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侣丽?马红
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幼儿园与家庭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现阶段,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因此如何提高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质量也成为幼儿园和教师应思考的重要问题。教师与家长共同进行课程建设是促进家园共育的一大方式,能够将课程建设质量提高到新的高度。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在课程建设中突出家长参与的必要性,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意义
首先,幼儿园课程建设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深入交流的机会,搭建了家园共育平台。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开展课程建设,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发展要求,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优化家园合作效果和促进幼儿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与教师共同探讨课程建设方向的过程中,家长将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质量也更加理想。
其次,家长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意见反馈者。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能够发现幼儿园课程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根据自己的发现与教师商讨解决办法。可见,家长在推动幼儿园课程建设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建言献策,可以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民主化、平等化水平,发挥了家庭和幼儿园的双向互动与促进作用。
再次,家庭能够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提供丰富资源。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家庭教育的优越性突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个性化课程资源,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当中,可以提高幼儿园课程的儿童适宜性,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为其提供合适的课程活动。这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还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落实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幼儿园为家长提供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的机会,有助于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推动家长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家长科学育儿能力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步伐,是促进幼儿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幼儿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现阶段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的课程建设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
家庭和幼儿园是课程建设的两大主体,两者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与价值各不相同。幼儿园应尊重家长的课程建设主体地位,将家庭教育的优势在课程建设中充分体现出来。而现阶段,部分幼儿园忽视了家长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家长一定的课程建设决策权、实施权,影响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参与感。
(二)教师与家长缺乏沟通
现阶段,一些教师较少与幼儿家长建立长效沟通,导致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不足,难以及时与教师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降低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感。与此同时,部分教师的沟通能力有待提升,容易引起家长的误解而激化家园矛盾。没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教师也难以获知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想法与意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幼儿园也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促使其与家长相互尊重、通力合作。
(三)家长缺乏正确的课程建设理念
现阶段,部分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缺乏正确认知,只是盲目地参与幼儿园课程活动,并且对课程建设的目的与作用把握不清,难以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优化提供助力。除此之外,部分家长未充分理解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要求,忽视课程建设具有推动幼儿健康成长的作用,往往把家庭协同推动幼儿成长的课程活动变成“竞技场”,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内容过于单一
在进行课程建设时,部分幼儿园过于关注向幼儿传授理论知识和提升幼儿的技能,较少在课程建设中融入幼儿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不利于维护幼儿的学习热情,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造成影响。与此同时,一些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形式单一,缺乏多元性、综合性的课程元素,难以满足幼儿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自然难以提高家园共育的实效性。
三、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家园共育的实践原则
(一)互动性原则
要想將幼儿园和家庭的课程建设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必须与家长保持良好的互动,及时了解家长对课程建设的建议,获取家长的课程建设的支持。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的帮助下提高与家长互动的时效性,在与家长的双向互动中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二)目标一致性原则
利用优质的课程资源推动幼儿健康成长,是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推进课程建设的首要目的。家长及教师要以此为导向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保证家园共育活动有明确的方向和理想的效果,为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三)平等对话原则
以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家园共育,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主体地位,以谦逊、共进的态度与家长平等对话。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为取得理想的课程建设结果做好铺垫。
(四)持之以恒原则
结合幼儿园与家庭的力量共建课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教师要与家长保持长期合作,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推进课程建设,真正使课程建设成为家园长期合作的桥梁。
四、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家园共育的实践策略
(一)尊重家长的课程建设主体地位
家长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被替代,幼儿园应充分尊重家长的课程建设主体地位,这是将家庭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的前提与基础。
首先,幼儿园要针对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出台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部分教师对与家长合作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逃避与家长的交流及合作,未认识到和尊重家长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幼儿园应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积极吸取他园的可用经验,对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互动作出明确规定,有效转变部分教师的传统观念,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则应及时将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内容推送给家长,保证家长充分掌握课程活动的重要资讯,使家长更好地为课程建设的质量优化提供助力。同时,幼儿园制定的管理制度内容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要结合课程建设、家园共育的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这样才能使其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
