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探讨
——以民勤县为例

2023-02-27 14:44贾筱昕董丽杰
森林防火 2023年2期
关键词:民勤县民勤防沙

文 侠 贾筱昕 董丽杰 高 峰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北京 100010;2.承德县东小白旗乡人民政府,河北 承德 067409; 3.甘肃武威民勤县勤锋林业实验站,甘肃 武威 733000)

石羊河流域是我国干旱内陆河流域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域[1]。民勤县位于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部,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2],是一个半封闭的内陆荒漠区,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3],属于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处于“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带”中部,生态环境敏感,生态区位重要。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殊的生态组成要素绿洲,是干旱地区人类赖以生存、活动与发展的基本场所,对区域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4]。

民勤绿洲是西北地区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为典型的荒漠绿洲[5]。民勤绿洲的存亡关系河西走廊的安危,如果民勤绿洲不保,则会促使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直接危及武威、金昌等地,并使河西走廊拦腰截断。民勤绿洲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对遏制西北地区沙漠化,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筑牢沙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民勤县现状综述

1.1 自然资源现状概述

民勤县总国土面积1 583 829.50 hm2。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全县耕地119 752.76 hm2,林地534 814.40 hm2,草地304 485.95 hm2,湿地13 282.50 hm2,森林覆盖率18.28%,森林蓄积5.10 258 万m3。全县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4 处,分别为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甘肃民勤黄案滩国家沙漠公园、民勤沙井子国家沙漠公园。现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 种:白尾海雕(Haliaeetusalbicilla)、黑鹳(Ciconianigra)、草原雕(Aquilanipalensis);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2 种:大天鹅(Cygnuscygnus)、黑鸢(Milvusmigrans)、苍鹰(Accipitergentilis)、雀鹰(Accipiternisus)、白头鹞(Circus aeruginosus)、灰背隼(Falcocolumbarius)、游隼(Falco peregrinus)、长耳鸮(Asiootus)、短耳鸮(Asioflammeus)、纵纹腹小鸮(Athenenoctua)、荒漠猫(Felisbieti)、鹅喉羚(Gazellasubgutturosa);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发菜(Nostocflagelliforme);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8 种:绵刺(Potaniniamongolica)、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锁阳(Cynomoriumsongaricum)、斑子麻黄(Ephedrarhytidosperma)、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沙芦草(Agropyronmongolicum)。

1.2 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根据表1 中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2015—2019 年)显示,民勤县国土总面积1 583 829.50 hm2。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1 396 566.90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88.18%,非荒漠化土地面积187 262.59 hm2、占总面积的11.82%,经与第五次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民勤县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33 951.90 hm2,其中:风蚀减少15 538.60 hm2,盐渍化减少18 413.30 hm2。沙化土地面积1 196 926.78 hm2、占总面积的75.57%,非沙化土地面积386 902.72 hm2、占总面积的24.43%。经与第五次监测结果(2010—2014 年)对比分析,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7 376.56hm2。对比数据显示,民勤县土地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遏制。

1.3 防沙治沙工程高效推进

坚持尊重自然、因地施策,压沙、造林、封禁并重原则,构筑三道屏障。以绿洲外围天然沙生植被为重点,通过封禁保护、加强管护等措施,构筑第一道防护屏障;以风沙口治理为重点,大规模实施工程治沙造林、种草,营造连片防风阻沙林带,构筑第二道防护屏障;对绿洲边缘沙化区域,以及对绿洲道路、水库等设施造成危害的流动沙丘实施综合治理,促进生态修复,构筑第三道生态屏障,从外到内形成点线面结合、带片网配套的防护体系。截止2022 年,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5.33 万hm2以上,其中压沙造林6.86 万hm2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21.66 万hm2以上,在408 公里的风沙线上已建成300 km的防护林带,建成梭梭井、上八浪井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2 处、2.79 万hm2。

