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荧屏的人文情怀,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2023-03-03 13:30芦小米海一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3期
关键词:一介

芦小米 海一

何以中国?何以中国人?这看似宏大的命题,却被一代代青少年反复追问。从家门到校门,从迈向社会到走向世界,这也是我们需要回答的“成长课题”。

2023年《开学第一课》从传统文化、文明探源、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国防教育、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给出了答案的拼图。

回答一:在于器,更在于人。

走进历史的深处,我们看到最早的“中国”二字,被刻在西周青铜器的肚子里;从距今7000多年的宽带纹刻符钵,可以追溯中国古代文字源流的印记;整齐排列在书架的《儒藏》,一个人可能终其一生也读不完……而何为中国?在于器,更在于人。

70年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空军飞行员陶伟驾驶米格-15,与世界头号空中强敌展开生死较量,即将与敌机相撞的刹那间,他于120米处开炮,打得敌机凌空爆炸,打出了人民空军历史上极限近距离击落敌机的经典战例。陶伟说,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一场场大搏杀中,一位位如陶伟般的英雄用血肉之躯搏出胜利的曙光,打出了国威,向世界展示了“何为中国”。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又名“拉索”,在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是人类仰望星空的新平台。拉索的背后,有一位关键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臻。

三十多年来,曹臻一直从事粒子物理、粒子天体物理研究,长期在海拔4000米以上为宇宙线观测研究而奋斗,向宇宙线起源这一世纪之谜发起冲击。高原气候瞬息万变,为了不影响工程竣工,项目团队利用冬季工程建设的间歇,安排部分阵列的科学运行。冒着严寒克服枯水季缺水的困难,曹臻带领团队通宵达旦地投入工作,承受着心理压力和体能考验。

这些工作,使得拉索在建设期间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让过去20年缓慢前行的中国宇宙线研究上了一个台阶,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的时代。

运用示例

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臻及团队历经14年,直面低温、缺氧的挑战以及饿狼扑食的危险,在海拔4410米处的荒无人烟之地,建起世界屋脊上的观天阵列——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致力探索宇宙线起源之谜;神十六航天员朱杨柱说:“如果我上不了天,我就研究上天的东西”,翱翔天际的追求和梦想一直写在他的心里,直到他成为真正的飞行员……他们,其实就是普通的中国人、但也是英雄的中国人。

回答二:于脚下的土地汲取动力。

在绵软的泥土里,我们的祖先耕耘出延续了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的肌体里存有万年前古人类的基因,我们与祖先踩在同一片土地……我们延续着先人创造的文字,儒家思想被刻在石碑上,写在竹简纸张上,“爱他人”的仁爱精神至今塑造着我们的品格。

中华文明不仅体现在博大精深、深厚广阔的文化中,也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武夷山国家公园,被中外生物学家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拥有着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有数千种野生动物的踪迹出现在这里,并且还不断有新物种持续被发现。

而作为我国唯一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也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朱熹在武夷山著书授业长达半个世纪。

在这里,“一溪贯群山,两岸列仙岫”的自然美景,与古闽族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等人文历史交相辉映,延续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以“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发掘和最新研究成果为例,讲述了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历史。

经考证,这具头骨化石处在欧亚大陆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是探讨东亚人类发现和发展的重要化石證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他说:“我们和祖先脚踩在同一片土地上,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非常自豪,这片土地在百万年前就有祖先在繁衍生息,这片土地孕育了文化、诞生了文明,华夏大地养育的人类百万年来连续演化,生生不息。”

运用示例

我们并非孤独的存在,我们与天地相连,我们与自然一体,我们有血脉相融的同胞。这是先人的智慧,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其中,也蕴藏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朴素情感,“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国大义,“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包容与宽广……这也昭示着“何以中国”“何以中国人”的深厚智慧。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给年轻一代提供磅礴的前行动力。

回答三:凝聚青春之力,在时代呼唤中同频共振。

何以中国?看“强国一代”。屏幕中闪过的一张张青涩稚嫩的脸庞,如旭阳杲杲,明亮且耀眼。他们必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会向更高处攀登冲锋。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这是汤一介老先生践行的准则。作为《儒藏》工程的发起者和主持人,70多岁的他率领团队开始了这一工程的编撰工作,寄望于有生之年编纂一部“新四库全书”。而那时的他已查出患有肝硬化,病情反复。10年后的6月27日,已是肝癌晚期的汤一介坐着轮椅出席了《儒藏》“精华编”百册出版发布会。他说:“我想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愿意为这个工程来尽我的力。”73天后,汤一介离世,享年87岁。

在汤一介先生的研究室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旧邦新命”。北京大学副校长、《儒藏》工程项目负责人王博这样理解:“旧邦”指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新命”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通“旧邦”与“新命”,王博接过了汤一介手中的“接力棒”。

魏巧是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姚桥镇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7年,身为土壤学硕士的魏巧和农学博士的丈夫,辞去工作,来到家乡2万多亩的农田上,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数字化农田种植的探索者。在江苏镇江的田间地头,魏巧和丈夫从最初的不被看好、遭冷嘲热讽,一步步把“有知识”变成“干成事”,让万亩农田中“科技感”满满,她还想在这里闯出一条解决“谁来种地”的新路。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与魏巧面对面交流,称赞“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

运用示例

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华民族正处于迈向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王博接过了国学大师汤一介手中传承中华文明的“接力棒”,80后新农人魏巧接过了中国几千年农耕智慧的“接力棒”,歼-20飞行员张威接过了抗美援朝老英雄陶伟手中的“接力棒”。毫无疑问,当代青少年必将是担负起“新使命”的一代,需要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向未来的人们诠释——“何以中国”。

(编辑:王冠婷 关晓星)

猜你喜欢
一介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汤一介:自由的思想最重要
汤一介、乐黛云夫妇的藏书
我的学术兴趣来自父亲从小培养
《我们三代人》
燕南园往事
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先生之风
汤一介:未名湖畔的哲学名宿
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