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慧 ,夏丽娜 ,李育乔
1.漳州市龙文区气象局,福建漳州 363007;2.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福建福州 350001
臭氧(O3)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大气环境污染物,对大气辐射、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O3是NOx、CO和VOCs等前体物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破坏性。O3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复杂过程,它通过氧自由基(HO2、RO2)氧化NO,再经过光解反应,最终形成O3[1-2]。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漳州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攀升,能源消耗增加,大气污染问题备受瞩目。许多学者认为,O3的含量和气象条件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张浩月等[3]在珠江三角洲研究发现,该地区臭氧含量具有显著区域性变化;易睿等[4]对长三角地区的O3污染调查发现,O3浓度与温度、日照呈正比。有研究表明,高温会促使光化学反应加剧[5],从而增加O3。空气中的水分、风速、风向也会影响臭氧浓度。臭氧污染受到多种因素的联合影响[6]。主要探讨了漳州市O3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选取漳州市生态环境局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的O3和 其他污染物监测数据,气象数据为漳州市气象局同期监测的日平均气温、风向、风速,以及相对湿度等地面气象观测数据。
通过Origin软件中的polar contour函数绘制风玫瑰图,利用统计分析法详细分析漳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并探讨它们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联性。
由图1可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范围为8~216 μg/m3,平均值为89.3 μg/m3,集中在50~150 μg/m3之间的约占总量的76.1%。有49 d O3日最大8 h的平均浓度超过160 μg/m3,主要集中在4—10月,以4月和10月最多,分别为12、9 d。O3污染日数不断上升,逐年增加趋势明显,尤其是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出现22 d和26 d。
图1 2016—2018年漳州市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变化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O3小时均值二级标准浓度的最高阈值为200 μg/m3,分析实际监测数据发现,O3小时浓度超过这一阈值的累积时长达84 h。其中,最大值为270 μg/m3,是国家二级标准浓度的1.4倍,超标时段大多在13:00~17:00。
由图2可知,2017年和2018年O3浓度比2016年明显增高,主要原因是2017年和2018年气温异常偏高,降水偏少,呈高温日数偏多、日照时数偏多的特点,非常利于O3生成。O3的月浓度变化呈现2个高峰,有明显季节变化,春季(5月)出现首次高峰,夏季或秋季(8—10月)出现第二次高峰,这与太阳辐射强度、气温高低、光照强度等气象因素相关。
图2 2016—2018年漳州市O3月均浓度变化
O3浓度在春季出现最大值,可能与“对流层顶折叠”现象、对流层上部高浓度O3通过沉降和平流作用向下输送,以及冬季O3前体物大量积聚有关[7]。而夏季和秋季(8—10月),漳州市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较长,有利于NOx、VOCs 等前体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进而导致O3浓度大幅增加。
依据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季节划分,统计漳州市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不同季节和时段的O3小时浓度变化。可以看出,O3浓度与近地面大气的光化学反应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表现为明显的单峰型分布特征。NO2浓度变化则呈双峰型分布,在09:00左右出现首个峰值,这主要是城市交通早高峰所致;18:00后,由于太阳辐射衰减,NO2的光解反应受到抑制,再加上NO与O3的反应也导致了NO2产生,从而使夜间NO2浓度升高。此外,CO的存在也会影响夜间NO2浓度,但由于其惰性较强,对O3的影响相对较小[8]。