1.4 经济林和肉苁蓉产业有序发展

林业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发展任务也仍然艰巨[6],民勤县以提质增效为主,巩固以酿造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已建林果业,积极培育扩大以桃李杏等为主的新建经济林。据统计,至2022 年,全县经济林保存面积0.13 万hm2,分品种面积为:酿酒葡萄0.06 万hm2,红枣0.02 万hm2,枸杞0.03 万hm2,桃李杏等面积0.01 万hm2。全县各镇经济林挂果面积0.07 万hm2,总产值达3 162.4 万元。民勤县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始于1995 年,由内蒙古引进技术,2003 年开始大规模接种发展,目前,全县累计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0.4 万hm2,主要分布于勤锋滩、青土湖、东湖镇正新村、昌宁镇昌盛农场、三雷镇下雷滩、西渠镇西山岗、大滩镇老虎口等区域。坚持以共享发展为理念,探索完善沙产业发展共享机制[7],已建成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芸丰专业合作社、甘肃荒漠肉苁蓉有限公司等几个重点运营企业,并与武威市医药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关系。

1.5 林业与草原建设成就斐然

民勤县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建设,生态环境持续向好[8],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 年代的3%提高到18.28%。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社会经济及民生福祉带来积极影响[9]。

2 沙漠区域造林存在主要问题

2.1 防沙治沙长效机制尚未健全

民勤常年盛行西北风,巴丹吉林沙漠向绿洲侵蚀的步伐从未间断,绿洲脆弱的生态状况并没有取得根本性改变,荒漠化防治任重道远[10]。据三调数据显示,全县林地53.48 万hm2,其中县属林地26.59 万hm2,仅6.69 万hm2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人工大面积营造的防风固沙林,受栽植条件限制,树种多以梭梭等治沙先锋树种为主,自然更新能力弱,仅靠天然降水,达不到现行林地标准。沙区植被保护难度大,根据测算治沙造林前三年每亩每年抚育管护需经费450 元,人工造林缺乏后续管理资金,浇灌、有害生物防治等管护措施落实难。特别是受风大沙多等地理条件限制,流沙治理区5~10 年内需多次治理,才能达到固定目的,但项目管理不能重复实施,沙埋区得不到及时修复,只能任其再次沙化活化。

2.2 绿洲生态防护屏障有所弱化

民勤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110 mm,年蒸发量2 644 mm,生态本底脆弱,环境恶劣。特别是2020 年全年降水仅80.5 mm,创近20 年历史最低,绿洲外围荒漠区沙蒿、沙米等沙生植物未发芽或年生长量严重不足,林草覆盖度急剧下降。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县建设的由二白杨、新疆杨等高大乔木组成的农田防护林,因生理过熟、病害、干旱等因素,树冠萎缩枯死,大部分进行了更新改造,树种选择榆树、樟子松等,立体防护功能减弱。龙王庙、老虎口、三角城、青土湖等荒漠绿洲交错区营造的大面积人工梭梭防护林,长期受西北风沙流侵蚀,已达到或提前进入生理退化林龄,若不能及时更新修复,必将再次受到风沙冲击。

2.3 水资源短缺现状还未改变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任务虽然全面完成,但民勤县作为全国极端缺水地区的现状并没有改变,在水资源极度匮乏情况下,生态屏障修复与区域经济发展用水需求的矛盾极其尖锐。以《石羊河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生态用水指标和定额为依据,县内新造林、需浇灌的中幼林、镇村和道路绿化带等绿化面积骤增,生态用水不能满足日常绿化用水需求,林木长势较弱、层次不齐、质量不高,部分区域出现了年年栽树老地方的现象,绿化质量与群众所求所盼存在较大差距。

2.4 防沙治沙投融资渠道不畅

防沙治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投资大、见效慢,企业投资热情不高,社会资本投入微乎其微,防沙治沙以政府投资为主。沙产业处于低质慢速发展的状态,涉沙涉林企业规模小,群众参与度不高,带动能力弱,技术力量不足,科学含量不高,多以压沙、造林等季节性活动和林副产品的初级加工销售为主,产业链短,产出比低,投融资难,尚未形成产业反哺的良性循环机制,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差距较大,绿色发展迫在眉睫。

