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英歌
钧窑位于中国河南省禹州市,是北方著名瓷窑。因禹州境内在宋代以前就有闻名于世的古钧台,北宋时期,古钧台附近设立官窑烧造的瓷器因地得名,故窑名“钧窑”,瓷名“钧瓷”。钧窑烧造规模大,传世瓷品丰富,质量精美,因而与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共同组成了北方四大窑系。钧瓷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端庄雄浑的艺术造诣成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
钧瓷的造型与装饰追求的是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美学意蕴。它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美学蕴含。钧瓷的造型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由古至今,钧瓷造型的过程就是不断创造美的过程。
《艺术哲学》中指出:“艺术产生是与时代精神与周围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某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精神气候的变化决定着某种艺术的出现。”[1]倘若把钧瓷诞生、发展、繁荣、变化及衰落的各种不同时代精神指出来,我们将能够确定钧瓷艺术的生存条件,对于钧瓷的造型艺术会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钧瓷起始于唐,兴盛于宋。由于花釉瓷的窑变特征与钧窑的窑变艺术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当地人赋予它另外一个名字“唐钧”,“唐钧”的创造为钧瓷窑变艺术的逐渐成熟奠定了基础。
《现代山出云》
“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不论是陶瓷、漆艺、金属还是家具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美,和唐代相比正好形成不同的特色。如果把唐代工艺美术概括为‘情’,宋代则可概括为‘理’。唐代华丽,宋代幽雅,唐代开阔恢宏,宋代严谨含蓄,从美学角度来看,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2]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陶瓷艺术至此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艺术品味也达到了极致。“宋代是‘瓷的时代’ ,人们简称它为‘宋瓷’。”[3]宋瓷的美学风格是典雅温润,还有某种程度上的质朴。除了器物的浑朴,不过多堆饰外,均在釉色上下功夫,定窑的乳白、汝窑的葱绿、官窑的淡青、钧窑的天蓝月白以及如晚霞的浑朴窑变效果均属淡雅一类。
宋代官钧窑器物在造型形制方面重视器物构造。通过曲直的线形对比,构成形态的变化,使器物在艺术上加强形体的统一和完整,在功能上也显得更为简洁、质朴和实用。宋代官钧窑鼓钉洗,它圆口外翻,颈下束收,呈圆润曲线,底部饰有云头三足,将器物悬空,通过虚空间巧妙地协调了器物的整体造型,既精巧别致,又不失端庄典雅。加之窑变色彩绚丽,配以鼓钉装饰,古朴庄重。宋代官钧窑器物在造型与装饰中体现一种法度严谨、古朴端庄、线条简洁的特点。官钧窑注重工艺性,以儒家的工艺美学思想作主导,以人伦为中心,工整严谨、庄重高雅,追求气质脱俗超凡。”[4]
宋代钧瓷有官窑和民窑之分,正统的官方审美情趣与民间的大众审美情趣之间的区别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精神内涵。作为数量巨大的民窑,它体现着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理想,瓷器朴实拙雅,富有生活情趣和生命力,是官窑所不能代替的。
到了金元时期,统治者很不重视对陶瓷的使用和欣赏,钧瓷再次从宫廷走向民间,然而改朝换代的浩劫,从“官窑”到“民窑”性质的转变,并没有对钧瓷的生产产生影响。元代钧瓷虽有明显的蒙古族文化的印痕,但是几乎所有的传统工艺方法都被保存下来,有不少品种风格依然是对唐宋的继承,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文化大交流、民族大融合这一社会趋势的带动下,元代钧瓷艺术成就辉煌。此时,钧窑炉火烽起,遍及北方四省十二县,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钧窑系。
“与中国历史上一切巨大的动乱相同,元时蒙古人的征服在艺术领域内不会不留下印记,成吉思汗斗士们的烈马旋风般地掠过中华大地后,蒙古人的文化习俗也洒遍了所过之处,融合着多种民族精神的陶瓷作品在这种新的环境下诞生了。”[5]元钧非常注重釉面装饰,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含铜较高的釉药不规则地涂在器物上,经高温还原后,呈现红色斑块;另外一种方法是堆贴镂雕,图案主要有莲花、兽面纹、铺首和兽形足等,一般装饰在器物肩部或腹部,此装饰手法是元代钧瓷所特有的。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窑衰退,钧窑全部停烧。冯先铭在《有关钧窑诸问题》中说:“正当北方钧窑系瓷窑逐渐趋于衰落的同时,江南地区摹仿钧窑的瓷窑开始出现。及至明清两代,仿钧之风日趋兴盛。”[6]景德镇御窑厂仿钧成功地实验出了铜红釉。
明清两代御窑厂的建立,使景德镇的陶瓷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以生产规模还是从产品质量上看,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雍正时期仿宋钧釉造型,釉面力求逼真,与真品极似,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些瓷器虽然是在距京城遥远的景德镇制作的,但是真正的设计师和督造者则是深居紫禁城的雍正皇帝。雍正时期仿钧造型的艺术风格柔美娟秀。这种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体玲珑俊秀,纤巧娇丽;二是形体之轮廓线以曲线为主、直线为辅,器物各部分之间的过渡比较柔和,没有生硬的转折,线性的起伏和收放,透着舒适和含蓄,尽显雍容典雅之风貌。
钧瓷经过由极盛到衰落的艰难历程,到了20世纪,则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重大变革,又逐渐由衰而兴,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49年之后,钧瓷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快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钧瓷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而钧瓷造型艺术作为钧瓷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而发生变化,与整个社会历史步伐、文化状况基本对应。钧瓷造型艺术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唐代的浑圆饱满,宋代的庄重典雅,元代的粗犷豪放,明清的俊秀,如今在国富民安的太平盛世展示的是它造型艺术的多元化。
《元代香炉》
《宋代鼓钉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深刻,随着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逐渐多样化,加之陶瓷材料和创作技巧的发展,钧瓷审美呈现出新的局面。与对传统钧瓷艺术继承相互辉映的是充满现代意识的创新钧瓷艺术品的出现。个性化的当代钧瓷完全打破了传统的造型规范,不再追求对称、均衡、圆满、严谨、规整等古代钧瓷着力追求的效果,更是注重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个人情感,强调艺术的表现和创造作用,而非再现和模仿。当代钧瓷艺术家们提倡表现自我和自由发挥,刻意用抽象、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来表现作品的本质。在这些作品中,除了原料、工艺、釉色还留有钧瓷的痕迹以外,在造型上基本颠覆了传统钧瓷的造型模式。
钧瓷造型艺术的创新决定于时代变迁、审美趣味与理念的转变。盛唐的唐钧浑圆饱满,华丽浪漫;宋代的宋钧端庄优雅,质朴含蓄;元代的元钧厚重粗犷;以及清代线条柔美的仿钧。历代的钧瓷艺术从造型至釉色的流变,都与整个社会历史、文化状况有紧密的对应关系,这包括物质生活的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对原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的可能、文化的发展和人的意识以及审美观念的发展等。钧瓷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它随着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不断变化发展,它无时不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情趣。时至今日,钧瓷艺术不再是简单地制作,而是被视为创作,艺术家利用现代钧瓷原料作为创作材料,竭力去体现自己的艺术观念。当艺术家明确地以艺术来定位自己的钧瓷作品时,这将为钧瓷艺术打开新的极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