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出《唐独孤季膺墓志》探赜

2023-03-04 03:13王璐
新楚文化 2023年36期
关键词:唐代

【摘要】洛阳出土有两方《唐独孤季膺墓志》,分别刻于唐德宗贞元三年与唐文宗大和二年。对勘两方墓志,能够对志主夫妇生平进行梳理。结合新出石刻资料与传世史料,可知独孤家族于开元年间复为李姓、又于大历年间再被赐姓独孤。

【关键词】《唐独孤季膺墓志》;唐代;基层官员;姓氏改易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36-0008-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6.002

独孤季膺其人两《唐书》无传,其余传世史料亦不载其生平。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中收录有两方载录有独孤季膺生平的墓志,分别刻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1]599、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1]646。释读墓志内容不难发现,贞元三年《大唐故润州司马独孤公墓志铭并序》为独孤季膺逝世之时所刻,而大和二年《唐故润州司马赐绯鱼袋独孤府君墓志铭并序》则是待独孤季膺夫人逝世多年之后,由后人迁柩附葬之际所重刻。志主所属的独孤氏族为当世望族,由隋入唐,此系历经过三次改姓。对勘两方墓志,不但能通过对志主世系、仕宦的考索认知其时政局,亦有助于理解独孤氏改姓史事的始末因由。

一、《唐獨孤季膺墓志》录文

如前所述,《唐独孤季膺墓志》共两方,按照撰刻时间不同,本文将分称其为贞元三年志、大和二年志。贞元三年志刻于独孤季膺逝世当年,志高51厘米,宽53厘米。墓志全文录文如下:

大唐故润州司马独孤公墓志铭并序

前河南府功曹参军上党黎迥撰

维贞元三年岁在丁卯二月四日,润州司马独孤公终于洛阳德懋里之私第。公讳季膺,字季膺,本陇西李氏,隋文帝赐独孤氏。皇唐玄宗时复旧,代宗时又归所赐。《春秋传》曰: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皆禀之时。君其来尚矣,则我源流濬发,为圆为折,诚可得而叙焉。曾祖皇右威卫大将军、赠益州大都督卿云。祖怀州别驾、赠兵部尚书元节。考河中府户曹参军璩。公生而秀朗,敏而好学,弱冠乡贡明经擢第,解褐濮阳郡临濮县尉。未几,丁太夫人忧,居丧以孝闻。服阕,调换荥阳郡中牟县尉。地迩王都,声播朝右。秩终,以常调判入高等,擢河南府参军。为官择人,此授为美。属四方多难,馈输惟忧,故相吏部尚书刘公表公大理评事,充东都租庸水陆运使判官,寻迁司直,摄监察御史,充江淮转运使、催遣判官。朱绂银章,有粲其服。制彼淮海,既入于河,人不疲劳,事无怨讟,军国是用大赈。刘公又表河南府兵曹参军,荏苒府庭,踠其高足。而尝慕古者有亲人济理之心,故屈从常途,临是巩县。美哉其化,无所成名,但鸣弦下帷而已。人怀其惠,悦其德,田畴尽辟,邑里无讼,到于今称之。大历末,又参会府,以才行殊等,名送中书。遇代宗升遐,朝廷日不暇给,乃除润州司马。虽地压吴门,势雄京口,然桓谭不乐,非其素也。遂优游辞满,遽归洛师。于是高卧园林,不关世务,迨五六年,寝疾弥留,奄捐馆舍,春秋六十有七。呜呼。惟公入仕以儒道致身,服事四朝,历官八政,绾神仙者二,宾使幕者二,振豸冠者一,两趋天府,一登王畿,一佐邦理,亦可谓宦成焉。犹未展心期,尚孤人望。初公哲兄宰于伊阙,令弟佐于永宁,荣曜神州,可致霄汉。而生涯倏忽,零落都尽。悲夫。有子敏等,号慕充穷,痛感邻里。以其年六月廿八日,安厝于上东门外平阴乡之岗,礼也。不祔京兆旧阡,西戎难故。以迥尝从嘉话,輙备所闻,铭曰:

繄公筮仕,克奉儒行。才以禄荣,德以龟镜。雄雄相府,是辟是骋。淮海孔修,咸秦益盛。人实弘道,巩亦殊政。金陵罢归,蒙以养正。如何穹昊,歼我景命。其丧也哀,其祭也敬。墓门何有。松柏交映。遑遑诸孤,不坠前令。

大和二年志刻于独孤季膺夫人高氏逝世多年之后,系后人将高氏坟茔迁葬、与独孤季膺合葬于旧地时所重刻的,志高46厘米,宽46厘米,盖题篆文“唐独孤府君墓志铭”。此方墓志全文录文如下:

唐故润州司马赐绯鱼袋独孤府君墓志铭并序

前试右卫兵曹参军博陵崔师中撰

公讳季膺,本姓李,陇西成纪人也。高祖楷,隋民部尚书、武阳公。以文帝独孤后性多嫉忌,出入不常,屡以直谏。文帝高其功,与皇后为昆弟。洎国初复正姓,徙居长安。堂兄之子入侍宫闱。大历中,代宗册为后,于是录隋故事,又锡姓独孤。命氏之由,得之谱序云:曾祖卿云,左羽林卫大将军。祖,怀州长史,赠兵部尚书。父璩,蒲州司户参军。学行承风,蝉联簪组,士林光元节耀,代有其人。公即户曹府君之次子,明二经,释褐郑州中牟县尉。书判超等,授河南府参军,由汜水尉践廷评。鞫劾疑滞,为世所钦。江淮租佣转运等使左仆射刘公晏器之,辟为从事。雄才既展,剧务不繁,奏授大理司直,摄监察御史,赐绯鱼袋。尝宰近甸,复佐方州,皆着能名,彰于遗爱。虽九迁府寺之荣,一拜外台之美,由文学进,未为大耀,时不幸欤。享年六十七,贞元三年二月四日终于洛阳县私第。

夫人渤海高氏,福建等州经略使福州刺史璠之女。内则备于笄年,柔顺标于士族,洪源自远,淑德采芳,享寿六十有七,后公十二年,终于和州乌江县私第。有子三人:长曰敏,绍先人业,选授乌江县主簿,处下位而危养荣矣,命塞中年,殁于无锡县尉。次曰敞,早游齐鲁,岁久未归。稚曰汶,识量通规,匦仪是□,退安取适,当藴孝思。宦且不求,志谋迁祔,数年之内,方遂恳诚。以大和二年二月廿二日戊申啓夫人殡于东城,以其年五月六日合祔于河南府洛阳县平阴乡张吕里北邙山南原旧茔,礼也。呜呼。年代寖久,陵谷多变,见托斯文,用刊贞石。铭曰:

岳降粹灵,运符承明。济世之略,为国之祯。猗欤盛列,莫之与京。大贤招招,正人謇謇。德既不孤,才亦斯展。肃行弥高,清音又远。于洛之烟,烹兹小鲜。仁化煦矣,风□肃然。至今休声,窅若闻弦。哀哀北邙,祔葬不卜。精气凝闭,岗原偃伏。日下旧山,烟埋古木。

二、独孤季膺及高氏生平略考

独孤季膺所在家族本姓李,撰志者追其郡望为陇西李氏,与李唐王室所号郡望同源。独孤氏高祖楷《隋书》有传,据本传,独孤楷本姓李氏,因与独孤信亲厚而赐姓独孤氏,事隋颇有战功[2]1376-1377。志主曾祖独孤卿云亦见载于正史,高宗朝时,他曾参与辽东之役[3]6196。志主祖父独孤元节、父亲独孤璩的具体事迹虽已不传于史,但亦有学者结合近年来的新出墓志资料,进一步对其家族世系加以检证[4]1471。

