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威
(江苏省南京民办求真中学,江苏南京 210000)
考试是考核教学成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其通常由各种各样的题目组成。而只有学生在考试中正常发挥,教师才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初中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存在审题问题,考出来的成绩没有反映自身的实际水平,导致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习题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为其快速正确解题提供保障。鉴于其涉及较多内容,所以本文下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教师带来一定启发,实现学生审题习惯的有效培养。
物理知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且在解答题目时常会进行综合应用。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引导,使其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物理属于理科,其基础概念相对晦涩,不利于学生快速理解、掌握、内化[1]。教师需要构建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场景,并在场景中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思维能力,为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提供保障。
教材中的物理知识相对零散,而习题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整体印象,并基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学习脉络,为其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些难题,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学习经验进行探究、思考,尝试凭借自己的能力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知识[2]。而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习题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自信心,切实发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热爱之情。
习题中可能会涉及一些拓展知识,其可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帮助学生形成相应学习能力,为其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手段,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习题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其物理运用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习题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确保学生可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
意识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意识,便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3]。但是在审题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欠缺审题意识的问题,无法使学生快速从物理题目中找到关键信息、领悟其表达的意思,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受一些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并不会为学生留出专项训练的时间,导致学生仅是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并未形成物理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审题习惯,甚至没办法发现审题习惯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很多物理习题中蕴含着一些隐藏条件,只有将其充分挖掘出来,才可使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但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并没有形成挖掘这些条件的意识及习惯,仅是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了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存在较大难度,且其解题能力未得到有效提高。
物理习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键词句,一部分是干扰信息,如果学生能够快速抓住关键词句,便可借助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其快速有效解题提供保障。因此,在对学生的审题习惯进行培养时,教师需要抓住关键词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巧妙引导,确保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4]。
例如,习题“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A.桨划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人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推力”中,教师需明确:很多学生在解答这一题目时会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对题目进行分析,认为在划船的过程中需要用桨去划,只有划船才可以使船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学生在选择答案时会选择A,但其实这道题的关键词句为使船前进的动力。分析可知:船在这道题目中是受力物体,只有经过推力才能前进,而结合这一场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桨划动水的时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桨对水产生了力,那么水对桨也是有力的。那么水的力作用于哪里呢?它作用在桨上,且其相当于作用于船上,所以可以使船快速前进。由此可见,在初中习题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引导,使其紧抓题干中的关键词句,从而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为其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提供保障。教师需要注意,在实际教学环节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避免出现学生思考不足便公布答案,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不足,对其审题习惯的培养造成直接影响。
为了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出题者在出题的过程中通常会设计一些干扰词句,如果学生不注意便会落入出题人的陷阱,导致题目的错误率较高。因此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引导,使其掌握排除干扰语句的方法,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例如,在习题“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在四个玻璃杯内分别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果我们用大小相同的力对玻璃杯进行敲砸,四个玻璃杯发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取决于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中,教师就需要明确,出题人设计了一些陷阱,如果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无法将干扰语句找出来,其思维便会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较大错误。就这道题目而言,其所考查的内容是学生对乐音的三个特征的理解及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声音的特征是音调、音色、响度,其中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音色指的是音质,其与音乐的频率有着密切联系;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倘若学生未对乐音的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受到选项的干扰,不知道应该选音调还是振幅。而如果教师通过强调引导,使学生找到振幅这一干扰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排除,便可很容易使学生基于题干意思选出正确答案。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引导,使学生掌握排除干扰词句的方法,并在排除干扰词句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从而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效率及质量,为学生接下来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题奠定良好基础。
由上述内容可知,物理习题中蕴含着较多隐藏条件,这些条件是学生解题的关键,学生只有快速准确地将其找出,才可进行有效解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引导,使其快速准确地找到隐含条件,并根据隐含条件、已知条件、问题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5]。
例如,习题“一个静止于桌面的苹果,受到几个力的作用()A.0 个B.1 个C.2 个D.3 个”中,教师便需明确这个题目中蕴含着一定的隐含条件,而大多数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不会注意隐藏条件的挖掘,仅是看到了关键词“静止”,所以在解题过程中会直接想到在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的内容,从而毫不犹豫地选择A 选项。但这个物体是放置在桌面的,会受到桌面的支持力的作用,也会受到重力的影响,由于这两个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可以形成一个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应该是C 两个力。所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给予学生引导,使其快速找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从而进行深入分析,快速找到正确答案,并对学生的审题习惯进行有效培养。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使学生找到隐藏条件,并借助其进行解题,从而在降低解题难度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部分学生之所以在物理习题的解答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是因为其站在主观角度进行了题目分析。而想要实现有效解题,教师就需要基于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引导,使其形成列出已知条件的良好习惯,为其快速有效地解题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完“压力压强”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呈现这样的习题:“一个学生的质量是48 千克,而每只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为120 平方厘米,那么他在双脚着地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少?压强呢?”这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很明显,但是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容易出现马虎大意的问题,导致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看错数字、看错条件等问题,使得题目解答的准确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学生审题的过程中予以适当提醒、引导,使学生在草稿纸上列出已知条件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借助这些条件,我们可以将压力和压强求出来吗?”这一问题与学生所学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学生会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如下判断:可以将压力和压强求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做到了认真审题,且根据条件与问题的联系进行了推理分析,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从而为其进行接下来的物理习题解答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列出已知条件,并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可以为学生今后的题目解答奠定良好基础,确保习题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生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物理题意,是其能否快速有效解题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前提。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引导,使其能够形成把握题意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例如,在教学“浮力和液体的压强”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呈现如下阶梯:某学生在薄壁平底试管中放入一些沙子,然后采用适当手段对管口进行了密封,借助其充当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而将其放在水中竖直漂浮时,试管可以露出水面5 厘米,但其放在某个液体中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7 厘米。如果已经知道了试管和沙子的总重量是30 牛,且试管的横面积是1.5 平方厘米,请问这个液体的密度是多少?在进行题目解答时,只有学生快速理解了题意,才可以进行有效解答,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引导,使其对题目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哪些是已知信息,哪些是未知信息,哪些是问题,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解答。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引导,使其准确把握题意,可以对学生的审题习惯进行有效培养,为其接下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审题习惯进行有效培养,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具体而言,良好的审题习惯可以使学生形成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可以使其做题准确率得到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上述提到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