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楠
在紫砂壶艺术世界中,各种精美的经典款式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经典款式代表了在紫砂壶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审美风格,也是紫砂壶艺术发展的实证。从供春所创的“供春壶”,到一扫奢靡之风的“大亨掇球”,再到开拓紫砂壶发展道路的“曼生十八式”,能够看到的是紫砂壶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止,因此才能有今日之辉煌。此件《菱仙兰方》便是一件具有典型古典美学风格又颇具创新精神的紫砂壶作品,创作者借鉴了菱花壶这一经典款式的设计,将紫砂壶方器的风格融入其中,形成了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具有鲜明的创新特征。作品的艺术个性自然是吸引人们目光的重要方面,但通过此壶,人们更能体会到中国古典审美那种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和紫砂壶创作不断开拓,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菱花是中国人喜爱的花卉之一,在中国古代便有菱花窗、菱花镜等物件,且相当精美,是代表中国古典美风格的重要纹样之一。将菱花纹运用至紫砂壶当中始于何时并无具体的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菱花壶的诞生比较早,在筋纹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菱花壶’以菱花为主题,重点表现的是花朵盛开、花瓣层叠之美。”[1]在表现菱花花瓣时所用到的主要技法便是筋纹,通过筋纹与壶面之间的配合,打造出一片片饱满的花瓣,在筋纹的规则分布中,呈现出节奏美与韵律美,这是筋纹器最为出众的艺术效果。菱花壶不仅在工艺上具有极高的难度,精致、端庄的造型更显现出东方神韵,形神兼备,自信、大方地展现了紫砂壶艺术的魅力。
《菱仙兰方》的造型非常别致,既有菱花那典型的筋纹脉络,也有方器的棱角特征,在柔和的曲线与锐利的棱角交错之间,作品的结构层次更加丰富,在保留菱花壶经典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了个性化的表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紫砂壶创新的基本路径。
首先,创作者选用了一种非常传统的泥料来制作此壶。在各种紫砂泥中,红色泥料是最具代表性的,此泥色彩鲜明,合乎中国人的审美,性质也极好,适合泡养,故可代表紫砂泥的传统特征。在运用红色泥料制作此壶时,精湛的效果是创作者首先关注的,所以作品的泥料色彩均匀饱满,质感极为细腻,砂质纹理清晰,更添朴素韵味。为了烘托菱花的气质,创作者没有强调泥料的光泽感,使之呈现为柔和的状态,表现的是菱花超凡脱俗的一面。从泥料可以看出,创作者在制作泥料时要关注三个方面:其一是工艺效果的呈现;其二是泥料本来面目的呈现;其三则是泥料的艺术效果与作品主题之间的契合。只有做到这三个方面,才能展现紫砂壶的泥料之美。
造型是此壶最别致的部分,基于作品的表现特征,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壶身上部连同壶盖、壶钮是表现菱花之美的部分。筒身由上至下逐渐变得宽阔,做好与四方底座衔接的准备。壶面曲度自然,如从顶端倾泻而下的丝绸,极为丝滑。简单的圆形壶盖与壶身之间衔接紧密,壶盖中央镶嵌着由底座托起的圆形壶钮,整个造型层次感分明,整洁耐看。在壶身、壶盖与壶钮上,均带有细腻的筋纹装饰。筋纹在各部分造型当中均匀分布,勾勒出菱花花瓣的轮廓,在筋纹的衬托下,更显示出壶盖与壶身这两部分结构之间比例的完美配合。
下半部分是方器的结构,典型的四方结构衔接在菱花造型之下,使作品更添庄重与沉稳,中和了花朵的温柔气质,形成了刚健之美。四方造型的棱角特征尤为鲜明,四边用泥条做镶边处理,立体感更强,在四角上部,创作者打造出精细的花纹,使四方造型与菱花造型之间的融合更为紧密。
壶嘴与把手均是四方轮廓,对称镶嵌在壶体两侧,在线条的走势上,壶嘴与把手都呈现出柔和之态,与菱花造型的气质相契合,增强作品的和谐效果。
柔美的莲花造型与刚毅的四方造型明显是两种风格,创作者运用巧妙的工艺技法将二者融合起来,在一件作品中展现出两种紫砂壶款式的不同效果,增强了作品的审美空间,也进一步展现了紫砂壶造型、工艺的多元性,在融合经典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的创新之路。
宗白华曾说:“艺术是一种‘生命的创造’,而不是单纯的反应再现对象世界。”[2]尽管紫砂壶艺术世界当中有大量的经典款式,传承继承这些经典款式也是当代制壶工匠的重要责任,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能在稳固的优秀传统积累上实现创新,才能进一步展现紫砂壶的时代魅力,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彰显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弘扬中国古典美与创新精神。
菱花壶是一件气质高雅、造型优美的紫砂壶经典款式,此件《菱仙兰方》继续发扬了这一优势,并有着独到的艺术见解,完成了对古典美的创新表现。紫砂壶的创新要始终以优秀传统为依托,结合时代精神,才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彰显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