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孝琴
阅读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对儿童创造力、想象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基于儿童视角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学生与成人有着不同的阅读需求和学习习惯,所以教师需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基于此,本文对儿童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对基于儿童视角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整本书阅读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重要意义
首先,整本书阅读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为完整的信息链。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经过建构和解构的这一过程,从而建立一个新的认知。与此同时,随着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学生也能够从中体会到自身思维的改变,这对于学生的反思性认识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整本书阅读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要求学生利用合理的阅读方式实现对阅读信息的整合,并保持连续的阅读状态。因为整本书阅读的时间较长,所以需要学生对阅读过程做出合理规划,才能确保整本书阅读的顺利开展。与单篇文章相比较,整本书阅读更加倾向于生活化阅读,无论是书籍的选择还是读书的方式,都具备了个性化特征,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阅读的计划和目标,从而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最后,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能够自主梳理其中的脉络,并明确自身的阅读策略,同时也要通过阅读来理解其中的主题。这个过程实际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整本书阅读可以作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鉴赏等环节,让学生获得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儿童视角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情况来开展阅读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对趣味性强且具备游戏属性的读物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那些具备较强技术性和专业性读物的兴趣不高,而且相比于文字读物,大部分学生更加喜欢带有图片的读物。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尽可能选择符合他们需求的读物。新课改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有效阅读的目标,除了开展课外阅读之外,教师也应安排一些深度阅读活动,使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能够获得有效提升。教师应通过一些资料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效阅读和深度阅读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整本书的选择
整本书阅读具备个性化特点,是学生除了学习教材内容之外进行知识获取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能力、习惯等进行书目推荐,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养分”。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较为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等,或者为学生选择与他们的心灵世界存在紧密联系的文学作品。学生所具备的文学能力正是在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不同学生的文学建构能力有所不同,但整体上能够达到正态分布的效果。处于同一个年龄段的儿童通常会有着相同的兴趣,且这种兴趣会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生变化,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推荐文学作品。6到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有着十分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该推荐一些经典的图画书,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大脚丫跳芭蕾》等,或者一些简单易懂且有趣的童话故事或者寓言作品,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
其次,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再次挑选适合的书籍。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步向着抽象思维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逐步提升,所以在该阶段,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篇幅适中且情节丰富有趣的文学作品,如《穿过地平线》《细菌世界历险记》等。随着学生鉴赏能力的逐步提升,这类書籍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科幻读物或者人物传记等。综上,在为学生推荐书籍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根据,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目标,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
最后,教师应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在一起。教材的作用不可轻视,教师应将其作为整本书阅读的一个起点,然后由点及面进行拓展,使学生的阅读量逐步得到增加。例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自然史》读物,让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来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三)共读和自读的结合
整本书阅读有着较长的篇幅,需要学生投入较长的时间来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将共读和自读结合起来,打造自读、导读、重读教学结构,从而对学生的文化内涵进行丰富,加深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其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审美乐趣。
首先,自读。自读是整本书阅读的一个主要形式,但很多学生在进行自读的过程中采用“快餐式”阅读方法,缺乏合理的阅读策略,更多关注其中的情节,缺少对其写法的揣摩和语言的积累。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对阅读的任务、进度以及时间进行明确,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具体而言,阅读任务要具备明确的指向性,能够利用问题导读的方式对书籍内容进行梳理,同时包含对人物感知和人物评鉴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自读。此外,阅读任务还要具备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并养成随时随地阅读的良好习惯。
其次,共读。共读即全班学生在一起阅读,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分享和交流,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将正确的阅读方法渗透其中,使学生的阅读品质获得提高。共读主要包括导读课、交流课,前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后者是为将读书分享作为目标。针对导读课,教师可以利用猜读和预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看书籍封面猜主题情感、看标题猜内容等。
