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森苗 张淑文 王世福 郑锡良 戚行江
关键词:杨梅;新品种;早鲜;早熟;耐低温
中图分类号:S667.6 文献标志碼:A 文章编号:1009-9980(2023)01-0183-04
杨梅(Myrica rubar Sieb.et Zucc.)为杨梅科(Myricaceae)杨梅属(Myrica Lour.)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果实初夏成熟,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其优良品种大多数为中熟及晚熟品种,晚熟品种易受到南方“梅雨”危害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以培育早熟、优质、抗逆为育种目标,开展了早熟新品种选育工作,2008年在杭州萧山区进化镇早色杨梅种植区发现成熟期早且一致、果实均匀、风味独特的变异株,经过多年植物学、生物学、果实经济性状观察鉴定,表现稳定、一致,经分子生物学亲缘关系鉴定确认其与早色亲缘关系较近。2019年1月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CNA20170495.9),品种定名为早鲜(图1)。
1选育过程
早鲜是2008年在杭州萧山区进化镇的梅山休闲农庄杨梅种植区发现的早熟优良变异单株。2010年在早色大枝上采用全树嫁接方式高接该变异株;2016-2018年对母树及高接树观测,进行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果实经济性状的调查。经过多年系统观察鉴定,早鲜杨梅早熟性好,成熟期一致,平均单果质量比早色增大9.64%,果实均匀,风味独特。
2主要性状
2.1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成熟期早,比早色提早5~7 d。果实圆球形,无果蒂凸环,完全成熟时果梗与果实易分离、果梗留枝,果面呈深红色,肉柱先端为圆钝形,缝合线浅。果型大,平均单果质量13.99 g,最大可达16.06 g,果形指数1.02,可食率91.1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54%,总糖含量8.46%,可滴定酸含量1.09%,柠檬酸含量1.05%,维生素C含量59.88mg·1009,黄酮含量1.52 mg·g-1,多酚含量1.82mg·g-1,果实味甜中带酸,带有其独特的鲜味(表1)。
2.2植物学特征
长势健壮,树势较弱,圆头形或开心形,枝梢分布稀疏,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叶片长10.1 cm、宽3.0 cm、厚0.18 mm,叶色浓绿,呈窄倒卵圆形,先端形状为钝,叶缘全缘。葇荑花序,淡黄褐色,花序长1.54 cm、粗2.45 mm,花朵为羊角形。该品种具有耐低温特点,2018年在浙江中部、北部地区普遍降雪的环境下,枝干未出现明显的冻害;2019年通过对不同杨梅种质耐低温生理指标的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早鲜具备较强的耐低温能力;与早色相比,低温胁迫下枝条可溶性糖提高32.1%、相对电导率下降12.5%,适合浙北地区栽培,促进了杨梅种植区域北移。
2.3生物学特性
在浙北地区,早鲜杨梅的初花期在3月上旬,盛花期在3月中下旬,终花期在4月初。每年抽梢2~3次,即春梢、夏梢或秋梢,春梢始于4月上旬、长度11.88 cm,夏梢始于6月中旬、长度7.23 cm,果实成熟始于6月初,成熟期比早色提早5~7 d。
2.4生长结果习性与产量
以春梢为主要结果枝,花序坐果率30.1%,生理落果较轻;采摘时,一般果柄留在树上。果实成熟期一致,采摘期短,便于集中采收;结果均匀,无大小年结果现象。一般高接后6~8 a即进入盛产期,丰产稳产,平均666.7 m2产量可达800 kg。
2.5分子鉴定
利用自主设计的59对gSSR引物和筛选到的40对MrEST-SSR引物,对14份杨梅主栽品种进行分子鉴定(图2):荸荠种(BQ)、丁岙梅(DA)、东魁(DK)、早鲜(ZX)、早色(ZS)、早大梅(ZDM)、早荠蜜梅(ZJMM)、白水团(BST)、迟色(CS)、安海早(AHZ)、安海变硬丝(YS)、深红种(SH)、晚稻杨梅(WD),引物zaas053可将早鲜与其他样品区分开,从分子水平证实早鲜没有与其他品种存在同物异名现象。
通过对早鲜及其他13份杨梅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图3):99对标记可有效将14份杨梅材料区分开来,并将其分为2个群体,早鲜位于第Ⅱ亚群,并与其他13个材料均存在差异,其中早鲜与早色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亲缘系数为0.92,为新种质。
3栽培技术要点
3.1适栽区域
适宜在长江以南地区和气候相似的地区栽培,尤其适合浙北地区栽培。应尽量选择在富含石砾的酸性红壤或黄壤土上种植,园地土壤管理宜用自然生草法。
3.2种植技术
育苗以嫁接繁殖为主,穗条采自该品种的花枝,用杨梅本砧进行枝接。每年3-4月、选择1~2年生根径粗度0.8~1.0 cm的本砧苗嫁接花枝;嫁接苗移栽后及时遮阳、防止干旱。栽培株行距以5 m×5 m或5 m×6m为宜。
3.3整形修剪及花果管理
该品种以2年生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树体枝梢分布稀疏,生产上无需过多人工整枝与疏花疏果,省工省力。对部分徒长枝进行压枝、吊枝,剪去细弱枝、重叠枝、交叉枝、病虫枯枝。
3.4肥料管理
种植前3a,采取逐年扩穴深施方法,每年上半年追肥约4次,每次每株施入复合肥约0.1 kg。进入结果期,每年春、夏、秋共施肥3次,每次每株施入纯硫酸钾1~2 kg,成年树的氮磷钾质量配比为1:0.3:4。秋冬季以施入生物有机肥为主,每次每株施入15~25 kg。重视硼、锌、钼等微量元素施用。
3.5病虫害防治
加强常规性栽培管理,保持树冠通风透光,重视冬季清园。病虫危害较少,冬季及时对枝干进行涂白处理,雪后及时摇雪,防止树冠积雪损伤或压断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