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景、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这里的4 个“以”,突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的4 个重要特性。一是以生活为基础,强调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二是以活动为主线,强调语文学习的活动化,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三是以主题为引领,强调语文学习的主题化,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重大主题文化氛围中学语习文。四是以任务为载体,强调语文学习的任务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清晰有方向。“生活—活动—主题—任务”,这四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文学习任务群。
基于此,学习六上第八单元时,我们尝试建构了“走近鲁迅”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任务群围绕单元主题“走近鲁迅”,安排了3 个学习任务模块:“云游鲁迅故里”“阅读鲁迅作品”“传承鲁迅精神”。在每个任务模块中,我们又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研究性阅读”与“情境性表达”。我们设计这个学习任务群,就是通过生活化场景、活动化实践、主题化引领、任务化落实,把鲁迅这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人物形象与精神品格具象化在云游故里中,内涵化在阅读作品中,融化在精神传承中。鲁迅这个名字,不是一个冰冷的过去式,他是鲜活的、有温度的;鲁迅精神“民族脊梁”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他是具象的、有内涵的。
1.线上云游
地点一:绍兴鲁迅故里。绍兴鲁迅故里有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一大批人文古迹,是读者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情、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云游绍兴鲁迅故里(见图1),能让学生走近鲁迅的少年生活。
地点二: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有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通过三位一体介绍鲁迅生平,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景点。云游上海鲁迅纪念馆(见图2),能让学生走近鲁迅的伟大人生。
地点三: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有鲁迅故居和鲁迅生平陈列馆,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而建立的社会科学类人物博物馆。云游北京鲁迅博物馆(见图3),能让学生走近鲁迅的精神思想。
(图1)
(图2)
(图3)
2.比照阅读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学习的地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回忆了他童年读书时的事。三味书屋也是参观者经常驻足的地方,吴伯箫参观后写下了散文名篇《早》。学生比照着阅读这两篇作品,可以走近儿时的鲁迅。
1.参观留言
在线上云游绍兴鲁迅故里、上海鲁迅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后,有工作人员会邀请你提笔留言——鲁迅先生印象。请在工作人员提供的留言簿上,认真工整书写。
2.演讲提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早》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迅先生书桌上刻“早”的故事。结合线上云游,你还能发现这个“早”字贯穿了鲁迅一生。如果请你在周一升旗仪式上,以我们要有“早”的精神为话题,进行一次主题演讲,你准备怎样表达呢?试着列一个演讲提纲。
【建构意图】云游故里,走近其人
六上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4 篇课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走近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格。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们建构“云游鲁迅故里”这个学习任务群,就是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在真实学习情境中走近鲁迅。鲁迅一生与时代紧紧相连。云游其故里,寻访他学习成长的足迹,对今天的学生走近他、传承他的精神至关重要。
国内有十多处鲁迅纪念场馆,我们选取了绍兴鲁迅故里、上海鲁迅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3 个典型代表,引导学生扫二维码云游。绍兴的鲁迅故里是鲁迅从小长大的地方,这里有我们熟悉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上海是鲁迅晚年生活的地方,他在上海逝世;北京的鲁迅博物馆,是他写下《朝花夕拾》《华盖集》《野草》等的地方。云游故里的同时,我们还重点推荐学生阅读与鲁迅故里相关的两篇文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吴伯箫的《早》。在真实的故里情境中,学生阅读这两篇文章,可以产生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在“云游鲁迅故里”这个学习任务群中,我们设计了两个具体真实的学习情境任务。一是参观留言,这是很多纪念馆、博物馆中的真实安排。我们在学生云游鲁迅故里后,邀请他们提笔留言,这是一项真实自然的语言活动。此时,学生留言大多是对鲁迅先生的整体印象,没有深度也无妨,为后续进阶学习作好铺垫即可。二是演讲提纲,这是基于学生在参观、阅读中的兴趣点而设计的。“早”的故事生动有趣,但“早”的精神如何传承?列出“早”的主题演讲提纲,是一项有挑战性的语言活动。从故事到精神,学生需要理清思路,而只列提纲不写文章,可以减轻他们的作业负担。
1.文学作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他创作的小说开启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创作的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开创的杂文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民俗等的百科全书。
扫码阅读表1 中每一类作品中推荐的一部作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广泛阅读。
表1 鲁迅作品集及推荐阅读
2.书画作品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艺术家,在书法、篆刻、印章、版画等艺术研究中成就斐然。
(1)下面三幅图(图4、图5、图6)是鲁迅先生的艺术作品,请将作品与下面对应的介绍用线连起来。
(图4)
(图5)
(图6)
(2)下面两幅作品(图7、图8)是鲁迅先生的书法代表作,请试着读一读。
(图7)
(图8)
1.制作书签推荐作品
学习完第八单元后,我们举办了一次鲁迅文学作品推荐会,引导学生通过制作书签介绍鲁迅作品:请你从先生小说、散文、杂文中选择一部作品,制作一个小书签,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推荐词。
2.联系情境解读作品
明明的爸爸在法院工作,有一天他在法院会议室里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有点儿奇怪,为什么法院会议室要悬挂这副对联呢?请你试着给明明解释一下。
