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耿彪
(西和县晒经乡人民政府,甘肃 陇南 742100)
乡村振兴战略提倡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以达成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目标。现阶段,在推动城乡协同发展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此,有必要对乡村振兴制约因素和突破策略予以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在新发展阶段,为深入落实“三农”工作,需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提升现代化国家建设水平,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七大方面。
第一,致力于重塑城乡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第二,致力于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
第三,致力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
第四,致力于协调人与自然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乡村发展道路。
第五,致力于发展农耕文明,确保乡村文化更具活力。
第六,致力于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善治目标。
第七,致力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成乡村减贫目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必须与时俱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实现城乡协同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4 个层面。
第一,乡村振兴战略可彰显党中央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担当,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我国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期间,始终以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发展情况为参照,在此基础上,遵循城乡关系发展规律,制定契合现代化国家建设要求的具体战略内容[1]。一直以来,党中央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所有政策皆立足人民立场。我国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民利益备受党中央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第二,乡村振兴战略可推动“三农”问题圆满解决,提升农民幸福感。“三农”问题一直影响着我国农村区域的发展。党中央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时,对“三农”问题进行了全面考量,并将其置于战略目标高度分析,彰显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同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在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第三,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挑战。虽然当前世界呈多极化发展趋势,但仍存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2]。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农产品。基于此,我国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以期增强我国发展内驱力,更加从容面对不同的风险和挑战。
第四,乡村振兴战略可为各国农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纵观西方国家发展现状可知,广大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大肆扩张城市规模、压缩乡村生存空间,可进一步提升国家现代化水平[3]。我国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与这一认知相反,其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经验值得世界其他国家借鉴。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长江上游,是全国范围内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下,西和县优先进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县内各区域文化资源,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4]。
西和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期间,重视县内原有的传统产业,并对其予以扶持,优化传统产业生产工艺,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例如,西和县种植大量花椒树,有着丰富的麻纸生产资源,在政府的强力扶持下,西和县已形成完整的麻纸产业链,麻纸产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5]。
西和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期间,尤为关注科技的作用,积极将科技与农业相融合,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链。一方面,西和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视发展农业、药业和林果业等。另一方面,西和县借助区域内大型企业的作用,培养优秀的农业科技专家,提升县内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加快区域农业发展速度。现阶段,西和县马铃薯、玉米、越冬小麦、油菜和中药材等种植面积显著扩大,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农业专家,为县内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大助力。2022 年西和县不同农作物具体种植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2022 年西和县不同农作物种植情况
西和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期间积极发展旅游业,开发了一系列游乐设施,依托县内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小镇,走上了多元化发展道路。同时,西和县积极推行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例如,修建西和县野麻村文化旅游广场,从整体上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现阶段,西和县产业发展布局得以优化,农业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目标,乡村振兴步伐稳健加快[6]。
西和县在推动乡村振兴期间十分关注产业振兴,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期望以此实现农民增收,推动西和县繁荣发展,但西和县基础性产业匮乏,制约了发展效果。
第一,西和县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品牌效应和产业规模小。西和县有着优越的农业发展条件,土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大,但受地理位置影响,干旱少雨,灌溉情况不理想,部分区域存在严重的土地碎块化问题,难以契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同时,西和县内部普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农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量低。西和县以小农生产为主,农户有着较高的生产自由度,种植的农作物具有多样化特点,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农产品销路不畅,影响农民增收[7]。
