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颐
马拉松代表着人类身体在奔跑时的能力极限。2022年9月25日,柏林马拉松,肯尼亚运动员埃鲁德·基普乔格以2小时1分9秒完赛,将原本由自己保持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缩短了整整30秒。
基因与环境
1984年,基普乔格出生在肯尼亚西部南迪县的一个传统卡伦金族家庭,他是4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母亲是一位严苛的幼儿园教师,而他只从相片里见到过早逝的父亲。
在他生活的村落不远处,是埃尔多雷特,这个村子曾走出过40多位卡伦金族的世界级长跑冠军。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欧美学者都试图从基因和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有学者认为,卡伦金人修长的下肢、窄而瘦的躯干会帮助他们“节能”,比起其他运动员,他们每跑一公里的耗能可以减少8%。
还有人认为擅长打猎的卡伦金人在追赶动物的过程中,提升了奔跑能力。而终日需要与动物搏斗的生活,也使得卡伦金人格外好胜,这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在竞技运动中的精神属性。
此外,地理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这些运动员的表现。纪录片《为跑步而生——肯尼亚的秘密》中提及,生活在海拔2500米的高原地带,是肯尼亚长跑运动员的优势。在高海拔地区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体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人体的摄氧量也会因此提高。这也加大了他们的竞争优势。
除了海拔,埃尔多雷特也具备孕育长跑冠军的自然条件。在这里,人们可以毫无障碍地俯瞰东非大裂谷,红沙土、森林、草地取代了城市中的沥青、水泥,成为最佳赛道。这里白天的气温常年保持在24℃左右,空气清新,毫无污染,天然松软的红土不仅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极好的减震性,避免伤病,还可以锻炼运动员的小腿力量。
这些都构成了基普乔格成为世界级跑者的基础,但并不是全部。
最美的跑姿
必须承认的是,作为长跑运动员,基普乔格具备相当完美的身体条件。
基普乔格身高约167厘米,体重约52千克,有着解剖学草图上的标准体格。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常年保持在19,全身几乎没有多余的脂肪。
他还有一项强大的能力——根据某科学团队给基普乔格进行体测得出的数据,他的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含量极低——在长距离跑步过程中,跑者需要消耗氧气,因此会持续产出乳酸,这也是运动员运动后变得疲惫的主要因素。
乳酸阈值,是一项用来评定运动员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乳酸阈值越高,同等运动强度下所产生的乳酸就越少,相应的运动表现就越好。普通人的乳酸阈值在60%左右,而像基普乔格这样顶尖的马拉松运动员,乳酸阈值可以达到90%。
此外,基普乔格还拥有被誉为“史上最美”的跑姿。
首先,在跑步过程中,他的脚掌最先落地,这会帮助他更有效率地蹬地,并保持相对较高的步频,略高于每分钟180步;其次,奔跑时,他的膝盖始终保持弯曲,这样当他的脚开始承受压力时,可以得到足够的缓冲。与此同时,他的整个身体始终保持微屈,向前倾斜,这就伸展了他的髋部,增加了他前进的动力。
非常难得,也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跑步时,基普乔格的头和躯干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肩膀没有晃动,这意味著他全程都在以合适的力度控制着腹部核心——在马拉松比赛42.195公里的跑程中,从发令枪响到抵达终点,他几乎能保持完全一致的跑步姿势,这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也需要极强的自控力。
关键的决定
基普乔格能够成为“马拉松之神”,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原本练习5000米项目的他,在遭遇成绩瓶颈时,及时地选择了转向马拉松,就好像一个人站在命运微妙的岔路口,而他最终选择了那条正确的路。在这个选择背后,是一位与他合作了20年的教练帕特里克,以及师徒之间无条件的信任。
谈起基普乔格和其他人的不同时,帕特里克特别强调了一点——信任。最初合作时,他会布置一周的训练计划,让队员自己回去练,很多队员会问为什么,或者擅自调整计划,只有基普乔格会严格执行,从不讨价还价,也从不质疑。
2012年里尔半程马拉松,基普乔格首次亮相,便获得季军。2013年汉堡马拉松,是基普乔格参加的首个全程马拉松比赛,他以2小时5分30秒的成绩赢得第一枚马拉松冠军奖牌。
2018年,基普乔格写了一封信,名为《致年少的自己》。在信中,他这样写道:“帕特里克对于你,将远远不只是一个教练,他会成为你的精神导师、你的生活教练,扮演一个父亲般的角色。他将托举起你,去摘取奥林匹克的桂冠,并创下世界纪录,达到一个年少懵懂的你完全难以想象的高度。”
