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3-02-28 02:02:42满正军
学周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趣味物理探究

满正军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6)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初中生正在形成人格独立意识,应当在正确认识自身“独立的人”社会角色的同时积极进行自主发展,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发掘自身无限的发展潜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仅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更对学生终身成长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教师要根据初中物理课程特点优化教学策略,渗透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工作。

一、自学能力在学生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意思是“给人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前者只能解决他眼下之急,后者却可以解决他一生的需要”。这句话后被用来形容教育活动中“知识”与“方法”的关系——让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灌输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促进其由“学知识”到“会学习”的转变。这既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背景,也是重要意义。教师要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亲历发现、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亲自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知识的生成逻辑,习得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1]。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发展科学意识和探究思维,增强物理学习主观能动性,对提升思维水平、探究能力、学习品质大大有利,有助于长远发展。

此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为了响应课标要求,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自学能力展开培养,向其交还物理学习主体地位,激活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意识,传授其自主学习方法,塑造其优良自学品质。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切入点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找到学生自主学习与物理教学的切入点,比如“乐学”“创新”“好学”“勤思”等。

(一)乐学·保持兴趣

乐学方面,要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物理事物和现象的兴趣,是其自主学习物理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始终保持积极的物理学习兴趣,他们才能不断克服困难,主动对物理知识展开探索,进而在持续的探索过程中循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归纳具有趣味性的物理知识,深入挖掘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初中物理的趣味和魅力,帮助学生获得有趣的物理学习体验。同时,教师还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注意在趣味中添加个性,让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趣味学习需要。

(二)创新·敢于想象

丰富的想象力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原理,也可以促进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开放探究,使其在发散的思考和实践活动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学习品质。因此,教师可以立足“创新”切入点,鼓励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主动融入想象,比如想象物理原理的推理过程,想象可以用来验证教材理论的实验,想象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等。学生先在想象中增强学习热情,后在“验证猜想”驱动下展开自主探究,自学能力有增无减。

(三)好学·持之以恒

荀子在《劝学》中写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说明了“坚持”的重要性。无论是探究初中物理知识还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要克服轻言放弃心理。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好学”品质,使其由内而外地热爱学习,在物理探究中坚持不懈,在自主学习中持之以恒。对此,教师可以建立一些激励机制,比如定期检查学生物理探究成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情况,设置“最佳进步奖”等奖项,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提出表扬和奖励。学生在激励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不知不觉地增强了自学动力。

(四)勤思·直面问题

提到学习,就不得不提到思考。古往今来,人们对思考的议论层出不穷,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行成于思毁于随”,从“不求甚解”到“穷原竟委”,无一不在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学生想要真正理解物理知识,习得学习方法,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加深独立思考,在发现问题、产生困惑的同时主动地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解答。所以,教师还要以“勤思”为切入点,鼓励学生直面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对知识内涵、方法原理展开深入探究,深度锻炼自主学习思维,形成在面对问题时不退缩、不放弃的良好自学习惯。

三、当前初中物理教学情况与不足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虽然多数教师能够找到最佳切入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各种现实因素影响,教学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比如,有些教师虽然梳理、归纳了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但是没有将其按照学生需求灵活应用起来,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运用,导致学生不能感受到更多学习乐趣,不能更好地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2]。再比如,一些教师虽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展开自主思考,但是没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引导,导致学生缺少创新与思考机会,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自然会受到影响。那么,如何改善现状、弥补不足?下文将提出一些具体策略。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一)重视课前预习引导

狭义上,教学是课堂活动,而广义上,教学是贯穿课前、课堂、课后的活动。笔者以广义上的教学为主,要求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更要重视课前与课后活动,打造“课前引导—课堂落实—课后巩固”的自主学习体系,为学生“持之以恒”创造有利条件。

本策略以课前活动为主要探究对象。教师可以在初中物理课前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引导。比如,根据新课内容与学生综合学情,教师可以关联以往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将其与其他辅助学习资源一同打包,以压缩包等形式发送给学生,提出自主预习建议,并利用信息技术的实时监控和反馈功能跟踪监督学生自主预习活动。学生在导学案与其他辅助学习资源的协同提示下预习新课,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过程,也是发展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物理教材和互联网中自主搜索其他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这种自主搜集资料的过程,同样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活用趣味教学法

