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成二 王牧寅
当下的安徽,有一种现象,不知你有没有关注到,就是徽商“回安徽、建家乡”,正在掀起一股热潮,成为一种趋势;“回安徽创新创业”成为徽商们的共识。
他们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们从一份名单说起。
2023年12月11日,一份“2023年度25位影响力企业领袖”名单在朋友圈刷屏。
这份名单是观察中国商业的一个窗口,也是中国商界优秀代表的实力体现。在这份名单中,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榜上有名。
梳理发现,今年来自山东、福建和安徽三个省份的企业家人数最多,都是4位。更让外界点赞的是,这4位徽商“大佬”全部进入了前十位,王传福排在第1,王祥明排在第2,杨元庆排在第8,方洪波排在第9。
拉长时间来看,徽商的表现也十分亮眼。梳理发现,自名单首次发布以来的21年间,有16位徽商上榜,2022年、2023年更是有10位入围。
实际上,在各类商业榜单上,徽商企业家一直都是“霸榜”的常客:2023《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中,徽商企业16家;2023中国企业500强中,徽商企业12家;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200强中,徽商企业9家;2023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50强中,4名徽商上榜;《胡润百富榜》上,广东身家超千亿元的十大富豪中,有4位是徽商;截至2022年底,各类徽商上市企业超过25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徽商企业31家,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一股新力量……
徽商的进击态势,引发外界强烈关注,以至于有媒体用“凶猛”两字来形容,刷爆朋友群。
“霸榜”的背后,是徽商的硬实力。放眼全国,今天的徽商在新经济“风口”上崛起,走在产业发展前沿,积极投身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赛道,创造出许多新经济典型,在经济发展格局中独树一帜。
王传福将比亚迪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李斌创办的蔚来汽车,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性企业;方运舟打造的哪吒汽车,稳居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尹同跃从零起步,带领奇瑞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国内汽车业的佼佼者,连续20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李缜创办的国轩高科,推动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走在全球最前列;余承东将华为问界汽车放在合肥量产交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如今的徽商,已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的“半壁江山”,有人评论说,安徽盛产造车大佬。
除了广泛存在于被称为“工业中的工业”的汽车产业外,多个新兴产业赛道上,也涌现出徽商的身影。
曹仁贤创办的阳光电源,是全球光伏逆变器头部品牌;董经贵创办的雅迪控股,成为“中国电单车之王”;刘庆峰创办的科大讯飞,建设“世界声谷”,成为中国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领导者;刘会平创办的巴比馒头,创造了早餐标准化生产、连锁式经营的新模式,成为中国“包子第一股”;章燎原创办的三只松鼠,以“互联网+”的方式,创造出现象级商品零售……
他們都是各自赛道的领军者。当然,这样杰出的徽商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他们用奋斗开创了一片又一片新天地,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新创奇,成为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
在他们的身上,有许多鲜明特质:坚持产业报国,创新能力强,很多都是新经济的引领者;学习能力强,对标竞争对手,在产业赛道上提速超车;开放视野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的家国情怀深,始终心系家乡,关心支持家乡发展,刮起了一股徽商回归的旋风。
王传福带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项目回来了!
方洪波带着美的新能源项目回来了!
李西廷带着医疗科技产业项目回来了!
……
数据显示,2022年,安徽省亿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650个,总投资1821亿元;2023年前十个月,安徽亿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469个,徽商投资额达1299.7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13.6%。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带着真金白银回到了家乡,还主动当起了安徽发展的“合伙人”,加速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
这在李斌身上体现的格外明显。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斌一直是合肥的高级招商专员,比亚迪之所以能落户合肥,就有着李斌的一份功劳。
不仅是比亚迪落户合肥,到2023年10月,仅在蔚来汽车周边,已有四五十家汽车产业关联公司投资落户合肥。于是,有句话广泛流传开来:“李斌从合肥市政府拿的工资,比他在蔚来领的工资要高。”
简单的一句话,将一个徽商的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比亚迪落户合肥长丰后,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汽车产业链企业汇集合肥,仅2022年就有约350亿元的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几乎每周都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希望前来投资,八成以上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长丰县下塘镇领导说。
也是在比亚迪落户合肥的同一年,王传福又在家乡芜湖无为市,投资了200亿元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配件项目,并且还当起了芜湖市招商的“推介人”。
有了蔚来和比亚迪这两家头部车企的落地,以及李斌和王传福的“招商”,一大批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安徽集聚,加之安徽本土的江淮、奇瑞等整车企业,国轩高科、巨一科技、中鼎控股、晶合集成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共同建立了汽车全产业链体系。
如今,全国每4辆出口汽车中就有1辆“安徽造”;全国每生产10辆新能源车,约有1辆“安徽造”,成功树起了极具辨识度的产业地标,形成了集聚发展的“安徽现象”。
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在安徽十大新兴产业中,都能看见徽商回归的身影。
数据显示,在徽商回归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际到位资金占比近8成,其中就有: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新徽商”华晟新能源徐晓华;人工智能产业,中科寒武纪陈天石;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联想集团杨元庆;食品产业,巴比馒头刘会平……
他们与安徽本土徽商共同投身十大新兴产业,挺起安徽新兴工业大省的脊梁。
这股徽商回归热潮涌动的背后,固然有浓浓乡情的感召,但在市场经济背景和竞争激烈的招商环境下,仅靠乡情引得“雁”归来,已经越来越难。
他们为什么都愿意回到安徽?