关于志主本人的仕宦经历,贞元三年志与大和二年志记载略有出入,相较而言,志主初葬时所刻的贞元三年志记录更为详细。独孤季膺于弱冠之年由州县选送参与科举考试,明经科及第而得授官,初任濮阳郡临濮县尉,后丁忧守丧,期满转官荥阳郡中牟县尉。在大和二年志中,撰者记独孤季膺“释褐郑州中牟县尉”,这应当是由于志主在临濮县任期较短,而此志又刻于其逝世四十年后,因相隔久远故有误记。历两任县尉后,独孤季膺再次参与吏部铨选,因“书判超等”而被拔擢为河南府参军。唐代六品以下官员的选任需经吏部铨选,其时通行的考核标准有四:“一曰身,取其体貌丰伟;二曰言,取其言词辩证;三曰书,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优长。”在其中,书判的作用又要重于身言,《通典》载:“凡选,始集而试,观其书判,已试而铨,察其身言。”[5]360独孤季膺因书判考核结果优良而获授的河南府参军一职被时人视作美差,即墓志所云“为官择人,此授为美”。县尉位阶从九品上[6]751,而河南府参军正八品下[6]740,此次调动确为升擢。

中唐名相刘晏以善于理财而留名史册,他也对志主独孤季膺的仕宦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廷财政吃紧、战争供应多有不及,代宗即位之初便大胆启用财臣刘晏,命其主理天下财赋。宝应二年(763年),刘晏出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7]271。志文所言“四方多难,馈输惟忧,故相吏部尚书刘公表公大理评事,充东都租庸水陆运使判官”之事便是发生于刘晏此任之时。独孤季膺在河南府参军之任上获得了刘晏赏识,转官大理评事,评事之任虽同为正八品下,却属京官[6]503,较之前官更为显要。而志主虽挂有京官之衔,实际却未至长安赴任,他依旧留守东都洛阳,以“东都租庸水陆运使判官”这一使职管理洛阳租庸税务及水路运输,参与军国财税的征收与运送。在刘晏的提携下,独孤季膺又升任从六品上的大理司直,实际仍然掌管江淮财税事务。大和二年志对志主的历官记录便止于此,究其原因,或许是其后他与刘晏之间有所离心,仕途不再顺遂。据贞元三年志,刘晏奏请独孤季膺迁为正七品下的河南府兵曹参军[6]742,志主此番不但官阶降低,也失去了京官身份。值得一提的是,为独孤季膺撰志者“前河南府功曹参军黎迥”应当便是其相熟于此时的故交。直至代德嬗代之际,独孤季膺再次得到了升迁的机会,出任润州司马。润州为上州[7]1583,润州司马位阶从五品下[6]745,这是独孤季膺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官职。任满后志主回到洛阳,“高卧园林,不关世务”,直至其逝世。

而从大和三年志中,我们亦可窥得独孤季膺之妻高氏的人生掠影。夫人出身渤海高氏,为福州刺史高璠之女。《文苑英华》中收录有署名高璠的《初税亩判》[8]2681及《袭封录兄女代父刑判》[8]2815两篇判词,其人或为高氏之父。高氏后独孤季膺十二年离世,应当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她一生育有三子:长子独孤敏,曾任乌江县主簿,中年终官无锡县尉;次子独孤敞,早年出游后再未归家;三子独孤汶,“宦且不求,志谋迁祔”。高氏的逝世地点为和州乌江县私第,也就是说,她在丈夫去世后随长子独孤敏居住,独孤敏赴任乌江,其母亦与之同往。高氏卒于其子的乌江县主簿任上,因而与亡夫分葬两地。在其后的年岁中,长子病逝、次子杳无音讯,三子独孤汶却始终希望将父母的坟茔合于一处。大和二年,独孤汶终于将母亲的遗骨归葬于洛阳北邙山南原,又重新为夫妻二人刊刻墓志。

三、志主家族的姓氏改易问题小论

对勘两方墓志,可以发现其对独孤氏入唐后改回李姓的时间记载出入很大。贞元三年志记“本陇西李氏……皇唐玄宗时复旧”,大和二年志却载“洎国初复正姓,徙居长安”。据《元和姓纂》“(独孤)琬,太仆卿,开元中上表请改姓李氏”[4]1470,明言恢复李姓是在开元年间,而非大和二年志所言李唐开国之初。不过在传世文献中,上述记载实为孤例。除此之外,新出《独孤祎夫人张氏墓志》的发现亦可对上述问题有所佐证。独孤祎之为独孤季膺叔伯,系出同族,然卒年不详。祎之夫人张氏墓志中明确记载了独孤氏改姓为李之事:“本李氏,隋以后族赐姓,今以王室归宗。”[9]天宝第058号那么,既然已复李姓,为何墓志却依旧记祎之为“独孤府君”呢?这应当是由于祎之卒于改姓事件之前,墓志撰者才在行文中保留其独孤之姓,而夫人张氏逝世的天宝八载(749年)独孤氏业已改为李姓,故墓志中记有此事。综上所述,志主家族初次由李姓改为独孤是在隋时,而恢复李姓则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

