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婧铭 采访专家/方锐
图/沈杰提供
民俗故事
上海松江新浜文化所副所长、新浜山歌传承人沈杰介绍说,新浜地区的耘稻山歌源远流长,早在清初,就已初具规模。因此,历史上新滨被誉为“田山歌之乡”。
人人有角色,人人都来唱
新中国成立前,新浜地区的农村几乎都是单家独户种田,一家一户各种自己仅有的几分田地,大部分都是租财主的土地耕种。由于土地少,农活也不多,因此用不了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了。而财主家土地较多,往往会雇佣超工、短工、长工共三十人左右耘稻。久而久之,干活的农民就形成了班子(本地人叫“帮子”),这样也为集体唱山歌创造了条件。新浜的耘稻山歌清一色由男人唱,刚开始由一人或二人以上一起唱,后来发展到多人、甚至十多人一起唱,人人都有角色,不仅可以调节枯燥的劳动,还能消除疲劳。
唱山歌,考验身体素质和应变能力
在如今这个音乐风格多元化的时代,想要培养山歌传承人难之又难。一般来说,一首民歌要唱半天,长篇民歌甚至需要十天半月才可以唱完;一些自发赛歌的活动中,需要山歌班的头歌手们会“汆”“四”和“见花来,买花来”等技巧,这对于演唱者的身体素质和应变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沈杰说,山歌的曲子高音区较多,演唱需要歌声嘹亮,真假声相结合。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曾1年内有3位山歌老艺术家在演唱的时候因为脑溢血逝去,而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也困难重重,不仅要求演唱者会一口流利的本地话,还对本身的嗓音条件有所要求,同时还需要长期对发声和气息进行锻炼。
赛歌,每位演唱者看重的大事
沈杰是新浜山歌现有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位,跟着老一辈歌手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如今的沈杰不仅让新浜山歌为更多人所知,还对山歌进行创新,带领山歌团队拿下了诸多奖项。
与其他山歌不同的是,新浜山歌在发展的路上,演变出一些极具新意的表演形式。沈杰介绍说,赛歌对于演唱者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曾有人在赛歌时因为失误唱错了一句,觉得丢了面子,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发奋苦练,希望可以挽回声誉。一年后的赛歌中,他不仅可以熟练唱完,还可以倒唱一遍,一时间引起了轰动。
新浜山歌音调高亢、旋律起伏,无论词和曲,都具有相当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这不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靓丽点缀,更是上海民间文化的瑰宝。
2021年,广富林公社第八届插秧节上的山歌表演
医眼解读
高血压人群因唱歌导致脑溢血的事情在新闻中经常可以见到。其实,不光是唱歌飙高音,即使是大声和别人嚷嚷或者是吵架、剧烈活动时,都可能发生脑溢血。此时,患者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心脏收缩力明显加强,动脉血压明显升高,动脉血管受到的压力骤然加大。
如果本来就是高血压患者,又没有按时服药,或服用降压药之后血压仍然偏高,同时动脉又先天性存在血管瘤或严重扩张,这时候飙高音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极可能出现血管骤然破裂,发生在颅内血管就会出现脑溢血,患者会突发剧烈头痛、头晕甚至丧失意识,猝死。
大声唱歌,会导致血压升高。对于那些过度劳累、有高血压、精神情绪紧张的患者,在从事剧烈活动后,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发生意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坚持3件事,有助于降低血压:坚持合理饮食,食物尽量清淡,多补充水分;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遵循血压昼夜规律;适度运动有利于放松神经、调节精神。
拓展阅读
人的发声是一种结合了弦乐和管乐发声的气动声学模式,所以有人曾经说过人声是世界上最美的乐器。我们其实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发声更优美、更省力。发声方法分为软起声、硬起声和气息声,最科学的发声方法是软起声。
软起声发声时,声带的震动比较柔软,而硬起声的发声虽然具有爆破力,但是对声带的损伤也非常大。同时,软起声可以在通过加强发声的共鸣起到强化声音力量的同时,减少对肺部的压力。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中气足、嗓子亮。
想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需要避免烟酒、浓茶、冰冷辛辣食物的刺激,避免过度用嗓。另外,平时还可以加强共鸣发声和气息练习:1.通过打哈欠的方法进行暖嗓,可以让嗓子充分放松;2.通过吸管对杯中的水进行吹气,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暖嗓效果;3.唇颤发声不仅可以让唇部放松,也是个很好的让喉部放松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因过度使用或生病导致嗓子状态不佳,就一定要少用嗓,保护好嗓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