一个关键因子,便是安徽日益优越的营商环境。
大家都知道,企业家是用脚投票,哪里的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往哪里建、企业家就往哪里去。
安徽的营商环境究竟如何?
徽商的感受最为直接、理解最为深刻。“我是新徽商,来安徽创业三年零两个月,非常开心。我认为来安徽来对了,安徽是创业最佳的选择、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徐晓华说。
“安徽投资环境变化非常大,在投资建厂的过程中,有问题了,基本上立马就能得到解决。”李西廷说。
“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家乡宽阔的胸怀,真诚的话语。”北京亚信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丹婷说。
越来越多徽商肯定安徽营商环境,点赞安徽的营商打法,特别是省领导顶格推进、顶格协调、顶格服务项目的顶格战法,在徽商圈内口口相传。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彰显对徽商在内的所有投资人的诚意,安徽还专门打造了“投资安徽”小程序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找市长,还可以找厅长,更可以找省长。
在徽商心里,“如果家乡的‘一把手都见不到,心里肯定没底”,因此,安徽从一开始就坚持“顶格战法”,让徽商心里踏实、创业有劲儿。
“在安徽见领导都不难,这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之一。安徽发展得好,我们在外面更自豪,更有力量。”上海市安徽商会会长洪清华说。
但营商环境虽然很关键,还不是决定性因素,毕竟任何一个徽商投资,都要讲经济回报,他们更看重的是投资项目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简单来说就是“能不能赚到钱”。
“回乡投什么?”“投什么能赚到钱?”“哪些产业有投资前景?”……坦白说,很多徽商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顾虑。
面对顾虑,安徽不仅当好项目投资“解读者”,建立由省级领导牵头负责的专班推进机制,逐一编制产业链图谱和双招双引路线图,将政策和服务滴灌到徽商心里最渴望之处;还着力当好“设计师”,精心做好产业布局,助力企业高效融入当地产业链,让徽商回来有钱赚、发展有未来。
“当地政府官员能够深入地讨论行业话题,他们不是局外人,而是帮助企业发展的设计者。”“沟通起来很愉快,能在一个频道上对话。”多位徽商回乡考察后表示。
当然,感召徽商回归的优势还有很多,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内陆腹地广阔、生态资源良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及专业化招商队伍、“以投带引”招商模式等等,徽商所在的行业不同,看中的优势自然也不一样。
但有一点是所有徽商都非常关注的,就是安徽当前的发展态势: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正在围绕打造“三地一区”,加快建设“七个强省”。
大力推动皖北全面振兴,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大手笔建设“科大硅谷”,高质量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一系列大动作释放出广阔的投资空间、市场空间、消费空间和众多创新创业机会。
投资圈有句话,投资趋势,永远不会错。当徽商企业家们拿到了安徽的“邀请函”,都会毫不犹豫回到安徽投资兴业。
“徽商好,安徽才会好;安徽好,徽商会更好。”这是安徽对天下徽商的坚定承诺和诚挚呼唤。
2023年12月20日,一场为徽商“代言”的高端活动—2023徽商助力安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徽商总会成立大会成功舉办,天下徽商云集,成为安徽有力感召全球徽商的生动缩影;同一天,一场以徽商文化和徽商精神为主题的徽商文化思享会,为“新时代徽商精神”和徽商回归作出了新的诠释,让“回安徽,对了!”这句话格外更有热度、更有力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