代宗年间,刚刚恢复李姓不久的独孤氏一族又迎来了第三次改姓。代宗宠妾独孤氏出身这一世系,其父颖为独孤元节之孙。玄宗天宝年间,代宗尚为广平王。按上文所考,初入王府藩邸时,獨孤氏应当尚为李氏,至大历三年(768年)代宗欲册封其为贵妃,才引发了宗族改姓之事。据《唐会要》:“大历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太子中允李良佐及诸房谱,依旧姓独孤氏。”[10]666这也便是两方《唐独孤季膺墓志》分别提到的“代宗时又归所赐”及“堂兄之子入侍宫闱。大历中,代宗册为后,于是录隋故事,又锡姓独孤”。

代宗为其妃改姓的举动能够获得双重收益,可谓一举两得。其一,由此得以避开“同姓不婚”的忌讳之说;其二,改姓独孤也可为贵妃主理后宫找到合理的历史依据。关于时人对于“同姓不婚”说的避忌,可从《新唐书·贞懿独孤皇后传》的行文中得见一二,本传载“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失其何所人”[3]3500,对独孤氏的出身郡望避而不谈。这一措辞颇为反常,同为代宗妃嫔的德宗生母沈氏家世记载详细[3]3501,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由前文论述可知,独孤氏入唐后追其郡望为陇西李氏,至玄宗时又“以王室归宗”,自居为李唐王室宗亲。可以推测,代宗册封贵妃时也考虑到了此点,才改去其李姓,其后史官也对贵妃的家族郡望有所讳饰。另一方面,独孤氏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后族之姓。由北周至唐,独孤信的三个女儿皆贵为皇后,《周书·独孤信传》赞云:“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11]267独孤贵妃薨逝时,代宗追谥其为贞懿皇后,并命宰臣常衮为其撰写哀册文,文首便有意强调独孤氏久为后族的历史:“祚祉悠久,宠灵诞受,元魏戚藩,周、隋帝后。五侯迭兴,七贵居右,肇啓皇运,光膺文母。”[7]2190代宗通过诛杀肃宗张皇后位登大宝,有意防范皇后的力量坐大,故此期后位空悬,甚至自其以后唐代皇帝亦多不立后。独孤贵妃实为代宗最为亲重的后妃,而在册妃的大历初年,她重归于“一门三皇后”的独孤氏,也反映出代宗对她的宠信。《旧唐书》载“后宠遇无双,以恩泽官其宗属”[7]2193,此时回看,独孤季膺于代宗初年受到刘晏任用、一路拔擢位列京官,或许也是受到独孤氏外戚身份的恩泽。

独孤季膺虽为基层官吏,但身为妃族,其墓志中亦蕴含了较为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对先后撰刻于贞元三年、大和二年的两方《唐独孤季膺墓志》进行考索,不仅能够梳理出志主夫妻生平以补传世史料之阙,亦可窥得“安史之乱”后刘晏对财政官吏的选用情况。经过梳理,独孤氏三次姓氏改易的时间节点与始末因由也得以明晰。

参考文献:

[1]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魏徴.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欧阳修,宋祁,等编.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林宝,撰.岑仲勉,校记.元和姓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4.

[5]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6]李林甫.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

[7]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李昉.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1966.

[9]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0]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1]令狐德棻.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作者简介:

王璐,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在读。

猜你喜欢
唐代
论唐代省试诗的传奇化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再论唐代的使职、差遣
论唐代诗词中“湘妃”意象的悲剧情感表达
辽代铜镜中龙纹样式初探
唐代卫尉寺职能考述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