【建构意图】阅读作品,亲近其文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伟大的奠基者,鲁迅一生留下600 万字的作品,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阅读鲁迅作品”这个学习任务群中,我们先引导学生分类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然后有重点地聚焦其中的3 部作品《藤野先生》《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并引导学生通过扫码阅读,在文字中亲近鲁迅先生其人。
鲁迅先生也是一位艺术研究者,他喜爱钻研汉画像和碑帖,提倡木刻版画,喜爱书籍装帧设计,篆刻融入了他的一生,其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大部分学生只知道鲁迅是一代文豪,不太清楚他还如此多才多艺。在这个学习任务群中,我们尝试了跨学科学习资源整合,搜集了鲁迅的书法、篆刻、印章、版画等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鲁迅先生的才华横溢。在这种跨学科学习体验中,学生可以多角度亲近鲁迅。
在“阅读鲁迅作品”这个学习任务群中,我们设计了两个具体真实的学习情境任务。一个是制作书签推荐作品。这一推荐作品任务,就是新课标中倡导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另一个是联系情境解读作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精神人格的写照,这副对联现在悬挂在法院会议室里,具有特定的内涵。这一解读作品的任务,就是考查学生在具体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正所谓“有活力的知识,能够在生活情境或复杂的生活需要中得以充分地调动与使用,能在结构不良的情境中激活与运用,从而在一定情境中,解决问题,生成素养,并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在价值与育人目的”[1]。
1.鲁迅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4)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5)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6)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7)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9)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从鲁迅名言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用毛笔或钢笔工整书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悬挂在书桌旁。
2.他人评价(见图9)
还有许多名人也评价过鲁迅先生,如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请你查阅资料,读一读他们的评论。
3.鲁迅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项。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和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有哪些作家和作品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呢?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相关内容。
1.观点争辩
有一个学生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太深奥了,好多词句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读懂里面的意思,没有阅读绘本、动漫有意思。”
另一个学生说:“鲁迅先生已经去世80 多年了,我们的时代和过去也不一样了,鲁迅精神已经过时了,我们需要与时俱进。”
对上述两种说法,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云游鲁迅故里”“阅读鲁迅作品”“传承鲁迅精神”这些学习内容,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诵读传承
请你结合图(见图10)文,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文字。如果有兴趣,可以制作一个“走近鲁迅”的微视频,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图9)
(图10)
一双犀利的眼睛,一身素净的长袍,一支永不停歇的笔,一种民族精神!这就是鲁迅。
鲁迅先生创造了我国新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是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一面光辉的旗帜。
鲁迅精神是担当时代使命、关心民族命运的爱国精神,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情怀。
我们应该传承赓续,沿着鲁迅先生的方向,将“民族魂”的旗帜传递下去。
【建构意图】升华主题,传承精神
鲁迅的思想是深邃的,精神是广博的。教师引导学生传承鲁迅精神思想,需要设置具体的附着点,如前面两个学习任务群“云游鲁迅故里”“阅读鲁迅作品”。我们在“传承鲁迅精神”这一学习任务群中,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其慢慢走近鲁迅先生的精神思想:首先阅读鲁迅先生的9 句名言,珍惜时间、读书学习、民族脊梁……言为心声,这些名言就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接着阅读他人对鲁迅的评价,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鲁迅精神;最后了解鲁迅文学奖,这不仅是知识的一种扩展,更是传承鲁迅精神的一个有形载体。
在“传承鲁迅精神”这一学习任务群中,我们设计了两个具体真实的学习情境任务。一是观点争辩,从学生真实的学习与思想实际出发,引出两个争辩话题——鲁迅文章深奥要不要读?鲁迅精神过时了吗?这两个话题也是当下时代需要回答的命题。“走近鲁迅”其实也是走进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语文核心素养。另一个是诵读传承,鲁迅精神是什么?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或浅或深的答案。这里通过图文结合、诵读传承、微视频分享等方式,把鲁迅精神融入视听媒介中,既是一种学习成果分享,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
建构“走近鲁迅”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次尝试,是基于现有语文教材的单元学习突破。这一学习任务群有三层意义:一是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从单元课文中的鲁迅,到任务群学习中的鲁迅,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与精神品格得到了具象升华。二是主题活动的整体建构,走近鲁迅这一主题被设计成三个实践活动——云游鲁迅故里、阅读鲁迅作品、传承鲁迅精神,这不是扁平化的学习形式,而是进阶式的学习历程。三是真实情境的阅读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巧妙地把“研究性阅读”与“情境性表达”两个任务模块连接起来,无论是阅读还是表达,都是在真实的生活与学习情境下发生的,这是一种沉浸式的语文学习,能让学生真切产生语言运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