其次,教师要为家长参与课程建设提供可行途径。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家庭作业,能夠为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课程建设内容创造机会。例如,让幼儿认识、了解不同的“桥”是幼儿园课程计划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邀请家长辅助幼儿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生活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家长也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带领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课程知识将带给幼儿更加新颖、有趣的学习体验感。相比教师枯燥的讲解,与家长在生活中学习、探究知识的方式更加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家长在与幼儿一起回家或去公园的路上,可以多引导幼儿关注不同的“桥”,帮助幼儿积累课程经验。为了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教师要提前将课程计划书推送给家长,并给家长提出适当的配合要求,尽最大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
(二)提高家园沟通的频率与质量
只有提高与家长沟通的频率与质量,才能使家长更好地参与课程建设当中,为家园共育的高效推进做好铺垫。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意识与高水平的沟通能力,对家园沟通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1.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要结合课程建设的发展要求,为教师提供一系列培训课程,稳步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
首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项培训讲座,使教师明确与家长沟通的要点与技巧,为取得理想的家园沟通效果打好基础。其次,创新培训形式,提高教师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用生动、形象的微课视频向教师展示成功的家园沟通案例,或者让教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强化对家园沟通技巧的掌握。最后,出台有激励性的考核制度。对于在家园沟通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幼儿园要加大奖励力度,将这部分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便于其他教师明确前进的方向。
2.教师方面。
教师要结合不同家庭的不同情况明确家园沟通的开展形式。首先,家长会是教师与幼儿家长深入交流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这一契机向家长普及参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情况,鼓励家长积极交流自己的课程建设想法。其次,教师可以定期利用信息化平台向家长推送“家长信”,将幼儿园的最新动态与重要事件告知家长,并向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项和与家长分享教育心得等,指导家长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这对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再次,幼儿园要结合家长的时间举办亲子类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亲子手工等,以此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为家长提供进一步了解幼儿园教育情况的机会。最后,教师可以进行定期家访,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在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为家长提供个性化教育指导服务。
(三)优化家长的课程建设理念
幼儿园课程建设为教师与家长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创造了条件。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建设理念,为家园共育奠定基础,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课程建设、家园共育的理念传达给家长,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与此同时,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有待提升,缺乏良好家庭教育方法的支持,难以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为此,教师要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推动家长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使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与教育技巧,稳步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其次,为了调动家长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幼儿园可以制定“家庭积分制”,将家长在培训学习及家庭教育中的综合表现和幼儿在园的表现联系起来,为表现优异的家长、幼儿加分,并周期性总结家长及幼儿的积分情况,为积分高的家庭发放奖励,以此维护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热情。
再次,教师可以与家长一同商讨、制定课程建设目标,并向家长发放课程建设指导手册,在共同探讨课程建设目标实现路径的过程中优化家长的课程建设理念。
最后,教师指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目前,部分家长只重视幼儿的理论知识储备情况与技能发展情况,而在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方面的关注度不足。这种不全面、不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家长参与课程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教师要引导家长根据幼儿的兴趣喜好、性格特征等选择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关注幼儿与其他同龄幼儿的差异,理性、客观地评价幼儿的综合发展状况,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幼儿的发展变化,共同制定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课程建设策略。
(四)丰富课程建设内容
丰富多样的课程建设内容是提高家园共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师通过向家长、幼儿发放调查问卷和与家长、幼儿深入交流的方式,把握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及发展需要,据此设计多样化、富有层次性的课程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将课程建设的价值发挥出来。例如,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将音乐、舞蹈、美术、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课程建设中,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的幼儿园将“汉服文化”融入课程建设中,设置了“汉服开放日”,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身着汉服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如饮茶、赏花等,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幼儿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幼儿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为幼儿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支持。同时,幼儿园要适当提高实践类活动在课程建设中的占比,为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巩固技能奠定基础。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设计科学小游戏,如“彩虹桥”和“消失的蛋壳”等,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不断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最后,为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参加讲故事或角色扮演等活动,通过多样化亲子实践活动将家长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五、结语
总而言之,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既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也是幼儿园课程活动的监督者与评价者。良好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活动是提高家园共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坚持互动性、目标一致性、平等对话与持之以恒的原则,提高家园共育质量。幼儿园要尊重家长的课程建设主体地位,鼓励教师与家长沟通并保证沟通质量,优化家长的课程建设理念,助力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
注:本文系宁夏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专项研究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融创‘四互四共+X集团化办园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XJKG2213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