由“乐学”角度切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主要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3]。但在此期间,教师一定要注意对趣味教学资源的区分和规划,避免一股脑地在课堂投放过多的趣味资源,造成“本末倒置”的情况。比如,在课堂导入、新课讲授、难点讨论、知识总结环节,分次应用趣味资源,并根据趣味资源特点灵活调整趣味教学手段。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教具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积极观察情境,自主思考所见现象,讨论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以此发展自学能力。以“光的折射”一课为例,教师应用筷子、玻璃杯、水构建趣味情境,先在玻璃杯中倒水至三分之二处,再将筷子倾斜放入玻璃杯。学生视线被杯子中“错位的筷子”吸引,自主讨论相关现象,锻炼自学能力。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忆往昔”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回顾生活,说出生活中与新课相关物理事件或现象相似的场景,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迁移运用下加深自主学习。在难点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应用微课丰富课程内容,尽可能在微课视频中还原更多物理现象与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对微课的针对性探究中提高自学能力。最后,在知识总结环节,利用思维导图“思维可视化”增加总结趣味性,鼓励学生在“糖果树”等趣味思维导图中总结课堂新知,不断增强学生以所学知识补全图示的兴趣,提高自主梳理和总结课堂知识的有效性,使其自学能力不断攀升。

(三)交还课堂主动权

学生能够在趣味教学法引导下持续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各环节自主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交还课堂主动权,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自主学习。比如,在趣味讲授新课的基础上,教师要点拨学生自主阅读物理教材,通过圈点、批注等方式提取关键信息,将其与趣味导学现象、课前预习结论对应起来,以支持自身对新课基础知识点的深入自主学习。在应用趣味微课引导学生讨论重点和难点时,教师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学习主动性,合作分析趣味微课重点内容,总结视频的关键信息。学生一边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对物理知识展开独立的自主探究,一边利用合作优势,不断弥补自主学习的不足,对培养其自学能力有极高的促进意义。

(四)课堂全面引入问题

以“勤思”为切入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初中物理学习特点全面引入生活化、趣味化、典型化、差异化等问题,不断通过问题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深思熟虑”中提高自学能力。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提问权利,鼓励学生在观察趣味物理现象、独立探究或合作分析物理事物时,将出现的困惑提出来。学生用物理语言说明问题,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发展。比如,在“认识摩擦力”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分别从生活现象、教材理论切入,进行以下提问:骑自行车时,如果停止蹬车,车子会慢慢停下来,这是为什么?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如何?摩擦力有哪些作用?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也自主阅读教材,结合理论提示解答问题,实现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有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向教师进行“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有哪些区别?”等提问,在教师点拨和帮助下,对易混淆内容展开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实现自学能力的不断发展。

(五)理论与实验结合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分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测量平均速度”“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探究液体的压强”“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等。学生要实现高效的物理学习,必须对实验展开积极探究。而这也是其以“创新”为切入点,锻炼自学能力的主要方式。教师要重视初中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说明实验现象与结论,发挥实验“促进自主学习”的作用[4]。以“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为例,在以“镜子里的像”“水面倒影”引出实验话题后,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提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建构实验装置,按照正确的步骤完成实验,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建议,鼓励学生独立或合作展开实验,对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展开自主学习。学生实验结束后,提出“上交实验报告”建议,使其自主填写实验报告,言简意赅地总结在实验中的发现。学生经历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总结实验的开放性自主学习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实验操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初中物理实践能力,自学能力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六)鼓励课后自主学习

接前文“策略(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课前引导—课堂落实—课后巩固”完整的自主学习体系,因此教师要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重视起来,设计合理的课后自主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对物理知识展开自主探究,锻炼相关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关联物理实验与生活实践,设计课后生活化物理实验活动,让学生回顾课堂物理实验探究活动,根据所学理论内容在生活背景下设计新的物理实验,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展开自主探究,验证个别物理理论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规律。再比如,教师可以安排课后物理作业,在教材课后练习题以及中考物理真题等资源中选择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典型题目,将其设计为分层作业,在课后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上交作业,对其“做作业”结果进行检查和批改。学生对作业中的问题展开自主思考,调动已有经验解决更复杂的物理问题,并在教师批改下纠正自身错误,自学能力亦可得到锻炼和提升。

五、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自学能力甚为重要。乐学、好学的品质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同时是否进行了创新、是否直面物理问题并勤于思考,也是决定学生自学能力发展情况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活用趣味教学法的同时,用好问题和实验,用好课前、课堂、课后活动,将学习主动权全面交还给学生,以充分发挥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猜你喜欢
趣味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处处留心皆物理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午睡的趣味
特别文摘(2016年24期)2016-12-29 21:03:08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