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拉·托合提居麦,于 婷,再图乃姆·麦麦提敏,玉苏普·阿布都拉
1.洛浦县气象局,新疆洛浦 848200;2.和田地区气象局,新疆和田 848000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地区,近年来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夏季高温日数明显增加[1]。2015年7月,新疆出现了罕见的高温事件,全疆105个国家站中,有89个站出现高温,55个站高温持续日数位居历史第1位,23个站极端最高气温位居历史第1位[2]。近年来,许多专家对新疆的气候变化、极端事件等进行了大量研究[3]。利用和田地区高温日数,研究其变化规律与趋势,为和田地区预报服务、气候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选择和田地区皮山县、墨玉县、和田市、洛浦县、策勒县、洛浦县、于田、民丰气象站1971—2021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M-K突变检验法等,规定最高气温≥35 ℃为炎热日,≥37 ℃为酷热日,连续3 d以上≥35 ℃高温称为一次连续性高温天气[4]。
图1为和田地区1971—2021年高温日数空间分布图。和田地区炎热日数总计7 485 d,其分布地域性明显,主要由中部向东、西递增,最大值出现在民丰县,共1 275 d,年均25 d;最小值出现在洛浦县,868 d,年均16.2d。民丰县的高温天气日数是洛浦县的1.5倍。
图1 和田地区炎热日数的空间分布
表1是和田地区1971—2021年高温总数空间分布表。≥37 ℃高温日数5 290 d,占炎热日的70.7%;最高值出现在策勒县,为991 d,最小值出现在洛浦县,为613 d。连续性高温共1 139次,策勒县出现最多,为223次,洛浦县出现最少,为122次。全区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墨玉县,为42.7℃。
2.2.1 和田地区平原区≥35 ℃年高温日数变化特征由图2可知,1971—2021年和田地区平原区7站年平均≥35 ℃高温日数为20.1 d,年高温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图3),趋势值为1.068 d/10年(P<0.10);高温日数显现出明显的“多—少—多—少—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高温天气日数最多的年份为(2013年,为37 d);最少年份为(1972年,为5 d)。
图2 和田地区平原区7站平均35 ℃以上高温日数的标准化序列
图3 和田地区平原区7站平均35 ℃以上高温日数M-K检测
2.2.2 和田地区平原区35.0~36.9 ℃年高温日数变化特征1971—2021年和田地区平原区7站年平均35.0~36.9 ℃高温日数为14.8 d,年高温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趋势值为 0.142 d/10年(P<0.10);高温日数显现出明显的“多—少—多—少—”年代际变化特征,高温天气日数最多的年份为(1978年,为27 d);最少数的年份为(1972年,为5 d)。
2.2.3 和田地区平原区≥37 ℃年高温日数变化特征1971—2021年和田地区平原区7站年平均≧37 ℃高温日数为6.6 d,年高温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趋势值为0.52 d/10年(P<0.10);高温日数显现出明显的“多—少—多—少—多”年代际变化特征,高温天气日数最多的年份为(2015年,为15 d);最少数的年份为(1972年,为0.2 d)。
对1971—2021年和田地区平原区7站平均≥35 ℃高温日数突变进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图3),曲线UF在1977—1981年和1983—1987年处于0刻度线以上波动,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1971—1976年和1988—2005年处于0刻度线以下波动,高温日数呈下降趋势。2006—2021年处于0刻度线以上,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曲线UF与UB相交点在2006年,平原区高温日数在2006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1.50,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
从各区域情况来看,皮山县1994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1.09,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墨玉县1993和2016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1.43,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减少趋势不显著;和田市在1981和2006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0.73,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洛浦县没有发生突变,Z值为4.19,通过0.1的显著性检验(Z0.1=2.56),增加趋势非常显著;策勒县1994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3.09,通过了0.1的显著性检验(Z0.1=2.56),增加趋势非常显著;于田县1979和2011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1.05,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民丰县2005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3.34,通过了0.1的显著性检验(Z0.1=2.56),增加趋势非常显著。
对1971—2021年和田地区平原区7站平均35.0~36.9 ℃高温日数突变进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发现曲线UF在1977—1987年和2007—2021年处于0刻度线以上波动,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曲线UF在1971—1976年和1989—2006年处于0刻度线以下波动,高温日数呈下降趋势。曲线UF与UB相交点在1980和2005年,高温日数在1980和2005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0.58,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
从各区域情况来看;皮山县1992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1.93,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墨玉县UF与UB相交点在2017年突变不明显,Z值为0.78,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减少趋势不显著;和田市在1993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0.98,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洛浦县在1993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4.05,通过了0.1的显著性检验(Z0.1=2.56),增加趋势非常显著;策勒县在1980和2011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0.64,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于田县1980和2011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1.05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民丰县1994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2.04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显著。
对1971—2021年和田地区平原区7站平均37 ℃以上高温日数进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发现曲线UF在1971—1989年处于0刻度线上下波动。曲线UF在1990—2009年处于0刻度线以下波动,高温日数呈下降趋势。曲线UF与UB相交点在2010年,高温日数在2010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1.27,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
从各区域情况来看,皮山县1985和2004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0.30,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墨玉县在1993和2016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1.43,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减少趋势不显著;和田市在1993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0.74,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减少趋势不显著;洛浦县2005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420,通过0.1的显著性检验(Z0.1=2.56),增加趋势非常显著;策勒县在1994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2.41,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显著;于田县在2010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2.19,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显著;民丰县在2005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3.33,通过了0.1的显著性检验(Z0.1=2.56),增加趋势非常显著。
(1)和田地区炎热日数总计7 485 d,其分布地域性明显,主要由中部向东、西递增,最大值出现在民丰县,共1 275 d,年均25 d;最小值出现在洛浦县,868 d;年均16.2 d,民丰县的高温天气日数是洛浦县的1.5倍;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墨玉县,为42.7 ℃,出现在1973年7月16日。
(2)和田地区酷热日数5 290 d,占炎热日的70.7%;最高值出现在策勒县,为991 d,最小值出现在洛浦县,为613 d。连续性高温共1 139 次,策勒县出现最多,为223次,洛浦县出现最少,为122次。全区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墨玉县,为42.7 ℃。
(3)近51年来,和田地区≥35 ℃、35.0~36.9 ℃、≥37 ℃的高温日数呈微弱的上升趋势,1.068 d/10年(P<0.10)、0.142 d/10年(P<0.10)、0.52 d/10年(P<0.10),未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最高气温增加不明显。
(4)经对1971—2021年和田地区平原区7站平均≥35 ℃、35.0~36.9 ℃、≥37 ℃高温日数突变进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发现≥35 ℃高温日数在2006年发生突变,Z值为1.50,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35.0~36.9 ℃高温日数在高温日数在1980和2005年发生了突变,Z值为0.58,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37 ℃高温日数在2010年发生突变,Z值为1.27,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Z0.05=1.96),增加趋势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