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昌成
单纯地学习制作紫砂壶中的传统造型,还只是认识紫砂壶制作的第一步,在不断的实际制作中,磨练技艺,增强各种技巧的熟练程度,了解紫砂壶造型形成的逻辑,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制作基础。在一遍又一遍的对传统紫砂壶形体的塑造中,制作者逐渐就会发现,无论是方还是圆,是高还是矮,都基本遵循着一个个形态规律,每一个造型都有着自身的美学界限,超过了那个界限,形体就缺失了美的韵味,只有掌握好其中的度,那么就能够在制作中随心所欲,得心应手。这时往往就需要面临自身创作的挑战,跳出即有的轮廓,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紫砂壶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
中国古老的美学体系曾经一度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中风雨飘摇,近代的屈辱和落后,让很多人意识到了在中国之外有一个更为广大的世界,传统甚至一度成为一个贬义词。然而当中国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回过头来才发现,中国人其实并没有抛弃传统,古老的文化以其独有的生命力依然延续,这说明在艺术创作领域,传统所带来的美依旧有着积极的部分,中国人无法割舍这些基于民族本身的情怀,这是任何西方美学思想都无法替代的。近些年来,紫砂壶艺顺应着社会的需求迎来了一波发展高峰,新的造型、新的设计理念层出不穷,在这么一个蓬勃向上的时代,创新正成为时代的主轴,传统紫砂壶艺术的延续依赖于创新,但同时紫砂壶的创新又十分需要文化的传承,眼前的这件《碧浪壶》就是从传统文化出发设计而成的一把全新的紫砂壶。
紫砂壶的创新并不是说要舍弃什么东西,艺术的传承自有其脉络,紫砂壶也是这样,从整体的结构布局来说,紫砂《碧浪壶》依旧是经典的紫砂壶结构,它有着传统紫砂简约、古朴的轮廓,只是通过主题的设置,将装饰与茶壶造型结合了起来,进行了十分大胆的变化。这把壶的主题就是浪花,从描绘浪花的角度来进行整体的塑造,全器十分形象地构建了一个以茶壶为表象的浪花的世界,容纳了大量的石雕、壁画上的装饰元素。我们都清楚,在手工艺制作过程中,用静态的事物去表现动态效果,那就需要物体的造型具备极为强烈的动感,简单来说就是动的势头,其在美术创作中就是形体描绘反应变化的过程,这首先需要创作者对被造物有着深入的观察和理解。作品《碧浪壶》的主题是浪花,那么观察的重点就在于水,在中国传统美术中,对于水的描绘有多种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水墨山水画中的留白,由于无形,所以留空,让想象填满整个空间,这样的手法非常的巧妙,但显然并不适合紫砂壶形体的表现,所以就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艺术化或抽象化地改造形体,使其能够用来表现创作主题。
紫砂《碧浪壶》在设计上就将整体转化成了一朵浪花,同时将茶壶结构的各个部分也融入水浪的元素,其中就借鉴了传统如意及如意纹装饰的元素。首先壶身采用无肩设计,用嵌盖的形式将壶身与壶盖结合成一个整体,圆润的线条有着紫砂壶标准的简约味道,壶钮以竖钮的形式塑造了一枚S形水浪,这是对传统如意纹的简化,让线条带有一股韧劲,在造型上则又带有一股水的黏性,十分的形象传神。在壶身的处理上则采用了前后流线型的设计,壶流的线条通过壶身直接延续到壶把,在这里直接采用了经典的“龙带壶”的做法,如同包裹住整个壶体一般,并在这跟线带之上,用贴塑的形式塑造了卷起的浪花,这些贴塑模拟了西方油画的堆叠手法,采用传统紫砂技艺中堆贴的技法,注重意蕴和轮廓,舍弃不必要的细节,同时其浪花装饰的走向也很有讲究,壶流到壶把的这根玉带一样的线条是有着自身的曲线走势的,壶面上装饰的浪花需要顺应这根曲线的走势,做出合理的装饰变化,这样一来,原本完全静止的浪花形象塑造,就会变得生动起来。
除此之外,壶流的设计也带有十足的浪花元素,卷曲的壶足线条在两侧设计了经典的如意纹样,如同三枚玉如意在支撑着整个壶体;同时这三枚壶足亦似乎是三朵翻滚的水浪,直接与茶壶上部的塑造相互呼应。从整体来看,这把壶将自身的创作主题用各种造型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这些表现主题的塑造相互之间非但没有冲突,还彼此之间形成联动,线条自始至终保持着顺畅和连贯,这种基于主题、基于全局的设计思维,有着当下这个时代背景下整体化和全局的设计理念,其水与如意的表现融合则带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可谓古今合璧,是文化传承和形体创新的完美结合。
《碧浪壶》有着传统紫砂壶简约、流畅的特点,也有着十分鲜明的创新色彩。这把壶的造型和装饰并非是简单地流于表面,而是从主体内涵处思考,结合传统文化艺术形象中的表现来进行合理的推衍,造型和装饰在设计上彰显着创造力,通过对传统紫砂壶结构的重新解构,让一个简简单单的主题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