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征 (江苏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015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1]144早在1929 年12 月,毛泽东在给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中就鲜明指出:调查研究是纠正主观主义的科学方法。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更是对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做了深入论述。1941 年8 月,我党印发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指出“调查研究”是反对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法宝,党内许多同志,还不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真理[2]360。毛泽东在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像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3]233他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190。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23 年3 月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法宝。
大兴调查研究,就是要使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接地气”,就是要使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关联,就是要使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相协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矛盾观、真理观和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实践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4]369的现象。大兴调查研究的基本立场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调查研究的目的,一是要知晓人民群众的急、盼、愁、怨,只有知民情、懂民意、顺民心,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好;二是要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教训,深入理解我国社会发展要求,洞察社会发展现状,这是把握历史前进方向,优化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三是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获得智力和情感支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毛泽东曾经讲,“要争取和依靠农民,就要调查农村”[5]133。同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不懈奋斗,也要深入调查研究。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期盼究竟包含哪些内容,也需要我们调查研究。主动调研、亲自调研、务实调研,是进一步加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防止形式主义和抵制官僚主义的重要途径。调查者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端正人民立场,谨防“保面子”“保政绩”思想作祟,歪曲调查结论、筛选于己有利的调查对象,掩耳盗铃,甚至指鹿为马,而要以保人民利益,保人民发展为要。
尊重客观规律、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毛泽东在中共湖南省委1959年3月关于执行郑州会议指示给中央的简报上写的批语指出:“调查研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3]26他还深刻指出:“有同志要问:‘十样事物,我调查了九样,只有一样没有调查,有没有发言权?’我以为如果你调查的九样都是一些次要的东西,把主要的东西都丢掉了,那末,仍旧是没有发言权。”[2]38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6]。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见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我国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形势时指出,要“相机抉择,开准药方”[7]235。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深入调查才能抓得准、抓得稳。新时代我国发展进程中仍有许多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必然要求我们在抓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基础上,实时调整宏观调控思路,制定方针政策,调整优化政策体系结构,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命中靶心。如在面对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确定结构性是其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侧,就能够避免深陷积累过剩、透支过大的情况;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有明确的认识,这是解决发展中其他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不调查、不研究,蒙混过关、闭目塞听,这是无视矛盾的真实存在。“事物往往就是这样,越怕事越容易出事,越想绕道走矛盾就越堵着道。”[8]530矛盾的客观性也要求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当然,深入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发现矛盾、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发矛盾、放任矛盾、渲染矛盾,要把科学的矛盾观与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毛泽东认为,调查不能只是走马看花,还要下马看花,要解剖两个“麻雀”[5]13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4]23获得真理性认识是科学实践的前提,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亿万中华儿女的幸福生活,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允许出现系统性风险和颠覆性错误。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们不断修正错误、发展真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4]25他还指出:“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4]26一方面,大兴调查研究,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事物的本来面貌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另一方面,有了调查也不一定有发言权,调查研究还要与时俱进,世情、国情、民情在不断发展变化,调查研究也不能一劳永逸。从这个角度看,调查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不是一时之兴,而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和执政手段。“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9]坚持调查研究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观。坚持调查研究也要防止狭隘经验主义作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摆老资格、宣扬狭隘的经验,只有简单的调查,没有深入的研究,也是会犯错误的。主观符合客观是一个过程,通过一两次调查研究就以为获得了真理的全貌是形而上学的。因此,调查研究不但要全面,也要持久。
实践永无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10]他认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4]9。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实践策略、实践方式,审慎对待我们的实践结果。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不但要正确地认识世界,而且要科学地改造世界。调查研究是在实践中规避“拍脑袋做决策、拍胸脯下保证、拍屁股溜之大吉”的重要举措。第二,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劳动群众自我解放、自我发展的事业。因此,“要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4]16。第三,实践和认识的交互循环、螺旋式上升,归根到底是要促进实践的不断进步。“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4]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永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力、引领力,就要通过不断地调查研究,推进实践和认识的更新发展。调查研究中要深入事物的规律,深入人民群众的利益基础,深入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防止把调研“感觉”直接转化为决策依据,防止轻易否定实践的成果。
