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

2023-02-26 07:56黄菊超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34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规划区域

黄菊超

广州市图鉴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1300

基于新时期背景之下,我国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能够彰显城市个性,符合当地人民生活习惯,应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加大对地域性设计理念的研究,以便保证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当地社会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同时,规划设计人员也应对城市的发展与更新具备永无完结的认识,以便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达到持续规划与滚动式发展规划的目标。

1 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设计的重要性

第一,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幅员辽阔的地域,孕育了差异化的民风民俗,基于新时期背景之下,为能够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习总书记提出了要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科学断论。基于此,从空间资源的角度而言,通过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引入地域性设计理念,能够加大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在保留原有自然风貌的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开辟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二,在过去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中总处于低端的角色,所从事的相关业务不仅劳动密集、污染大且能耗高,这也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我国正朝着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转型,同时近几年通过文旅与高新技术产业也带动了乡村振兴。而通过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地域性设计理念,则能够为地方打造标志性城市,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文旅与高新技术产业走向一个全新的格局,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机遇,能够充分展现城市魅力。

第三,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与地域性设计理念的深度融合,能够使得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更具适应性、可行性,在获得地方居民的认可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更加顺利,同时也能够激发当地民众对城市的热爱之情,便于打造一个和谐、安定的人居与工作氛围[1]。

2 城市规划设计时应考虑的地域性因素

若想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良好的运用区域性设计理念,并发挥其价值,则要加大对地方自然环境、建筑建设、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以便减少规划内容与地方资源开发与建设的矛盾。

2.1 自然环境因素

第一,地理位置环境。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分布广泛,差异化的地理位置之间水文地质条件也不同,因此在设计时要加大对地方地理位置环境的研究,以便充分发掘资源与合理利用资源。在规划时,要尽量不破坏当地原有的自然风貌,通过扬长避短的设计手法,突出地方城市文化的创新性。例如:我国重庆市有着“山城”之称,其地貌结构十分复杂,在规划时设计人员没有一味地铲除山丘以及平整开发地形,而是在各丘陵与山地之间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功能区域与建筑,使该城市具备了特有的巴渝文化特点,给人一种奇异迷人的印象,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第二,地域气候条件。城市规划需要涉及许多物理环境的整治,在其中应考虑到地域温度、降水、日照等因素,以此来合理地规划城市排水系统以及街道等,提高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减少设计方案的变更性,保证地方资源能够持续发展[2]。

2.2 建筑建设因素

第一,建筑材料。城市规划设计中建筑项目设计是重要的一环,其会影响到规划功能区域的实用性,为此设计人员在规划初期就应建立“就地取材”的思路,所设计的建筑建材应来自当地,不仅能够缩减建设成本,还能够提高建筑项目的特色,同时也使其富有了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

第二,经济水平。在规划的过程中,也不能因为一味地追求高品质和突出地域特色而忽略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规划投资的成本,加大了地方财政的经济负担,应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需求,以满足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合理规划,减少铺张浪费问题的出现。

第三,建造技术。由于地方的水文地质与建筑材料的差异性较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有的建造技术,部分传统建筑的技艺方式在现代化建设中仍能够沿用,同时为可以更加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城市规划人员应在传统的建造技艺之上引入现代化建设技术,以便提高建设效率,优化建筑质量。

2.3 地域文化因素

地方的民风民俗与地域文化是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设计的重点,其积累了地方人民智慧的结晶,可以将其作为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符号,以便突出标志性城市的独有特色,并且能够让当地的居民产生一种亲切感。在未来,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资源,为城市赢得更多的机会。

3 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设计主要方法

在研究时本文选取了南方某区城市规划地域性设计案例。近几年,为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城镇化建设,调节城市的产业结构,突出城市特点,方便未来的招商引资,我国相关城市规划部门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了较强的地域性文化思想,具体规划设计方法如下[3]。

3.1 研究案例背景

在宏观定位时,依照该地区“十四五”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在该区域内建设一个人工智能与数字试验区,以推动地区向高新产业的转型,同时还要设置了一些重大的公共设施,以便快速推动其向城市副中心发展。