第二,西和县工业基础薄弱,未发挥带动经济的作用。从西和县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区域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既影响县内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又限制农产品销路,影响农民增收和财政收入。
第三,西和县文化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不发达。西和县人文和地理环境独特,具有文化旅游业开发价值,但对文化旅游业的开发不充分。近年来,虽然西和县立足自身情况,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但开发范围过于局限,鲜少涉及偏远山村,影响了文化旅游业发展整体效果[8]。
西和县处于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区域内民众思想观念较为滞后,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较低,特别是在农村区域,村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以西和县当前主要的劳动力群体为例,普遍为九年义务教育学历,农业技术水平较低,在农业生产期间对科学技术的应用率较低。
西和县部分农民观念滞后,对新事物的接受意愿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土地流转难度较大,虽然近年来我国已出台政策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但部分农民不愿意配合这一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和县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农民不愿易地搬迁,宁愿生活在交通不便、地理和生产条件差的区域,影响了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
一方面,受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等因素影响,西和县植被覆盖率较低,雨季水土流失严重。另一方面,西和县森林覆盖率低,风沙天气会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增加农民劳动量,为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若想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从产业振兴着手,秉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区域实际,完善产业体系。
第一,合理把控农业生产规模,提升农产品质量,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西和县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缺水问题,优化灌溉条件,开展引流工程,强化水坝水库建设。县内各村在建设蓄水坝和水库期间,要结合本村地形情况,合理储存雨水,用于农业灌溉,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粮食产量。同时,要重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合田块,推行规模化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创造良好环境,创造县内独特的优质品牌,吸引商贩集中收购,拓宽销售渠道。
第二,大力扶持区域内优秀乡镇企业,循序渐进地推进工业化进程。区域内工业发展水平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和乡村振兴效果。西和县要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以工业带动农业,推动两者共同发展。乡镇企业在发展阶段要明确农村发展地域产业的优势,借助区域有利条件,推动企业产业升级。以西和县较为出名的麻纸生产为例,可借助县内优秀的麻纸生产资源,扶持麻纸生产相关工厂和企业发展,打造与麻纸产业相关的企业。同时,企业在发展阶段要积极引进新颖现代的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结合区域内劳动力实际情况,吸纳区域内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加快西和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
第三,重视区域内文化旅游业开发,持续打造旅游品牌,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西和县在发展阶段要关注农业、工业的作用,重视二者的发展,提高对第三产业的关注度,积极发展区域旅游业。区域内旅游业较为发达,将会显著提升该区域知名度,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西和县人文和地理环境具有独特性,颇具旅游开发价值,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区域内文化旅游业。
农村教育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教育可直接提升劳动力文化素质。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提升,区域经济水平会显著升高。当前阶段,西和县若想实现乡村振兴,就需关注人才的作用,重视区域文化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视人才引进,借助现代化人才的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西和县要扶持农村区域教育活动,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为农村区域的孩子提供优越的受教育条件。同时,西和县要出台优惠政策,最大程度留住区域内人才,避免人才外流,使人才更好地为本县乡村振兴贡献智慧。
西和县部分农民不愿接受新事物的原因在于其视野狭窄、缺乏见识,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习惯了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西和县农业生产部门在日常运转中,要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农民前往优秀的农业生产基地参观,通过具体的生产实践使农民转变思想、增长见识,促使其在后续农业生产阶段主动转变经营方式,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西和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期间,要关注区域生态建设,提升生态水平,创造幸福乡村。一方面,要扩大区域内植被覆盖面积,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要大面积植树造林,利用树种构建防风墙,减少恶劣天气出现概率,降低其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在增加植被覆盖率方面,应结合西和县具体环境,大面积播撒柠条子、苜蓿等种子,扩大植被种植面积,为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场地,改善区域生态面貌。在植树造林方面,要结合甘肃省干旱少雨和冬季寒冷的特点,尽可能种植耐寒耐旱的树种,提升树种成活率,确保植树造林质量,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打造舒适宜居家园。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推动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提升我国经济水平的有力武器,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文章在阐述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通过西和县具体的乡村振兴实例,分析制约乡村振兴的因素,即支柱型产业少,农民增收困难;人才资源匮乏,文化素质偏低;农民观念落后,改革备受阻碍;生态环境脆弱,影响家园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的突破策略,即完善产业体系,拓宽增收渠道;关注文化教育,重视引进人才;科学引导农民,推动政策落实;强化生态建设,创造幸福乡村,期望提升我国乡村发展水平,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