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孝
(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甘肃景泰 730400)
高中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具有综合性、活动性和实践性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完成学科理论知识的讲述,还应当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具有实践性特点的体验型活动,构建起完善的活动型德育课程教育体系。随着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师应当积极深入地研究如何有效发挥高中思政课的德育教育功能,深入探讨活动型课程在思政学科教学中的实现路径,凸显课程的德育教育价值,全面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充分结合,持续增强高中思政课程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活动型德育课程是与传统认知型德育课程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类型,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以实际生活、劳动体验和社区文化等作为基本内容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进而设计出具有实践性特点的课程类型。活动型德育课程与传统的认知型课程完全不同,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为基本导向,以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能力为基础,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教学资源和校内、校外教学资源,通过学校教育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性活动,以期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因此,活动型德育课程是具有实践性特点、系统性特点、主体性特点的思政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相应的道德知识,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同时还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型德育课程更重视通过活动实践和交往的过程学习知识、获得价值、养成习惯,不仅能够实现认知层面的发展,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从知、情、意、行等多个方面展开思考和探究,形成积极的道德观念,建构完善的价值体系。
在全新的发展时代,新高考评价体系不断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估和考查,不仅会完成知识层面的检测,还将同步考查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进而筛选出具有极强的自学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优秀学子,为社会培养符合现代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因此,在高中思政教育课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推进活动型德育课程的实施,积极挖掘本地优质教学资源,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构建多样化的活动型课程体系,积极发挥思政教育优势,提升学生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实现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在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以知识讲述为主,在德育教育方面相对弱化,导致德育教育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存在诸多痛点。例如德育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了割裂,这就导致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匹配度不高,难以让学生发现课程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指引价值,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内化。与此同时,实践课程占比较少,教学重点体现认知类知识的灌输,过于理论、生涩的教育内容也容易给学生带来学习困难,甚至会产生排斥感。而通过活动型德育课程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状况,不仅会实现知识的教学,还将更加注重于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同步设计。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都更注重突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引导学生在实践性的操作中加强思考,在思考中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进而使高中思政课程的小课堂能够与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为学生创设立体性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念,有助于品德和修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推行活动型德育教育课程,改变思政课德育教育存在的诸多不足,深入挖掘思政课的德育价值和优势,不断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步发展。
要想实现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教师既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逐步增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在传统的课程教育模式中,以教材为根本点和落脚点,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素材的整合均来源于教材本身,难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而融入活动型德育课程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状况,能够不断丰富实践课程德育教育的资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贯彻因地制宜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当地的社会资源特点,深入挖掘体现地方文化特点的教学素材,比如结合历史故事、民俗文化、革命故事、经济发展等等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然后,再将当地的史前遗存、特色资源等与课程进行整合设计。这既能增强课程的历史文化厚度,又能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本地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凸显德育教育的价值。
思政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够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突出学生实践性特点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围绕自己的体验和需求展开主动性学习。活动型德育课程融入思政课代表着思政课程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通过各类探究学习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思考和探究交流。这个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同时还能够鼓励学生主动运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展开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思政课程中落实活动型德育课程有助于突出思政课程的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认识到美好的存在,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为自己的梦想和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高中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是经过高度提炼编制成的具有规范化特点的教材文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活动型德育课程的构建,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还原具体的生活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气息。生活化课程设计能够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从而让书本中的“死”知识“活”起来,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在“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指导下,高中思政课程的实施理应注重实践性特点,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思政课程中打造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活动型德育课程。通过抽象理论与生动实例的充分结合,我们能够不断强化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综合成效。
在思政教育课程中构建活动型德育教育活动,需突出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持续增强学生在课程中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为此,教师需要积极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在活动型课程中融合合作探究、辩论教学、比较甄别以及时政点评等教学方法,指引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开展自主式学习。生活化教学问题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团队合作与探究中实现思维与观点的碰撞,在互相帮助、相互鼓励中实现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辨析能力和交流展示能力,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将其应用于思考和实践中,促进知识的迁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科知识能够内化到知识体系中,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
例如,在思政课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教学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家人工作与当前国家的所有制形式之间的关联”,对公有制、非公有制等知识点进行辨析。探讨生活化主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制度,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调查中了解父母的辛劳,进一步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学生能够有话可说、有人可问、有资料可查,还可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他人的亲身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而表达个性化的观点。因此,生活化教学设计能够增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度,让学生的思维突破45 分钟的局限,突破教室的束缚,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分析和思辨,不断强化学生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活动型德育课程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核心目标,整个教学活动设计都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教师需要以教材为切入点,融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进而找到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和材料,不断增强教材的生活感和生命感。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应当积极依托于当地社会资源挖掘可实现德育教育的思政教学素材,不断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当地的历史人文、革命斗争史、创业史、文明建设发展史等等均可成为生活案例,指导学生在探究身边案例的过程中打造鲜活的课堂。
例如,在课程“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当地某一文化特色为主题,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学生可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也可来到具体的村落展开实地调研,或是走进博物馆增强认知,不断获取丰富的素材。亲身实践的调查过程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本地文化的保存程度、具体的保存方式以及当前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等,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了解到一个文化企业应当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创新,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提高经济效益。在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有效对策,也可通过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包括PPT、文本、绘画和歌舞等等,不断增强课程的互动性,突出活动型课程的实战性。
活动型课程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为学生营造“此时、此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学习知识。这也意味着思政课程应当打开传统的教学思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空间,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能够超越课本、超越课堂,甚至走出学校的时空,将封闭课堂打造成联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活动课程。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鲜活的社会场景中沉浸式学习,拓展思政教育的宽度和深度。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新生在某一农作物特产的实践基地开展调研活动,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体验劳动过程的艰辛,丰富百科知识体系,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活动设计需要突出教材的核心概念,突出教材所包含的重要原理,以此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因此,在研学活动的实验情境设计中,教师也需要立足于课堂知识实现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在“多变的价格”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可以该次研学活动为主题设计教学问题,指导学生分析“该特产的市场价格为何更高”“价格上涨后会带来哪些影响”等等。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展开讨论,围绕供求关系、商品价值、生产者以及消费者等多个学科概念展开多元化分析,进而在讨论学习中持续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够分析价格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实现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提升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思政课程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学科课程,也是一门带有综合性特点的德育教育课程。活动型德育课程是一种有效优化传统学科授课方式的教学形式,能够为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环境,以德育活动的沉浸式学习替代传统的被动学习,强调生活文化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因此,高中思政课程教师要积极地推进活动型德育课程,通过活动实践替代理论教学,实现课内外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通过隐性的思维活动和显性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综合素养,更好地达到德育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