要想提升两项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则就必须基于数字化技术建立综合性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在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融合的基础上开展两项资金管理。然而从目前来看,企业两项资金管理的信息机制不完善,两项资金管理效率仍然低下。
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中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交互、协同明显不足。例如,企业销售部门通过赊销产生应收账款后需要将凭证移交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根据凭证生成应收账款信息,而不是赊销发生的同时销售部门人员就可通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将应收账款信息与财务部门共享,同时存货管理的信息传递也存在部门限制,由此导致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足,效率难以提升。
两项资金的形成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因此企业必须强化两项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在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阶段,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由该部门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制定应收账款管理方案,在事前与销售部门一同对客户合理授信;在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阶段,企业信用管理部门要对客户信用的变化进行动态更新,并与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合作定期确认企业应收账款水平,评价其中存在的风险,发现问题则立即改进,全面把握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在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阶段,由销售部门按照信用部门制定的方案回收账款,再由财务部门入账,信用部门则根据账款回收情况更新客户信息。
在存货管理的事前阶段,企业要充分展开内外部调查,明确企业业务情况与市场需求情况,合理地确认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以及存货的规模,从源头上减小存货积压的可能性;在存货管理的事中阶段,企业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要时刻掌握市场动向,对产品的生产与存货进行实时调整,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存货过多而给企业带来风险;在存货管理的事后阶段,企业既要采取多项举措降低库存成本,也要加强营销活动提升产品销量,尽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利益。
企业必须持续推进业财融合,在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共享、协同的机制下加强两项资金管理。
首先,企业要基于应收账款管理与存货管理明确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对接的内容、渠道等,建立财务与业务协同机制,使财务人员能够从各业务信息中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两项资金情况,如果发现两项资金运行不正常,则就要分析原因并上报管理层,由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制定方案解决问题。例如,财务人员发现企业产品销售量急剧下降,存货大量积压,则应当上报管理层,并由管理层与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共同商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其次,企业要基于业财融合完善两项资金管理的考核机制,建立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重点对信用管理部门、产品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销售部门人员展开季度、年度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积极投入到两项资金管理中,基于全面深入的业财融合加强两项资金管理中的沟通协作。
两项资金的管理与企业管理层与每位员工息息相关,构建全员参与的两项资金管理机制是企业不断加强两项资金管理的根本基础。因此,企业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全面提升两项资金管理的全员参与水平。
第一,企业要基于现代管理理论,推进一体化、精细化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持续优化组织结构,科学改进两项资金管理机制,明确两项资金管理的权责分配,为实施全员性的两项资金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企业要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升全员对两项资金管理的认识,针对不同部门人员开展具有岗位差异性、针对性的两项资金管理培训,使员工们明确自身岗位相关的两项资金管理责任并积极投入其中。
第三,企业要将两项资金的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形成 “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息息相关” 的两项资金管理文化,让两项资金管理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并得到全面、高效地落实。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落实业财融合、一体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等目标,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在其中完善两项资金管理的信息机制。
首先,企业应在年度预算中适当增加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断完善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构建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共享渠道,全面推动业财融合,并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提升财务人员的信息素养与业务能力,建设高素质的信息化财务管理队伍。
其次,企业要基于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财务与业务各模块协同起来,形成 “数据同源、信息协同、全面共享” 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机制,在两项资金的管理中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有效整合。例如,企业将财务核算模块与营销业务模块整合,以此更好地监控两项资金的变化。另外,企业还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调整业务结构,使之与财务信息化管理更为匹配,为强化两项资金管理创造更好条件。
在现代经济市场背景下,以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向整个企业的运行管理扩展,财务管理信息化、业财融合已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因此,企业必须持续强化两项资金的管理,通过强化两项资金的全过程控制、全面推进业财融合、推进两项资金管理的全员参与、完善两项资金管理的信息机制等措施持续提升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