根据唐文苑[9]研究,臭氧的日循环可划分为4个过程:夜间NOx的释放、清晨的臭氧抑制、臭氧光化学反应以及臭氧消耗。夜间NO持续消耗导致O3浓度大幅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一般来说,O3浓度在06:00~08:00达到最低值。而08:00~16:00是O3光化学反应的关键时段,这一时段空气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随着汽车早高峰出现,尤其是在汽车拥堵的情况下,NOx、CO等有害化学物质含量急剧攀升,11:00后,受太阳辐射和温度的影响,光化学反应更加活跃,O3的含量在15:00~16:00达到最大,之后随着太阳辐射减弱和气温降低,O3含量逐渐减少。16:00至午夜开始了O3的消耗和沉淀过程,加上下班高峰期到来,新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而夜间近地面沉淀作用又加剧了这一过程,从而使O3污染水平从一天的最高值降至最低值。在齐冰[10]的研究中,O3浓度日变化趋势也显示了相似规律。
2.4.1 气温对O3的影响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11],O3污染情况与气温高低关系紧密。对逐时气温与O3浓度的拟合分析发现,当气温上升时,O3浓度也会升高,而且增长率随着温度越高越明显。
当气温较低(<15 ℃)时,O3平均浓度<80 μg/m3;但随着气温升高,O3浓度显著增加。当气温升至15~20 ℃时,O3浓度开始出现超标现象,超标率达到1.2%。当气温分别升高至20~25 ℃和25~30 ℃时,O3超标率分别达到7.6%和5.2%。当气温处于30~35 ℃变化时,O3超标率达到最高,为8%。此外,从O3平均浓度变化看,当气温低于15 ℃时,O3的平均浓度变化不大,但当气温超过15 ℃时,其增长趋势会变得更加明显,尤其是当气温超过30 ℃时,O3平均浓度会超过100 μg/m3。
O3的超标频率也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Spearman的分析结果显示,气温与O3浓度均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285,且经过双侧0.01的显著性检验,两者之间密切关联,呈显著正相关。
2.4.2 相对湿度对O3的影响当空气相对湿度<70%时,O3平均浓度会显著增加,超过100 μg/m3;当空气相对湿度处于50%~55%时,O3平均浓度将迅速攀升,最高可达120.7 μg/m3,此时O3浓度超标率也将达到20%。空气相对湿度在55%~80%时,O3平均浓度和超标率均明显下降,尤其是当相对湿度>75%时,无O3超标情况。有3个方面的因素对此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水汽会减弱紫外辐射[12],导致光化学反应减弱;其次,湿度增加也会加速O3干沉降;最后,O3的消耗也可通过大气中的水汽反应进行[13]。
2.4.3 风速和风向对O3的影响据严茹莎等[14]研究,O3污染的主要原因是O3富集层的向下输送和边界层的稳定性,阻碍大气扩散。同时,风速变化也可以反映出污染物传播情况,更好地评估空气污染程度,而风向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污染物传播方向。
在风速≤2.0 m/s的条件下,O3浓度均值会随着风速增加而增大,其超标频率也会相应上升(在风速<1.0 m/s的条件下,无O3超标情况)。当风速达到2.0 m/s以上时,O3超标频率明显减少,甚至无超标。这是由于随着风速增加,O3浓度也会发生相应改变:一是抬高了大气边界层高度,从而加强垂直动量输送,使O3从对流层顶输送至地面;二是提升了O3的水平扩散能力,从而减少了O3浓度。因此,在风速较低的情况下,O3以向下输送作用为主,其超标频率随着风速增加而增大;但当风速超过一定阈值,O3将以水平扩散作用为主,其超标频率会明显减少[2]。
分析风向频率的季节性变化对O3浓度影响可看出(图3),春季、秋季和冬季以东南风为主,而夏季以偏南风和西北风为主。一年四季中,在SW-SE方位,O3浓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在S-SE方位,当风速在1.0~2.0 m/s时,O3浓度最高。
图3 2016—2018年漳州市O3浓度变化与风向频率季节性变化关系
此外,夏季的NW方位,当风速在1.0~2.0 m/s时,也会出现O3浓度最高值。冬季漳州O3浓度显著下降,这表明漳州O3浓度升高主要受到东南部、南部和西北部污染源的影响,而北部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却相对较少。
(1)2016—2018年漳州市的O3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光化学污染问题愈演愈烈。研究发现,O3浓度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分布特征。O3浓度在15:00~16:00达到峰值,06:00~08:00出现最低值。
(2)2016—2018年漳州市O3浓度呈明显季节性变化,春末、夏季以及初秋(5—10月)的浓度最高,冬季浓度最低。
(3)漳州市高温低湿的气象条件对O3污染有着重要影响。当气温>15 ℃、相对湿度为50%~75%、风速≤2.0 m/s时,O3浓度显著增加,甚至超标。可见O3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风速呈负相关。因此,气象条件可以作为预测O3污染的重要参考指标,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4)漳州O3浓度在不同风向下有所变化。北风情况下,O3浓度较低。但在东南风或西北风(夏季)情况下,O3浓度显著增加。表明漳州O3污染源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南部和西北部,而北部地区污染程度相对较低、污染源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