可见,从理论上看,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矛盾观、真理观和实践观的必然要求,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起点上,更加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需要。
任何社会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潜蕴于其中的价值指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其主旨价值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发展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严防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行动价值则是明显的问题导向,强化行动的指向性、实效性,直面问题所在,一桩一件地解决问题,求真务实,严防形式主义。经济价值则是以效率为中心,不浮夸、不冒进,不搞形象工程,追求实绩和实效,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更加公平,又要更有效率。大兴调查研究的社会价值则是在全社会形成实事求是、务实进取、朴实纯粹的社会风气。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人的作用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在历史唯物主义产生前,唯心主义在人民群众和普通个人的社会历史作用问题上坚持英雄史观。历史观是社会活动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础,唯心史观所坚持的英雄豪杰的绝对权力,在历史活动中展现了个体思维活动和主观意志的无所不能;唯物史观则在坚持个人创造历史的真实性原则之上,不但描绘了历史的实践生成画卷,而且锚定了实践主体的人民性。调查研究无论作为实践指向的未来领域,还是实践经由的现实事件,更或许是实践展开的前置条件,都将人民的现实状况、未来愿景、生存处境作为对象性活动的场域。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7]526-527。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以实现个人的更好生存(亦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调查研究的核心内容,既展示人民的历史主体性,也激活人民的历史主动性。调研者不是高居于人民群众之上的“精英”或“统领”,而是来自人民群众又复归人民群众的党员干部,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维护者。如果撇开阶级性和利益归属去谈调查研究,就会使人们陷入价值真空状态(或所谓的“价值无涉”),以“科学性”为由掩饰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纵容。
行动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人们对行为结果意义的确认和确信。意义确认是行动结果事实上已经呈现出来的符合人们心理预期的样态,而意义确信则是基于意志自由而对事态发展的理性估算,作为价值追求本身所包含的精神激励。在意义确认的层面,“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8]58。这是对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是否符合人民群众期盼和诉求的确认。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工人阶级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满怀完成这种使命的英勇决心,所以他们能够笑对那些摇笔杆子的文明人中之文明人的粗野谩骂,笑对好心肠的资产阶级空论家的训诫。”[11]这种使命感就来源于意义确信,或者它本身即是意义确信。从行动逻辑的角度看,调查研究既要追求意义确认,也要体现意义确信。前者指的是对我们已经付诸实践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价值验证,以期保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保持内在的高度一致;后者则是对那些尚未经由实践检验的理念、方针、政策,作出合理的价值评估。由这两个方面可知,问题乃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指南。直面问题、深入问题,在价值确认和价值确信的双重构建中推进认知进步和实践发展,就必须“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没有样板可循、没有先例可学,当今世界各国关系复杂、国际问题频发、全球思想驳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能出现系统性风险和颠覆性错误,那将是国家和人民无法承受的灾难。大兴调查研究,就是“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1]82。调查研究的基本经济价值就是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以效率为中心,降低风险、减少代价、增加效益、突出效能和质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合理布局、提高协调发展能力、创新驱动能力、综合开发能力。当今,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外矛盾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和难预测性,调查研究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总要求寻策问道。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就是要减少和降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风险和代价,实现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发展。而在调查研究与高质高效发展中,必须借助于科学、有序、精准的宏观调控体系。从这方面看,调查研究既能够提高政府行政的效率,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又能够增强经济运行的效率,提高经济发展韧性和风险抵御能力。无论是提高行政效率还是经济效率,都是调查研究的经济价值所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减少国家、地区、社区、人群中的内耗,削减无效和低效的资源支出和挤占,破除经济文化政策等的供需错配问题,必然通过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才能实现。
改进调查研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之一。《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也强调开展调查研究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12]。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毛泽东曾经说:“‘瞎子摸鱼’,闭起眼睛瞎说一顿,这种作风,是应该废弃的了。”[2]248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民意民愿,将增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同人民的现实处境、现实需求、现实困难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7]72。毛泽东曾在其起草的中央指示中说道:“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3]167有些所调的社会精英越来越脱离群众,变得不食人间烟火,这已经成为一种广受诟病的社会问题。少数党员干部从来不愿意深入基层、真切了解基层百姓生活状态,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这严重挫伤了干群关系,也在社会中造成阶层和观念的撕裂。以党的作风建设引领社会风气建设,也是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攻坚克难和系统思维,直面社会矛盾、直奔发展主题,疏通卡点堵点,降低代价、化解风险,既要关注国家政治文化命脉问题,也要关注民生琐事和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盯紧跟紧老大难问题。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其主旨价值、行动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绝对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13]大兴调查研究对实践方向的把握(实践的社会属性问题)、实践起点的确立(实践的历史方位的确认)、实践活动的推进(实践动力问题)和实践优化(实践主体的自我革命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正是这一系列的环节构成了现实的实践活动本身。
