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创作心得,教你如何写好一篇轻幻想小说

2023-03-03 12:14:41莫笑君
中学生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吴平杨帆幻想

莫笑君

前几期讲了科幻小说的写作要点,今天讲讲“轻幻想”。我一直都特别喜欢“轻幻想”题材作品,这些年也一直在坚持写一些轻幻想题材的校园小说。这次,请允许我王婆卖瓜,以自己发表在《儿童文学》的《最后一封信》为例,和大家分享校园轻幻想小说的写作心得。

心得一:

要素不用多,只找一个“幻想核”

同样是幻想,“科幻”就比较“重”,属于“大幻想”。比如《三体》里,人们要把地球推出太阳系,地球环境因此剧变,人类也因此空前联合,把当前现实世界的发展大环境、大主题几乎整个推翻了;纯粹架空的“大幻想”像“哈利·波特”系列,在完全平行的魔法世界里,“神奇动物”“魔法植物”和各色“咒语”全由作者一砖一瓦重新搭建和设定。这些作品幻想浓度高,与“现实”距离较远。

所谓“轻”,就是和上面的“重”“浓”相反,小说里的幻想元素占比很小,或者说,这些元素在故事里“起作用”的频率并不高。比如,几年前大火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就是一个十分出色的“轻幻想”故事。剧中,没有出现太多“大场面”“大特效”,男主角的“特异功能”除了青春永驻,顶多就是暂停时间或瞬移,而这些本领发挥作用的场景,也多是在游轮、木屋、马路、化妆间等现实场所,并非天花乱坠、天马行空的肆意想象。因此,“轻幻想”之“轻”,关键就在于幻想要素不能过多,最好只找一个“幻想核”。

“幻想核”并不是一个官方概念,在“大幻想”里也很少提(因为幻想“核”太多了,也就无所谓“核”了)。但在“轻幻想”里,这个“概念”对构思故事很有帮助。“核”是“核心”的意思,也就是说,幻想要素最好就控制在一个关键点上,保证整个故事的幻想浓度不过高,同时又能作为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在《最后一封信》里,我的“幻想核”就是一个——“信封”。

我没告诉他们,我有一个可以把信寄给任何人的信封——也是在外婆的床底找到的。

那只信封有A3纸那么大,只要在信纸正文的开头写上收信人的姓名,无需地址,放进信封后10分钟左右,这封信就会消失,出现在收件人的桌子上、裤袋里、床头柜……反正,只要是离收信人最近的、能够被发现的地方,就都有可能。每次寄送的距离越远,信封就会变得越小,直到再也塞不下一封信。

只聚焦于这一个幻想物件,我实现了两个目标:第一,控制了全文的幻想浓度;第二,通过这只信封,我串联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和人物成长——初级阶段,吴平用这只信封仅用来利己,比如接近女生,报复校霸等;升级阶段,吴平用信封帮朋友实现心愿,学会了利他;最终,吴平不再使用这只信封,反而把它作为激励自己的物品,实现了心灵成长。

只设计一个幻想元素,不费尽心思设计出大堆天马行空的物件,幻想小说自然就“轻盈”起来。这个结尾也意在传达,就算现实中有所谓的“神奇”物品,到最后,我们很可能也不再需要,因为成长后的我们已经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去面对这个世界。进一步降低了“幻想”在文中的作用力度,使故事更加落地。

而且,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大大降低了幻想的难度,毕竟,幻想一个元素,可比凭空编造各种新花样要简单多了。这一点,还可以学习《哆啦A梦》,漫画里每个小故事都只聚焦一个道具,道具的使用场景也都和大雄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就是精致有趣的轻幻想。

心得二:

要找对这个“核”,关键看有没有深挖的空间

“轻幻想”故事整体与现实保持一致,但仅仅多了一点幻想元素,就让整个故事变得不同。关键就在于,这个元素要找对、找准,从而四两拨千斤。

怎么才能知道这个元素适不适合作为“核”?就一个标准:是不是能够不断深化、深挖。

《最后一封信》全文7000字,我在写作时主要挖了三层:

第一层:信封最原始的含义,用来寄信。现在中学学校不允许学生带手机,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写信、寄信依然是常见的行为。可如果放在大学、职场里,以“信封”作为“幻想核”的尝试就不那么可靠了。因此,作为中学生在校期间的通讯工具,是信封在文中发挥的第一层作用。

第二层:信封里的信可以寄给任何人。这一层,是幻想的第一个维度。日常中,一个信封只能寄给一个人,可在这里,我给了信封“任意寄”的功能。这就跳脱了每只信封只能用一次的局限,让它被一直使用,伴随主人公一路前行。

第三层:每寄出一次,信封就会缩小,而且,距离越远就缩得越小。这一层,是幻想的第二个维度,也是最关键的维度。

为什么这个想象很关键?背后有两个逻辑:首先,在第一个维度里,“信封”的“任意寄”功能其实无异于“手机短信”,想通了这一点,这个设定就会变得十分乏味,因此,再加一层“信封缩小”的想象,才会让这个想象独特起来。而且发短信还需要对方的手机号,信封的寄出是無需地址的,这就使幻想进一步暗合我们的心理需求,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没说出口的话,就是苦于没有联系方式。其次,不断缩小的信封,最终将装不下“最后一封信”,这就导致信封的使用次数是有限的——

