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婕,李 亮
(深圳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026)
主题图书馆是通过特定领域的专藏和服务满足人们对专类知识和信息需求的图书馆[1]。笔者选取深圳地区3个市级图书馆、5个区级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进行调研,从基本建设情况、特色馆藏建设情况以及特色服务品牌打造等方面,全面、深入了解深圳地区主题图书馆的建设现状。深圳地区主题图书馆建设基本概况见表1。
表1 深圳地区主题图书馆建设基本概况
调研结果显示,深圳地区的3个市级馆和5个区级馆共建设了15家主题图书馆,其中最早的主题图书馆是2009年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的国学馆;发展路径为独立馆或馆中馆,面积在120平方米~1,200平方米。在管理方面,除罗湖区图书馆和福田区图书馆建设的主题图书馆是由外聘人员管理外,其他主题图书馆均由本馆专职人员管理。在资源配置方面,有9家主题图书馆配置的是纸质图书,6家主题图书馆除纸质图书资源外还配置了电子资源。
当前,深圳地区主题图书馆的建设形式有3种:一是自建,法律研究中心、国际教育资源馆、国学馆、家庭教育资源馆、悠·图书馆(C33创新产业园)、悠·图书馆(南湖街道 渔邨社区)、悠·图书馆(弘法寺分馆)及大家书房均为自建。二是与政府合作建设,如法律分馆、南园街道玉田24小时社区图书馆。三是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如健康分馆、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湖畔书院·立新湖自助分馆、爱湾绘本馆等。
构建主题图书馆,特色馆藏、人本理念和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2]。深圳地区的15家主题图书馆均注重特色馆藏建设,如国际教育资源馆专门收集国内外出版的幼儿园至高中的各类教材及教育方面的文献,是专门为教育工作者研读国内外教材,了解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而设置的阅读研究专区。大家书房邀请各领域的名家入驻,如丁学良、吕敬人、朱永新、朱青生、周国平、葛剑雄、韩少功等,以入驻名家的书房风格展示为载体,陈列名家著作,以及在其人生历程和学术创作生涯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书籍等[3]。深圳地区主题图书馆重点收藏的特色馆藏见表2。
表2 深圳地区主题图书馆重点收藏的特色馆藏一览表
深圳地区的主题图书馆立足自身办馆特色,举办各种贴近主题建设的读者活动。例如,悠·图书馆(弘法寺分馆)2020年举办了34场读者活动,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举办了“古琴悦心”“夏禅”“中国茶道——紫砂壶冲泡黑茶”“诗心禅意入翰墨”“中医经络养生”等活动;湖畔书院·立新湖自助分馆建在立新湖畔,该主题馆除了根据景区特色提供观赏“太空蔬菜”服务,还积极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香水DIY、花艺鉴赏、陶瓷和手工皮具制作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民众参与。
特色服务品牌是图书馆的一张名片,深圳地区的主题图书馆积极创建特色服务品牌。例如,大家书房不定期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以会客厅的形式打造阅读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丁学良、朱永新、艾伦·麦克法兰、徐雁等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做客大家书房会客厅;国际教育资源馆创立“金玫瑰”爱心传递计划,凡在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义务为读者服务每年累计60小时的成人读者,即获得金玫瑰读者证,享受专项文献信息参考咨询预约服务、阅览中外多国基础教育教材[4],以此吸引和鼓励成人读者为未成年人提供免费的公益指导服务。深圳地区主题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品牌见表3。
表3 深圳地区主题图书馆特色服务品牌一览表
3.1.1 建设缺乏体系化、标准化。深圳通过图书馆之城服务体系搭建统一的服务平台,虽然在文献服务规则等方面实现了统一,但由于各馆自身的定位发展不同,因而建设的主题图书馆也未形成体系,命名、服务等方面不够标准和规范,难以形成主题图书馆的合力。
3.1.2 主题特色不鲜明。一些主题图书馆的主题特色不鲜明,甚至有重复主题建设,如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南园街道玉田24小时社区图书馆、爱湾绘本馆都是主打少儿绘本的主题图书馆,主题重复难以在读者中形成深刻影响。
3.1.3 个别主题图书馆非全面开放。一些主题图书馆不是面向所有读者开放,如法律分馆和健康分馆仅面向合作单位的工作人员开放,家庭教育资源馆仅面向教育工作者及持有金玫瑰读者证的读者开放,普通读者无法借阅。
3.1.4 未能抓住深圳特色进行建设。深圳作为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既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城市,多年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但深圳地区的主题图书馆未能抓住深圳特色进行建设。
3.2.1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主题图书馆建设合力。当前,深圳地区主题图书馆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最重要的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建设。深圳图书馆之城以深圳图书馆为中心馆和龙头馆,与市、区图书馆广泛合作,联合共建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主题图书馆建设中,市、区图书馆各自为政,中心馆没有起到牵头和指导作用。基于此,深圳地区要在图书馆之城已有的合作基础上,由中心馆牵头,与市、区图书馆共同制定主题图书馆发展规划,确定主导方针,明确建设路线,确定建设标准,形成主题图书馆建设合力,提升主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效益。
3.2.2 根植地方特色,确定建设主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文化、民俗、历史背景各不相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本地特色文化进行收藏、保护、开发和宣传推广。深圳地区的主题图书馆建设应立足本土,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如客家文化、深圳地区非遗文化等,在地方文化保护、传承和宣扬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高科技企业集中地区,截至2020年年底,深圳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经突破15,000家,完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全面建设体现深圳特色的主题图书馆,如改革开放史、特区建设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高新技术成果等主题图书馆,全面收集深圳特区成立、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全方位展示深圳特区风采。
3.2.3 深度挖掘主题活动,开展特色服务。作为以特定主题开展服务的图书馆,提供与主题相关、有独特价值的服务是主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设计与组织具有专业性、体验性的文化活动极为重要[5]。例如,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的主题图书馆在活动设计方面紧扣特色主题资源,兼顾专业性和大众性,既满足了专业研究人员的需求,又向普通大众做了宣传和普及,在展现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图书馆的知晓度。此外,深圳地区建设主题图书馆应注重读者活动设计,提升活动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让读者切实参与其中,感受主题图书馆带来的特殊体验。
3.2.4 广泛开展社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主题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对某些专业领域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以及经费、资源、场地不足等限制。因此,深圳地区的主题图书馆建设要突破图书馆边界,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借助各方优势和力量,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方式,整合各类资源,合理分工,实现资源的有效互补,增强馆藏资源服务能力,达到“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