实践的前提是明确方向。人的实践活动就是创造价值的活动,人们通过对象化活动的物化结果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使主体价值得到社会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前行就是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发展这种属性所包含的物质要素、文化要素、社会要素、政治要素、生态要素等。从实践主体的主动性来看,实践活动是一种自为的活动,它有意识地为特定价值体系增添内涵要件和显示特征,这种导向性即是实践的方向。实践方向是由实践的主旨价值所决定的,也是实践的社会属性,即这种实践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在从事社会治理和领导服务工作时,“有的对待上级部署囫囵吞枣、断章取义,执行上级决定照本宣科、等因奉此,或者照猫画虎、生搬硬套……完全不顾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4]369。说到底就是因为他“没有方向感”,没有正确的立场和原则,因而唯书,唯上,却不唯实。其重要原因是他没有唯实的底气和本领,不敢担当,也无能担当;唯书,唯上则可以回避责任、施行懒政庸政。实践方向确定的途径是什么?那就是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群众笑了,就说明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是老百姓所需要和拥护的;反之,我们就要下力气整改。不去亲身实践、实地调研,只听汇报、只看示范基地是不可能获得真知灼见、不可能激发真情实感的。大型企业集团提供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对下一步深化改革的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社会矛盾体系的内在结构性和系统性则要求党员干部认清形势,尤其是要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前进方向。这就需要更多了解基层社会人民的生活状况,做好基层人民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
实践的起点是科学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前,党内还存在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的现象,有些党员干部的特权思想依然没有肃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14]5。形式主义忽视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官僚主义在管理决策中容易导致主观主义,个人权力凌驾于集体决策之上;享乐主义使领导干部懒于亲自调研、亲自撰写调研报告,把调查研究搞成休闲活动;奢靡之风助长“盆景式”调研,上级只盯“样板”和“示范”,下级忙于变相奢侈招待和建设应景标志。这样的调查研究,对于科学决策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遗症”[4]36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起点,乃是基于现实的科学决策;没有调查研究,就不能取得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决策依据,就是确定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问题,它标志着中国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在全球格局中所充当的角色,以及中国在这一阶段和在这一格局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自我突破的空间。因此,历史方位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定位。然而,宏观历史定位必然体现在微观社会现实中。离开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不但在历史演进的理论上会陷入虚无主义,现实决策亦会近乎虚构。
实践的推进依靠果敢行动。马克思说:“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15]人是唯一以社会性作为自己基础和属性特征的存在物。社会不能自动生产作为人的人,人也不能自动生产社会。使人成为作为人的人,也使社会成为人的社会,是人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活动。人的终极意义上的使命和价值,是通过若干具体任务和具体活动来展现的。只有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的具体领域建立全面的社会关系和有效的社会联系,人们才能清晰地确定自己的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或人的意义)成为实践的动力源泉,它构成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启动系统和重要支撑。主观能动性就是在社会价值系统与对事物本身的规律性认识相统一的基础上被激活的。毛泽东说:“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16]他还说:“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来自实事求是。”[3]197在人的社会价值之客观性方面与事物本身的客观性方面具有的相互涵盖的范围,就是人们自由自在活动的空间。对党的治国理政而言,避免盲目性就是要深入、及时地认识那些未被认识的未知王国,去调查、去研究,从其中寻找到它所固有的内在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服务。党员干部如果没有调查研究、没有科学有效的调查研究,就不能认清客观规律与价值追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自觉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事业相互融通,从而导致行动上的顾盼徘徊、犹豫不决。
实践的优化需要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就是自我革命[14]14。自我革命就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实践中,就是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优化实践方案、方法、策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调查研究,一是面向未来贯彻中央方针政策、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方案、起草国家发展意见建议,二是面向既往检视治理水平和执政能力,检验政策措施是否实现既定目标。两者都以发现问题真谛、发掘事情真相、揭示事物底层逻辑和规律为前提。自我革命的本质就是修正错误、发展真理,从完美的理论设计走向不完美的现实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之上。妨碍自我革命进程,影响实践优化的主要因素,其一是盲目自信、骄傲自满,“有的官气十足、独断专行,老子天下第一,一切都要自己说了算,拒绝批评帮助,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4]369。其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共产主义的意志不坚定,文过饰非、闭目塞听、遮遮掩掩、蒙混过关,其目的就在于欺上瞒下,其根源在于将位置看得比本职更重要。其三是自我陶醉、麻痹大意,乐见“报喜”、拒斥“报忧”,不问人间疾苦、单享歌舞升平。其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原理、方法不理解、不掌握、不运用,没有科学思想武装头脑,等等。必须抛弃上述错误,通过理论检视、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扑下身子、扎实调研。习近平总书记说:“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7]52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实践环境变幻莫测、发展趋势尚不明朗、国际竞争错综复杂,“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真实情况了然于胸”[1]190,以新的理念指导新的实践,以新的实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发展、取得新的成就、跃上新的台阶。
新时代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整顿作风、塑造形象、纠正错误、解决问题、发现机会,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过程中更好聚气、聚神、聚劲,在调查研究中树立优良作风、塑造良好形象、创造伟大业绩、发现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6]。有些党员干部要么不搞调查研究,看问题、做决策完全依靠主观臆断;要么不扎实搞调查研究,走走形式、做表面文章;要么不会搞调查研究,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工作重点、瞄不准工作重心,只有苦劳,没有功劳。这些都是与科学的调查研究不符的。在党员干部中大兴调查研究,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理解调查研究在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改善作风,通过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加固党群干群关系,彻底清除官僚主义做派;三是要改进思路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面向真问题、提出真方案、推进真实践,与懒政庸政划清界限,与形式主义和狭隘经验主义彻底决裂,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服务水平。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不但要大兴,也要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