最后,阅读方法在整本书阅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管是自读还是共读的阅读形式,教师都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略读、跳读、速读和摘记等,并学会联想、預测、讨论和重读等策略。整本书阅读主要应用的是泛读的方式,并辅以精读的策略,但不同的部分需要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例如,在阅读科普读物时,重点为读目录和封面,并对封底的秘密进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对其中精彩片段进行赏析。阅读方法并非形式化的固定要求,而是采用适宜的阅读方法真正地去体会和揣摩文本,以此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精读和泛读的结合
“整”是整本书阅读的核心,需要做到整体的把握,并要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的基本规律,让学生经过检索、统整、评价几个环节,将精读和泛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快慢交替,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更为完整、立体地建立对整本书的认知。
首先,泛读。泛读是对整本书进行大概浏览,并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对其中的主要脉络和情节进行把握,这对于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聊书的阅读指导策略,通过联系和比较等方式建立对整本书的感知。在聊书时,教师可以采用略读目录的方式引导学生泛读这部作品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文章后,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这部作品,并从文题入手,先与学生聊聊什么是朝花夕拾,然后和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朝花夕拾》。
另一方面,教师引领学生对整本书进行统整。统整是在通读整本书后重新组合其中的散乱信息,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例如,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其中涉及的人物非常多且关系十分繁杂,为了帮助学生厘清人物关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列出主要人物的事迹,如关羽的大事迹包括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败走麦城……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取其中的重要事件,并按照时间对其进行组合,从而增强学生对这部作品的感知。
其次,精读。精读就是对整本书中的片段和人物进行细读,具体重点解决怎样读和读什么的问题,教师需要对整本书进行审视,并以儿童的视角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甄别,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文体进行主题设置。不同文体的风格不同,其中蕴含了不同的价值,因此需要从中选择最能够体现文体特征的部分进行精读。儿童小说包含了成长类小说和科幻类小说等,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小说书籍进行主题设置。例如,成长类小说更为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科幻类小说则更为关注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带着话题进行品读和思考,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默读有利于学生进行揣摩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是非常有效的精读方法。学生可以一边读一边做批注,在重点字词上画圈,或者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也可将阅读感受记录在空白部分。一边读一边思考能够让学生达到更高的阅读境界。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阅读所具备的乐趣并不仅仅源自阅读内容本身,也会源于学生的相互讨论,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时能够从中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感受。此外,由泛读到精读也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线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发展,能够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
(五)重读和练笔的结合
阅读与写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写作是阅读的实践过程,整本书阅读需要为阅读和写作建立联系桥梁,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体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价值。
首先,重读。重读是阅读策略的一种,指的是在整本书阅读中,对其中的经典片段或者精彩句式进行重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方面,教师应该对整本书中的语言规律进行敏锐捕捉,引导学生进行重读,具体可以让学生通过品评或者赏读的方式领略其中的语言生态,并内化到学生的语言体系当中。另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揣摩整本书的布局和谋篇,利用以读促写的方式引导学生揣摩其中的重点篇幅,了解其中的表达技巧。与此同时,重读的过程也是体会整本书精美语言的过程,能够以此感受作者的精妙构思。
其次,练笔。阅读是表达的基础,整本书的内容和作者的笔法都是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结合整本书的特征来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包括仿写、续写等。
(六)交流成果,提高阅读动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并充分认识到基于儿童视角的重要意义,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进入有效阅读的状态中。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开展阅读成果交流活动,以此为学生创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阅读技巧和经验的分享,然后整理其中的阅读成果,以此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整本书阅读的乐趣所在,从中收获更多喜悦。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成果交流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组5人左右,让学生将阅读的内容分享给小组其他同学,并将其中有趣的人物和情节讲述出来,或者将自己在阅读当中所应用的一些技巧分享给其他同学,如如何对阅读内容进行迅速理解等。其次,在完成分享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交流成果制作成册,具体包括作者、书名和阅读感想等,并由教师对其进行汇总。最后,教师应结合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来评选优秀者,对其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发挥榜样作用,从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利用这样的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整本书阅读中,从而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出调整,从而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儿童视角的整本书阅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重要补充,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阅读习惯。基于儿童视角对整本书阅读策略进行探索,可以为学生带来与其实际情况更为贴合且更有意义的阅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研究和深入探索,让整本书阅读能够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将其所具备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