其次,基于高新区的功能性,应加大对产业类型与空间职能的合理规划,依照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规划思路,应打造附加值较高以及污染性较小的技术产业。整治当前许多产业受土地资源限制,需要依靠政策引入的被动局面,同时解决企业聚集较差、缺乏创新技术支持,区域发展方向不明朗的窘状。

3.2 自然环境分析

在规划以前首先要加大对地方自然资源的分析,该地区部分建成的高新区域与待规划区域周边围绕着许多山脉,并且以南北贯穿的方式与河流相隔,因此能够看出该地方的自然优势在于所规划的区域内部与周边自然资源能够打造出独特的“山水”格局。同时部分区域的建设均质结构不够明朗,这也导致了河岸开放空间没有被充分利用,天际线与山体之间的轮廓联系较小,整体来说观赏性较差,由此可以判定出当前在区域性自然环境开发与利用方面,则要优先解决地方自然条件与规划区域联系性不强,且环境特色没有被良好体现的问题。

3.3 空间建筑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充分利用了3S技术,经探测结果发现,该城市的内部具有较强的轻工业区块特点,即建筑排列为南北方向且多为长条状与方块状格局,分布规律性较强且边界整齐,形式丰富。而对比所要规划区域内的建筑组合形式而言较为单一,且建筑图底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零散的状态,主城区、色彩等之间毫无关联性。因此在空间布局与建筑规划中,需要解决该区域空间形态没有延续该区域城市记忆与特点的情况,应突出轻工业历史文化特色,提高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4]。

3.4 总体规划定位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了解城市的区域性优势,并对其进行宏观的规划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其能够决定规划区域后期的发展质量。依照上述案例内容,在规划时需要将该区域与景区、城市中心的公共部分相连接,以便打造成一个复合型公共核心,同时承担一定的商业服务功能。在河流周边的交流区域内,保留了原轻工业区纺织厂筑件,以便延续地方城市记忆与特色,形成独有的轻工业历史文化标志。同时,依照地方文旅发展要求,打造生态景观与文化娱乐核心区,以便加快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所具备的具体功能有滨水休闲、文化娱乐、生态湿地公园、教育基地等。除此之外,对一些功能定位、业态、用地属性不符的区域进行功能的置换与调整,为后期金融商务区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3.5 自然资源利用

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时,突出地域性的山水格局。在规划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原基地的物质景观形态,又要在遴选用地的内部以及周边区域,将人工建筑与其融合协调。这样可以保证规划用地周边呈现出一个群山环绕,河流穿越不息的格局,提高景观性。

一是,坚持“显山”原则。在规划时,首先明确了该区域的两处绿化核心区域,第一处是位于南侧的山体,第二处是位于河流中部的交汇之处。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地域自然形态,则打造了一个“三横三纵”的生态绿廊,其能够贯穿于山体的内外,可以将功能区有机隔开,其中包括金产业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居住片区、人工智能产业区等,并且在内部设置了点状的绿地,提高生活与工作品质。在河流南北区域的开放性空间,可以作为人们驻留休闲娱乐的场所,主要体现观山的良好视野,利用整体顺应局部的天际线设计方法,既能够保留原山体的走势,又可以确保规划用地内的建筑高度不受限制,便于打造出多样化,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体。

二是,遵循“露水”原则。在规划区域内河流的交汇处水面较宽,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规划区域内的生态景观核心区域,利用自然优势打造一个具有规模性的湿地公园。同时,公园内部保留原厂区的纺织筑件,将其作为重要的园林元素,充分展示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标志。在东侧道路与河流之间的狭长区域,可以设置一个以滨河为主题的游乐园,其兼顾零售地方特色产品,为游客以及本地居民提供一个更为开放的亲水活动空间。

3.6 地域空间利用

在规划时要提高城市格局的延续性以及连贯性,主干道路布局形态可以与主城区类似,这样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尺寸以及形态上就会连续轻工业区域的道路特点。而在打造建筑特色方面,传承既有地域性的建筑文化,并在其中引入新的设计理念,能够为新规划城区注入更多的活力,但也能与主城区之间一脉相承。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范例如下:

第一,在综合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上充分考虑到了与周边街景建筑之间的连接性,其建筑界面仍维持一个弧线状,其能够提高整体视觉上的完整度,同时可以利用建筑缩短与凸显出入口的空间位置和步行走廊。在建筑的组合形态上,仍以长条状的建筑为主,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扩大与变形,在周边处点缀一些块状的高层建筑,以便凸显传统轻工业地块建筑整齐,带有规律性的特点。

第二,在信息技术产业区域的建设上,原工厂用地占到半数以上,将其作为地域性文化历史传承与弘扬的重要展示区域,沿用原有的空间景观、内部路网以及工业厂房建筑形态,将其设成新开发区域的重要标志。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选择了一些典型厂房建筑作为基础,通过人工复制的模式的方式,打造一批新的建筑体,其规格为115m×65m,这样便可以提高整个空间的协调性,也能够使得原厂房建筑与空间肌理、尺度达成一致。

第三,将围绕河流滨河发展的中部区块,作为科研办公区域,由于建筑较为分散,因此可以在内部设置一个步行长廊,利用其串联各个建筑,所采用的组合模式,仍沿用主城区建筑的围合式,其在尺寸上也大体一致,同时将围合的院落作为基础小尺寸网格街区单位。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具备以下几种效益:第一,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第二,能够使规划用地的功能更加的多样性;第三,可以将区域公共空间与院落内部进行分割,以便打造一个私密的办公领域。

3.7 案例回顾反思

通过上述案例内容,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第一,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准确的捕捉地域文化元素,其包括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像在上述案例之中,设计人员精准地把握了自然地理环境元素,如滨河等,同时加大了地方第一批工业人文精神的探索,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城市的标志,能够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搭建起了地域文化与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

第二,需要巧妙地运用地域文化内涵,像在上述案例之中,一是将原有的工业厂房形态与建筑保留了下来,并将其作为产业区发展的主体建筑,这样原有的建筑文化资源也可以得到妥善的管理与保存。二是原厂区的纺织筑件虽然已经荒废,但将其作为了生态湿地公园的重要筑件,展示出了地方文旅化的独有特色。三是积极借鉴以及效仿了传统工业城市的建筑形态与组合形式,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有进行二次的创作,结合绿化、特色筑件的使用,能够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可以唤起当地居民最深处的记忆,并让游客感受到该地的文化特点。四是规划人员注意到了建筑的色彩无法与周围的景观相呼应,而通过改造与创新的形式,使得建筑体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

第三,注重地域文化的表达,需要将现代城市与地域文化元素有机结合,并提高观赏性,这样能够直观地让人感受到该区域的文化历史,同时也便于推动地方文旅资源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实效性。像上述案例之中,规划设计人员加大了对建筑与景观协调性的研究,并以展示当地自然风貌为出发点,提高了各类自然文化资源的展示与开放力度。合理对公共空间进行了设计,在公共空间之中是最能够表达该地区人文特色与精神文明构建质量,通过这种自然、文化与人类有机互动的形式,提高了地域文化的表达质量[5]。

第四,除上述几个要点以外,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受益的主体仍然是地方民众,因此也要加大对其意见的收集,形成一个人人参与设计规划的格局,以便深度探索城市现有资源,让民众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有利于各项规划设计作业的推进。同时也应充分地考虑到规划区域所能够为地方带来的经济效益,应做好策略的优化与调整,以避免本末倒置等问题的出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设计是推动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关键,在新时期背景之下,相关人员应认清规划地区的经济与人文发展形势,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引入地域性设计理念,加大对地方自然环境、建筑建设、地域文化等因素的深入探究,并挖掘各项资源背后的价值,利用有限的地域空间,提高方案的可行性,以便加快我国城镇覆盖率,减少城乡二次元问题的出现。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规划区域
规划设计作品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规划设计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分区域
迎接“十三五”规划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