3 措施及建议

3.1 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结合,持续推进防沙治沙

沙漠化防治是由水(文)、土(壤)、气(候)、生(物)4 个主要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在退化之后的整体恢复过程[11]。结合《民勤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2020—2025年)》实施,对绿洲内部需治理沙化土地,采取压沙、造林、种草、封育等多措并举,逐步推进消化。对沿边沿沙区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经营,适度治理的措施,提高植被盖度,力求恢复自然景观;对东线、南线区域内腾格里沙漠,因治理难度较大,代价高,可治理性不高,主要以保护为主,严格杜绝人为开发和人畜破坏,维持沙漠的原始稳定性;西线、北线沙化土地,在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治理,强化屏障功能。与此同时,工程实施与社会参与结合,深度挖掘防沙治沙历史文化,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深入开展“互联网+防沙治沙”“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吸引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民勤防沙治沙,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3.2 统筹规划与科学施治结合,不断提升绿化水平

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分布和承载能力,坚持以水定林、量水而行、科学绿化,采取新植与提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以通道绿化为主线的防护林网,完善营造农田防护林、四旁绿化环宅林、休闲游憩风景林和防风固沙林等,加强区域生态绿肺和生物基因库的建设[12]。建立责任明确的绿化机制,分级对辖区内可治理沙化土地、可绿化地段进行详细摸排,确定绿化区域,主管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对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做好绿化用地审核;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害设防科学建设农田防护林;依据行业规划做好景区、库区等区域绿化工作。

3.3 责任落实与机制创新结合,加强后续抚育管护

根据当前国土绿化发展现状,林木后续抚育管护为今后工作重中之重[13]。一是进一步明确责任,结合全面落实林长制改革工作,依据国土三调成果和各类绿化工程数据,将全县林草资源按行政区域划分各镇管理,建立县、镇、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把国土绿化的管护责任明确到具体责任人。二是建议地方政府根据生态建设实际需求,将国土绿化、有害生物防治等列入财政预算,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以绿化管护,每年列支一定的后续管护资金和专项防治经费,满足造林后续管护和有害生物防治需求。三是针对镇村、林草部门历年形成的造林绿化及管护债务,地方政府每年预算一定量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逐年化解,提高镇村管护林业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主管部门积极争取退化林分修复、森林抚育管护等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最大限度补充管护资金缺口,提升管护水平。五是创新管护机制,探索推行管护市场化运行,对北仙高速公路、胡杨林、民红一级路等公共区域主干道路绿化和防护林带管护,通过政府公开招标形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采取有偿服务形式,开展专业化管护。六是主管部门按年度绿化增长比例,有计划地增加生态用水总量,合理配置绿化用水,做好生态用水分配和监督,遏制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使生态用水真正用在生态建设上。

3.4 科学开展多树种造林,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

树种方面总体表现为:先锋树种单一,主要以小乔木梭梭和灌木毛条、沙拐枣为主;农田林网未预留相应的绿化空地存在落地困难[14]。2018 年以来,为进一步改变造林树种单一现状,提升造林抗灾性能,稳定固沙生态功能,民勤县探索推行了行间多树种混交造林方式。以梭梭为先锋树种, 适当混交沙拐枣、柽柳、毛条等树种,造林后撒播沙米、黄蒿等草种,增加植被盖度,强化了固沙效果。下一步为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强防护效益,建议:一是适应耕地用途限定,结合乡村绿化建设,鼓励发展庭院经济,适度栽植特色桃李杏、梨、苹果、鲜食葡萄等,发挥示范效应,探索小规模大群体模式;二是引进和繁育相结合,前瞻性试验选育特色优势品种,培育产业发展生长点;三是进一步总结推广退耕还林药、草间作及苁蓉种植成功经验,在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适度鼓励发展苁蓉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以林养林,双赢发展。四是严格遵循科学绿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新造林树种及初始密度,引进运用集水、节水造林种草技术,科学恢复林草植被。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加强绿洲和生态过渡带保护,做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水[15-17]。

4 结语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生态脆弱地区的战略根本,在统筹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的基础上,按照长远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施治,着力推进防沙治沙、国土绿化、林草植被恢复、森林抚育管护等各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逐步增强森林碳汇能力,探索打造森林“四库”,促进林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民勤县民勤防沙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民勤县红崖山水库扩建增容方案比选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
闪耀戈壁 助力民勤
民勤绿洲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调控技术
沙尘天气多发区民勤县农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