事实上,这是很多小说里常用的“倒计时”技巧。在冒险、幻想等类型故事里,一定会有一个“倒计时”——比如,还有1分钟炸弹就要爆炸了,专家必须在50秒内拆弹;还有1小时火山就要爆发了,必须马上带大家逃出洞穴;还有2天就要开庭了,必须在剩余的48小时内抓获真凶……

正是“倒计时”的存在,情节的紧张感才会油然而生,人物完成目标、达成心愿的动机也会更加强烈。在《最后一封信》里,吴平在一开始不愿意和好朋友分享这只信封的秘密,除了好朋友态度的不可预料,也因为寄信本身是“有限资源”,所以不愿轻易分享。所以,吴平后来同意杨帆的要求,帮他给妈妈再寄一次远距离的信,也足够显示吴平与杨帆的友情。

话已至此,其实“信封”还被我挖掘出了第四层作用:在杨帆的引导下,吴平发现,信封无法给死去的人寄信。

这完全是我的“灵感突发”之笔。构思前期,最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的故事雏形,是主人公用这只信封给自己失踪的妈妈寄信,通过信封缩小的尺寸,来确定妈妈距离的远近,从而完成寻亲之旅……后来发现,“寻亲”话题离校园还是太远了点,于是对整体情节进行了重构。但因为有了这个前期构思,所以写作中突然想到,如果失踪的亲人已经去世,怎么办呢?

信封是万能的,但“给死人寄信”到底行还是不行?反复思量后,我的设定是“不行”——因为,一旦“行”,就会使幻想浓度提升,使“信”的去处难以自圆其说;而设定了“不行”,那么信封的功能就既新奇又合理,还兼具了可以帮人判断“生死”的作用,也就有了后面杨帆得知妈妈还活着,于是重燃希望、努力生活的结局。

所以,要找准校园轻幻想的“核”,首先去看,哪些物品是校园里、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比如,一支笔(它可以记录下所有写过的字,在特定时刻把前一个人写过的内容自动复写出来),一块橡皮(它不是用来把字擦掉的,而是通过擦白纸,把一个人的心里话显示出来),一本笔记本(比如《死亡笔记》),一把伞(只有撑开了伞,天才会变晴;收伞反而会导致下雨)等。找到了这个核,再看能往下挖几层,如果只能挖一两层,那么写个一两千字的小文倒也不成问题,要写出七八千、万把字的轻幻想,至少得挖出三四层深意,才能让你的故事变得曲折动人。

心得三:

幻想很“轻”,请务必让现实变“重”

这里的“重”并不是要让现实“沉重”,而是指轻幻想故事里,幻想之所以轻,目的就是用来服务现实的,故事的主题最终还是要落脚到现实上。

《最后一封信》的核心虽然是神奇的“信封”,但最后,这只“信封”没有用完就退出了——

我没有提关于小禾的事情,只问他:“你妈妈有消息了吗?”

“没有。”杨帆的语调很平静,听不出是悲是喜。

“还没有?”我感到好累,只想大哭一场,“杨帆,真的有意义吗?你也看到了,满怀希望地等待,还是什么都得不到——真的什么都得不到!”

很多年以后,当我终于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办公室,我把那只只够装最后一封信的空信壳摆在了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杨帆说的话又一次回响我的耳畔:

“当然有意义啊,吴平。”电话那头的杨帆似乎微笑了一下,“你要明白,如果有人给了你希望,就不要再埋怨结果。因为满怀希望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现实世界中,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会有结果的,吴平想靠近小禾,希望落空;楊帆想找到妈妈,也没能如愿。可是,“满怀希望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信封给了人希望,这就足够了。很多事情,重在过程,而非结果。这是一句老生常谈,就算没有幻想的外衣,也人人皆知。这就是通过幻想的道具,回归到了现实的主题。

这也是我认为“轻幻想”故事最具魅力的所在,明明是“假的”,读完却又觉得那么“真”。

啰嗦了许多,如果这三点心得能为你带来启发,那就是我最大的荣幸了。让我们一起在轻盈的幻想中永葆写作热情、享受文学之美吧!

猜你喜欢
吴平杨帆幻想
Band structures of strained kagome lattices
Effect of short-term plasticity on working memory
Effects of anode material on the evolution of anode plasma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nse electron beam diode
Effect of carbon nanotubes addition on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Ca3Co4O9 ceramics
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医学前沿(2021年18期)2021-04-14 02:53:06
劫后华夏再杨帆(弋阳腔)
影剧新作(2020年2期)2020-09-23 03:22:12
锁不住的幻想
知识窗(2017年2期)2017-02-10 20:20:22
血染“不出轨保证书”,“武隆好人”婚姻无性
A MODIFIED TIKHONOV REGULARIZATION METHOD FOR THE CAUCHY PROBLEM OF LAPLACE EQUATION∗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