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修辞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路径探究

2023-03-01 14:14张雪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传播

张雪

摘 要:中医药文化的共情修辞传播契合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诉求,有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知识创新和人文交流,亦可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基于共情修辞的诠释,阐述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深层意蕴和镜鉴。从情感表达、故事叙述和观点辩证等维度探索共情修辞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范式,以共情修辞的目的、策略、视角和原则等为切入点,提出提升凝聚力和说服力,借助多元化全方位的平台推广,强化感染力和影响力以及增强普适性和适应性等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共情修辞;中医药文化;传播;说服力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12-0045-04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医学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重要文化体系,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于人们的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海内外相继掀起“中医热”,其“辩证论治”等中医健康养生理念已经得到国际社会民众的广泛认可。慷慨善良的中国人民愿意将文明精髓——中医药与他国人民分享,也是中医药发扬光大的挑战和机遇,任重而道远。因此,中医药文化融入我国国际化过程,这是让世界各国认识中国文明的重要路径,也是展现中国文明自信的重要方式。让世界人民正视和接受中医药文化既是传播也是修辞的问题。基于共情修辞理念,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将成为情理交融的修辞行为,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拓展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推广中医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新思路与新范式。

一、价值意蕴考察

(一)共情修辞

共情是一个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复杂的过程,亦是一种能够意识、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主要包括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情感共情用以识别情绪和知觉,更深入理解、表达和调节情感;认知共情则强调在认知层面尝试理解他人想法、意图和推理方式,具备一定的社交心智和心里洞察力。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两者早已相通相融,调节着人类对理性与情感的运用[1]。通过共情,可以增强沟通效果,产生共鸣,预测行为需求,建立良好关系并增进亲密度。修辞是一种修饰语言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地运用词语、句式、语法结构等手段,赋予语言以美感、情感和表现力,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艺术效果,修辞学作为一门研究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为共情修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修辞学中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技巧,如排比、反问、修饰等,这些手法在共情修辞中被广泛应用。通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作家或演讲者可以更加生动和感人地表达情感,让读者或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从而引发读者和听众的共鸣和关注。基于共情与修辞的人际交流特点,不同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念,本研究较为认同的修辞理念是在修辞目的驱动下,修辞者有意识地与受众感同身受,进入共情状态,从而设定并选择修辞策略的机制[3]。

(二)共情修辞与中医药文化传播

共情修辞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增强受众的情感共鸣、文化认同感,提升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度,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共情修辞通过运用情感化的修辞手法,能够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如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通过描绘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患者康复故事以及传统医师的精神等,能够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对中医药文化的关注和认同[4]。此外,共情修辞能够深入人心,得到受众的认同和共鸣,因此可以通过讲述中医药的源起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联系,让受众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医药文化,增加对中医药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共情修辞往往运用直观、生动的表达方式,可以传递柔性理解,能够使中医药的概念和理论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如通过使用比喻、故事、情景等修辞手法,将中医药文化中的抽象概念、复杂理论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中医药文化[5]。共情修辞通常以情感为媒介,能够增强信息的记忆和传播效果。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通过运用共情修辞,能够使中医药知识更加生动鲜活,易于被受众记忆和传播,从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二、共情修辞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探索

共情修辞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实践探索,是指通过共情的修辞手法,将中医药文化传播给更广大的受众群体,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具备一定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一)情感表达

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共情修辞被广泛应用于有效表达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引起受众的兴趣和情感共鸣,从而传递医药知识、治疗经验和人文关怀。中医药文化较为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共情修辭则常常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具体的描述。例如,中医药理论中常用到的“阴阳”概念可以通过共情修辞进行情感表达。通过比喻,可以用太阳和月亮的关系来解释阴阳之间的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通过拟人,可以将阴阳形容为两个相互呼应的人物,“阴柔而静如月,阳刚而活似阳”,用以表达阴阳的特性和相应的治疗原则。通过象征,可以用黑白等颜色及符号来代表阴阳。共情修辞还可以通过色彩丰富、具有感染力的情感词语,如神奇、平衡、温暖、和谐等来描绘中医药治疗过程中带来的愉悦感受和心灵上的满足。

(二)故事叙述

通过共情修辞技巧,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故事叙述中,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价值观念和传统观念。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病例、医师的经历或民间传说等方式来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受众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好奇。例如,《中医药文化之旅》微电影,采用故事叙述的方式,通过一个身患重病的小女孩和一位懂得中医的老医生的相遇,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和力量。通过共情修辞手法,刻画了小女孩和老医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成长,引发观众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再如,《神农百草经》中关于石斛的记载:传说神农尝百草,发现石斛具有补虚益气、滋补肺肾、益精壮骨等功效后,对这种草药产生了深深的感动,将其描述为“长如蓬草,茎实而多节,如人之脊骨;其叶生如鸡之羽;根如牛舌,上有须下生须”,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直观了解了石斛的形态,更激发了读者对于石斛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三)观点辩证

共情修辞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还可以帮助受众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中的观点和理念。通过运用共情修辞的手法,可以将中医药文化中的思想观点与现代科学知识进行结合,呈现出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的观点。例如,《中医药文化之旅》微电影在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同时,通过共情修辞手法对观众进行思维启发与引导。通过情感共鸣和情节推进,微电影渗透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和观点,引发观众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思考。通过描绘中医药治疗慢性疾病的效果,以及塑造医生治病救人的形象,强调中医药的整体观念、个性化治疗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提高观众对于中医药的认知。其中,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这与现代科学中的系统生物学和综合医学的思想相契合,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复杂性,针对个体化治疗需求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中医药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节身体的平衡状态,与现代科学中的健康管理相契合。

