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单伟伟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治医师
罗雪珍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
正常女性一生中约有400~500个卵宝宝发育成熟,周期性排卵保障着女性月经有规律地来潮。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宝宝逐步耗竭,直至不再排卵,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随之跌落,但这两种激素可不是一下子“断崖式”下降,刚步入更年期时,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到后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才低到尘埃里。
雌激素和孕激素可是一对“姐妹花”,正是她俩合作默契才能保证月经规律来潮。当卵巢功能下降的时候,这俩“姐妹花”的平衡被打破,两人的合作“闹掰”了,“大姨妈”就越来越“任性”啦!可能来得勤,也可能懒得来,有时候来去匆匆,有时候来了不走,忽而量多如冲,也许点滴出血,总之,那是越来越不可捉摸。当然,也有人“大姨妈”会一下子就“绝迹江湖”,但是这种情况很少见。
李阿姨和陈阿姨都出现了月经滴滴答答,淋漓不尽,都是“任性的大姨妈”,为啥李阿姨安然无恙,陈阿姨却是内膜癌呢?
原来,李阿姨虽然月经滴滴答答,但是妇科检查没有异常,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4毫米,回声均匀,子宫、输卵管和卵巢都在正常范围,所以医生让她暂时观察随访,3~6个月后再来复查B超。
但是陈阿姨不一样,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12毫米,回声不均,她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子宫内膜吸取活检,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样癌I级。医生很快为她进行了微创手术,所幸发现及时,最终结果提示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没有其他高危因素,定期随访就行。
在围绝经期,长期无排卵导致雌孕激素这对姐妹花“闹掰”了,不好好合作了!子宫内膜持续受到雌激素的推波助澜,缺少了内源性孕激素的保护,时间一长,就容易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甚至子宫内膜癌。
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发生于更年期,这类疾病尤其爱与以下情况“团伙作案”:肥胖、不孕不育史;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大量摄入含动物雌激素的补品、他莫昔芬或者有雌激素增高疾病史;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还有胰岛素抵抗状态(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这些情况都是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甚至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此要特别提醒大家,补品千万别乱吃!尤其是成分不清楚的补品!
另外,遇到更年期月经紊乱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通常医生会进行妇科检查,初步判断一下出血来源,B超检查也是必要的。做B超的最佳时机是月经刚干净的时候,但是如果一直有不规则出血,也要尽快来医院检查,不要等到天荒地老!
B超检查如果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或者有异常占位,医生通常会建议行子宫内膜病理活检,取出一部分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来明确疾病性质。
“医生,我都已经绝经了,怎么还会得内膜癌呢?不是说,绝经了就好了嘛!”
“就是因为绝经了,内膜毛病才找上来了呢!”
以上对话是子宫内膜病变专病门诊的常见场景。事实上,子宫内膜癌的平均诊断年龄是60岁,大概60%的子宫内膜癌发生在女性绝经后,原因就是绝经后卵巢彻底“躺平”了!身体里面还有低水平的雌激素在悄悄地刺激内膜,但孕激素已经“跑路”了,没有了孕激素的保护,内膜更容易发生增生甚至癌变!
那么,卵巢“躺平”了,雌激素哪里来的呢?原来,除了卵巢能分泌雌激素,外周脂肪组织也是雌激素合成的重要来源,脂肪组织通过芳香化酶转化卵巢以外的其他组织分泌的雄激素为雌酮,也会刺激内膜增生。所以,肥胖常与内膜癌如影相随,在这里特别提醒:绝经后体重管理非常重要。
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癌表现得相当“佛系”:90%的子宫内膜癌可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后5年生存率能达到95%!而且大部分在变“癌”之前,常常会先表现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但是只要治疗及时,预后都很好。
链接
女性更年期,需要多多关爱
“更年期”又叫“围绝经期”,指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也是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间,我国女性绝经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更年期是一段自然的人生旅程!由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下降或者波动,这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一阵阵发热(潮热)、出汗、易怒、甚至抑郁、烦躁、失眠等。这可不是脾气变差,实际上是激素在作祟!所以,如果您家里有相当年龄的女性,突然出现上述表现,家人们可要记得多多关心和爱护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