恒心与耐心
在肯尼亚高原一处海拔超过2500米的地方,帕特里克·桑建立了卡普塔加特训练营,这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
2002年,基普乔格刚来到营地的时候,这里甚至没有自来水。但就是在这里,基普乔格接受了近20年的训练。20年来,他的日常作息几乎是固定的:每天清晨5点前起床,5点50分就开始跑步。一周之内,他和其他营员会进行一次相当于比赛强度的长跑(30~40公里)、几次慢跑、两次核心训练,此外还有每天一次的力量训练和身体调理,以及一到两次的法特莱克训练(赛道上的速度训练)。在这样的规划下,他每周的跑步量超过200公里。
这样的训练生活日复一日。“我总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交易:努力工作。”基普乔格说。
在马拉松迷之间,一直流传着一个问题:“如果基普乔格多参加一些比赛,他是不是会拿下更多的冠军?”自2013年以来,他的参赛频率是雷打不动的每年两场,每两场比赛之间的间隔时间在4~6个月,他从不贪心,也从不急于刷新纪录。留给自己充足的恢复和备赛时间,这也是基普乔格很少受伤的原因之一。
自律
唯自律者得自由——对所有的竞技运动员而言,这是最基本的职业格言。基普乔格亦是如此。
2019年10月,在维也纳,他以1小时59分40秒成为第一位将马拉松成绩带进两小时以内的运动员。这次实验,被称为“159挑战赛”。
赛程结束后,这场跑步的领跑员、经纪人等所有参与者举办了一场大型庆功宴,基普乔格为41名陪跑的配速员颁发了奖杯。在宴会中,所有人都非常兴奋,把酒言欢,只有基普乔格滴酒未沾。在和他们说完一肚子感谢的话后,他独自回到酒店,像往常训练时一样,赶在10点之前沉沉睡去。
科技与极限
曾有科学家经过复杂的计算后得出结论:第一个能在两小时之内跑完马拉松的人,要在2075年才出现。即便在完美的比赛情况下,也没有多少人相信,真的有人可以突破两小时的关口——那是人类的身体极限,难以超越。
为了突破这一極限,基普乔格进行过两次尝试。
第一次是2017年,基普乔格在意大利蒙扎赛道的测试赛中跑出了2小时0分25秒的成绩。跑完后,基普乔格略有遗憾地说:“世界距离我们只有25秒。”
随后,他和团队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准备——这个精密的准备过程,堪称竞技体育项目与当代科技的完美配合。
英利士科学团队将第二次挑战的地点选择在了维也纳普拉特公园的一条大道。这里距离基普乔格在肯尼亚卡普塔加特的训练营只有一个时区,他不用再劳心倒时差,温度和湿度也很理想。
同时,为了让基普乔格脚下获得足够的支撑和平衡感,通过科学计算,他的团队用沥青在路面转弯处创造出了一个10度的旋转角度。这样一来,每一圈能够让基普乔格省下3秒钟的时间,加起来总共就是12秒,这对于他保存体力至关重要。
团队里的科学家罗宾还跟他的助手一起研究了一个风阻最小的跑步队形。他们利用流体力学模组和电脑模型进行了分析,做了跑步者的迷你模型,放到风洞里,并以不同的队形来测试风阻。
最终,他们得出结论,配速员们需要摆出“Y”字形,形成一道屏障,为基普乔格遮挡四面的来风;还有一位配速员会跑在基普乔格的正前方担任“破风者”。在这样的队形下,基普乔格所处的位置会是一个几乎无风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他只需要承受过往比赛中1/6的拉力。
还有专为基普乔格设计的跑鞋,鞋的重量比之前轻了15克,但鞋底变得更厚,“就像一根迷你的弹跳杆”,可以吸收大部分踩在柏油路面上的压力。
2019年10月12日,维也纳普拉特公园,人类对于自己身体极限的挑战又一次开始。最终,即将35岁的基普乔格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成功“破二”,人类首次在男子马拉松项目上跑进两小时。
只是,因为这次挑战并非正式的比赛,且整个赛程过于完美,这个成绩并未被国际田联承认,但这仍然是人类挑战身体极限的重大突破。
热爱
基普乔格“破二”的过程被拍成了纪录片,取名《最后的里程碑》。在整部影像记录中,有一个群体同样不可被忽视。在“破二”的挑战中,先后有41位配速员陪伴基普乔格完成挑战。这些配速员也被称为“兔子”。在挑战开始之前,基普乔格就对所有的配速员表示了感谢,他真诚地说:“感谢你们抽出时间,来帮助我完成这一崇高的挑战,创造历史。这无关竞争,与其他任何事情都无关,这关乎创造历史,关乎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就像登上月球,然后重返地球。让我们一起前往月球,然后再回到地球庆祝。”
在基普乔格的少年时代,跑步是一种选择,一个改变生活的可能性。在基普乔格看来,肯尼亚之所以能够称霸田径界,是因为运动员们将运动视为自己的职业,一份能够赚钱、满足三餐温饱的职业,而绝不是出于兴趣而选择跑步,“我们大部分的运动员来自贫困家庭,所以必须奋斗,必须保持强壮”。
但时间让他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奔跑的源动力:“在生命的旅程中,永远伴随着高潮和低谷,就像马拉松运动中也有很多的挑战。有训练时的伤病、奔跑中的疼痛,当然还有在完成马拉松时发自内心的快乐,每个人要坚信自己体内的能量。马拉松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