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阳
1.1 试验材料 马铃薯品种为庄薯3 号;黑色地膜;玉米秸秆。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小区面积为4.4 m×6 m=26.4 m2。
设5 个处理,处理1:全膜垄作侧播;处理2:露地栽培(CK);处理3:秸秆粉碎覆盖垄作栽培,秸秆覆盖量为800 kg/亩;处理4:半膜侧播;处理5:全膜垄作微沟。
1.3 试验实施 试验地前茬为玉米,土质为黄绵土。 结合整地,每亩底施有机肥50 kg、尿素10 kg、普钙50 kg。 整地后划定小区,按试验要求实施,全膜垄作侧播起宽70 cm 大垄,垄沟深40 cm,用幅宽120 cm 黑色地膜全覆盖,两膜在垄沟内相接,垄两侧播种;半膜覆盖起宽70 cm大垄,垄沟深40 cm,用幅宽80 cm 黑色地膜覆盖, 在垄侧播种; 全膜垄作微沟起宽70 cm 大垄,垄沟深40 cm,并在大垄上开沟,用幅宽120 cm黑色地膜全覆盖,两膜在垄沟内相接;秸秆粉碎覆盖垄作栽培,用粉碎的秸秆覆盖70 cm,然后用土覆盖秸秆,形成大垄,垄沟宽40 cm,每垄种植2 行; 露地按照行距55 cm、 株距30 cm种植。
于4 月8 日播种,播种密度4 000 株/亩,现蕾期亩追施尿素16 kg, 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成熟后及时收获,取20 株考种样考种,按小区收获计鲜重。
1.4 数据处理及方差分析 数据采用Excel 2020 和DPS 进行记载和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 可以看出,处理5 生育期最长为139 天,较对照(处理2)晚4 天,处理1生育期为137 天,较对照推迟2 天,位居第二,处理3 与对照生育期相同, 为135 天, 位居第四,处理4 生育期133 天,比对照提前2 天。
表1 各处理马铃薯生育期
2.2 经济性状 从表2 看出, 各处理株高93.1~121.9 cm, 其中处理5 株高最高, 达到121.9 cm,较对照高28.8 cm,对照株高最低,为93.1 cm, 其余各处理株高较对照高出11.1~18.6 cm;处理1、处理3 茎粗最大,为1 cm,较对照粗0.1 cm,其次为对照和处理4,为0.9 cm,处理5 茎粗最小,为0.8 cm,较对照低0.1 cm;单株平均结薯数处理5 最多,为7 个,较对照多2 个,处理1 次之,6.6 个,较对照多1.6 个,处理4 最低,为4.8 个,较对照少0.2 个;单株薯重处理1、处理3、处理5 最高,为0.6 kg,对照与处理4 次之,为0.5 kg;大薯率处理4 最高,为58.3%,处理3 次之,为51.7%,处理5 为41.4%,对照和处理1 分别为40%和39.4%。
表2 各处理马铃薯经济性状
2.3 不同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从表3 可以看出, 各处理全生育期0~25 cm 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对照最高,21.3 ℃,处理1、处理3、处理5 全生育期平均温度19.8 ℃, 比对照降低0.5 ℃,处理4 为19.7 ℃,比对照降低0.1 ℃。
表3 不同处理0~25 cm 土层土壤温度℃
2.4 不同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铃薯全生育期降水量为383.1 mm。 从表4 可以看出,处理5 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7.1 kg/mm·亩,较对照提高2.4 kg/mm·亩, 处理3 水分利用效率为6.2 kg/mm·亩,较对照提高1.5 kg/mm·亩,后面依次为处理1、处理4,对照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为4.7 kg/mm·亩。
表4 不同处理土壤水分利用率
2.5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5 可以看出。处理5 亩产最高,为2 366.4 kg,比对照增产394 kg,增幅20%;处理3 亩产2 315.4 kg,比对照增产343 kg,增幅17.4%;处理1 亩产2 165 kg,比对照增产192.5 kg, 增幅9.8%; 处理4 亩产1 986.4 kg,比对照增产14 kg,增幅0.7%。
表5 产量结果统计表
对各处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区组间(F 区组=0.7761
相对于露地栽培, 全膜垄作微沟亩产增幅第一,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提高2.2 kg/mm·亩;每亩覆盖秸秆800 kg 亩产增幅第二,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提高1.5 kg/mm·亩。可以看出,全膜垄作微沟处理增产明显且能有效地集雨保墒,但是有可能造成地膜污染; 玉米秸秆粉碎后覆盖马铃薯种植垄面,既能覆盖保墒,又能有效抑制水分蒸发,减少环境污染,增产效果显著。
因此,为了减少地膜的使用,充分利用玉米秸秆, 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推广使用秸秆粉碎覆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