三、共情修辞视域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传播中医药文化旨在增强文化认同感,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本身已蕴含了全人类发展共情性理念[6],故由共情修辞的目的、策略、视角和原则等维度出发,提出由内而外,内容与形式有机融合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一)结合共情修辞目的,提升凝聚力和说服力

作为修辞行为的起始点和驱动力,在共情修辞中修辞目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力和生命力[7]。基于共情修辞,传播中医药文化要以精确而合理的修辞目的为指导,修辞者可以做出有效的修辞选择。微观目标应确立为接受和认同中医药文化,后续的宏观目标应该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凝聚力和说服力为主。具体而言,首先,共情修辞可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中医药文化源遠流长,涉及丰富的理论体系、医学知识和疗法方法。通过巧妙应用共情修辞目的,通过情感表达及故事叙事等易于理解、贴近生活的方式,将复杂的中医医学概念和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受众建立起对中医药文化的正确认知。其次,共情修辞可增强受众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度。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特殊性和专业性,往往被普惠性受众所忽视或误解。运用共情修辞之观点辩证,可以将中医药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健康需求相结合,让受众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实际应用和益处,引发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果。最后,共情修辞可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亲和力和说服力。运用共情修辞之情感表达,通过温暖、亲切的语言风格交流沟通,使受众产生共鸣和信任感,从而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打破语言障碍、缩小知识差距,使受众更容易接受和接纳中医药文化的观点和理念,提高传播的亲和力和说服力,进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优化共情修辞策略,借助全方位平台推广

秉承共情修辞的原则,持续优化共情修辞多方位的策略,应在传媒和网络平台上推广中医药文化时有效地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增强兴趣和关注度,进而提升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果[8]。其一,利用情感共鸣传递价值观。通过传媒和网络平台,通过故事化的方式,讲述中医药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影响,还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真实的情感表达,传递中医药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如尊重自然、平衡身心、注重预防等,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和认同。其二,打造亲切的形象代言人。选择具有亲和力和受众认同感较强的形象代言人,通过其言行举止展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如此的代言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受众考虑,分享实际的应用案例,加强共情效果。其三,构建互动交流平台。利用网络平台的特点,建立中医药文化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开设专题讨论、在线问答等形式,与受众进行直接互动话题,分享中医药知识,促进受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9]。

(三)假借共情修辞视角,强化感染力和影响力

以共情修辞的不同维度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可帮助增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更多受众深入参与和体验中医药文化,从而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影响。首先,倾听和关注受众需求。应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兴趣和关注点,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倾听受众的声音,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建立与受众的密切联系,增加传播的感染力。其次,采用正面情绪和激励效果。通过传媒和网络平台传播中医药文化时,积极运用正面情绪,如希望、喜悦、鼓舞等,激发受众的积极情绪和动力。通过温情、感人的形象、文字和音乐等手段,营造饱满的情感氛围,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感染力。最后,利用观点辩证,与当下热点话题及现代科学有机融合。将中医药文化与当下热点话题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探讨中医药文化在解决问题、促进健康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引起受众的共鸣和思考。譬如,在健康养生、环境保护等领域,探讨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和参与。

(四)坚持共情修辞原则,增强普适性和适应性

尽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但共情修辞所强调的情感共鸣、关注受众需求和包容多元文化等原则具有普遍性。因此,秉持共情修辞原则,积极引发受众思考和共鸣,提出深入有趣的问题、引发受众思考,通过引发情感共鸣,能够跨越文化差异,触动人们内心的共同情感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关注。无论文化背景如何,受众都具有情感需求和共通的情感体验,运用共情修辞手段,打动受众的心灵,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共情修辞注重深入了解受众需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和兴趣也会有所差异。通过针对特定文化背景的受众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其需求和利益,坚持包容多元文化的原则,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容,增强受众的参与和认同[10]。此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于故事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可以优化策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受众喜好,进行故事的编排和呈现,以增加与受众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參考文献:

〔1〕〔3〕〔7〕李克,朱虹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基于共情修辞理念的探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0-11(003).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4〕崔为.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的重构[J].社会科学战线,2021(12):25-31.

〔5〕杨翼龙,张其成.符号与象征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的探讨[J].中医杂志,2023(02):109-113.

〔6〕李克,籍天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对外传播的共情修辞路径[J].对外传播,2023(06):40-43.

〔8〕张星.“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研究——评《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6)》[J].新闻爱好者,2019(08):40.

〔9〕常玉倩.“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策略——以《中医文化关键词》为例[J].出版广角,2020(06):62-64.

〔10〕李克,朱虹宇.共情修辞视域下的国家外部认同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10-118.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Explo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Dissemin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Empathy Rhetoric

ZHANG Xu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Ningxia 7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ulture through the lens of empathy rhetoric is in line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spiritual and material development of TCM's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It is beneficial for promoting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as well a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CM culture.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empathy rhetoric, it elaborates upon profound implications and reflections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TCM culture. Exploring the paradigm of empathy rhetoric employing in TCM cultural dissemination from the dimensions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storytelling and dialectical viewpoints, this approach aims to propose effective ways to disseminate TCM culture, such as enhancing cohesiveness and persuasiveness, spreading via diverse and comprehensive platforms, strengthening appeal and influence, and promoting universality and adaptability, in virtue of the purpose, strategies, persp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empathy rhetoric as starting points.

Keywords: Empathy Rhetor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Dissemination; Persuasiveness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传播
医学类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
“两微一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