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熙
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663
以控规工作而言,呈现出了较强的控制性、法定性,然而在灵活性方面有待提升,这也就意味着生命力不足;所进行的城市设计工作则是更多地关注指引性和概念性,所对应的不足表现为欠缺实施性,同时在法定效应方面也有着缺陷。通过将二者的高效融合可以获取到更佳的效果,在刚性控制过程里可以有效予以引导,如此能够达成对城市功能结构的补充,并且可以调整空间形态,这样城市便能够达成健康长远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设计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进步,特别是在应用模式上有了相当大的改善。而以整个演变历程来看,所对应的内容为:第一阶段,也就是初步探索时期,对应的时间段为上世纪80年代左右,所进行的控规工作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指标的核定。而在城市设计方面往往会借助空间形态示意从而对所进行的城市规划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此环节工作的进行会发挥出相应的参考功能,并辅助于控规指标工作的进行。在第二阶段,所处的周期为90年代左右,所进行的控规工作往往会借助城市设计要素从而展开相应的指标体系建设。在展开城市设计作业时除了把侧重点放在数据管控方面,同时要更加重视形态建设,借助数据及图纸的高效整合由此使得所进行的土地开发工作更为可行,而且会助力于空间形态的建设。在第三阶段,此时期为90年代后,由于社会科技的进步,控规整体表现地更为成熟,相应的法律法规也相继颁布,这样便使得城市设计工作达成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关联的指标有了很好的发展。在具体操作过程里侧重点在于意向性的表达,同时也更加重视战略性设计工作。第四阶段所处的时期为2000年后,在进行控规编制作业时往往会运用城市设计导则,这样便能够实现对适用土地使用的有效规划,同时也能够达成对空间形态地深层次管控[1]。
2.2.1 形式上:城市设计角色和地位缺失
以城市设计工作来看,会在规划体系里得到全方位的体现,然而却没有明确对应的作用。以整个发展历程而言,城市设计的角色有着很大的改变,最初在进行城市空间形态落实时,其主要发挥着依据作用,此后演变成为了控规指标体系的具体方法,而在这之后则是成为了控规方案的补充。虽然在实质性内容方面并没有出现多大的变化,然而对应的角色却是不断弱化。展开城市设计工作时,所关联的法律效应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在控规过程里依旧未能够实现明确的定位。展开规划编制的过程里,应该对控规工作予以关注,其为构成要件之一。
2.2.2 内容上:城市设计尚未融入控规全周期
规划编制的过程里,城市设计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特别是控规编制程序里并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未能够对定位进行明确,处于相对模糊的境地,二者未能够达成同步。而到了规划管控环节,借助法定图控规能够达成对土地的控制。但是在城市设计目标方面必须要借助地块的开发控制方能够达成这一效果,这也就意味着控规会把侧重点更多地放在工程技术规范上,这样进行规划工作时所进行的城市设计方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还有,以城市设计成果来看,进行表达时往往会借助直观意象图的方式展开,这则是意味着欠缺足够的技术支撑。
2.2.3 管理上:城市设计与土地控制本身存在矛盾
通过对二者分析能够看出,在城市设计方面侧重点会放在单一群体价值观上,而在土地控制方面则主要是借助客观标准从而达成对所控制土地的有效开发,由此实现对城市品质环境的衡量。现今,在进行城市设计时依旧和城市规划法规有着相当程度的不同[2]。
2.2 不同孕周母婴结局对比 34~37周的产妇分娩后新生儿窒息、病死、HIE、RDS、宫内感染、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均低于28~33周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剖宫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1 城市建设及管理的必然
以时间为视角进行分析,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城市建设时侧重点会放在风貌特色等要素上,而到了90年代所对应的关注要点则放在了城市的理性规范上。当前,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所对应的重点则放在了人本规划等方面。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里通过对控规和城市设计的有效整合最终可以融进到规划管理里去。而以空间视角进行审视,此二者从先前的一维平面结合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后成为了三维立体整合。如果以规划体系的价值来审视的话,城市设计获得了长远的进步,从最开始的形式表达途径发展到后来的方案示意效果。在随后,成为了指标推演工具,当前则是更多地会以附属成果进行展现。规划过程里所进行的控规工作侧重点会更多的放在量的控制,而在城市设计方面则主要会把侧重点放在质的引导层面上,这二者为理性控制和感性设计的彼此补充,二者间的内容有着众多的重叠,通过此环节工作的进行,能够使得城市空间健康发展。
2.3.2 控规地位及作用的提升
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此过程里积累了众多的经验,特别是在多规融合的大环境之下,主导部门陆续颁布了相应的规定,在以后将不会再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在此环境之下,控规工作的价值必然会大大增加,其为城市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控规工作的进行能够使得政府的多元纽带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进而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借助控规层面的城市设计工作的进行能够使得城市更高质量的建设,并且可以达成精细化的管理[3]。
3.1.1 由注重“结果整合”到关注“过程融合”
以控规成果来看,通常由图纸、文本等组成。在城市设计成果方面主要由图纸及说明所构成。二者在过去处于完全分离状态,或者是会在控制文本里借助城市设计章节的插入从而进行展现。在进行控规指标编制作业时,应该对城市设计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而在城市设计内容方面则是要借助不同的措施从而在控规成果里得到反应。举例来讲,城市设计导则能够当成是控规文本的单独章节,而在管理文件里则是能够融入城市设计指引图[4]。
3.1.2 由只看“方案效果”到考虑“管控合理”
3.1.3 由“感性设计”到“理性规划”再到“人本创新”
在城市设计这一理念刚进入国内时,侧重点放在了设计的美观等层面上,还有就是会过度重视城市的外形。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整个社会对城市设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此环节的工作必须融入规划体系由此带来相应的规范性指引。在这些年,进行城市设计时更是把侧重点放在了以人为本原则上,强调公众利益、重视多元融合。
3.2.1 全周期编制理念
(1)前期——方案设计
规划编制阶段,城市设计应以定性为主,构建“总体——分区——局部”三级编制体系,由此所开展的控规编制有着对应的侧重点,所进行的城市设计则是能够很好地融进整体战略中。应该从实际着手,由此构建出城市设计体系,而在具体推行过程里则是应该着眼宏观、中观、微观等要素,结合远、中、近的视角从而进行指引工作,建立多维精细化管控要素[6]。
(2)中期——成果编制
规划中期管控阶段,所进行的控规工作主要起到了定量控制功能,为了强化此环节的工作,必须要构建出技术标准,同时还要颁布关联政策法规,这些工作的进行能够达成对城市设计的有效指引,并促使控规编制成果更加规范。而在控制强度层面,借助刚性和弹性的高效整合,由此能够达成对城市设计和控规的科学管控,而所对应的表现是:借助引导性的指标由此实现对不同设计要素的指引;如若以空间时间审视的话,则是会分为重点区域,还有就是一般区域。
(3)后期——管理文件
而以规划编制后期环节来看,在控规与城市设计融合工作上,通常会借助管理文件的形式予以展现,每个管理单元由“法定文件”与“指导文件”组成,形成“文-图-表”的系统管理方式。分别确立确定规定性控制体系指标和指导性控制体系指标[7]。
3.2.2 全方位规划层次
(1)宏观层面:整体规划
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城市设计时要结合框架展开,并把宏观空间战略当成是着力点,由此明确整体的土地利用布局展开相应的城市规划工作。在从宏观层面进行城市设计时,必须要重视城市的意向挖掘,先是应该对规划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要强调各个空间元素的有效融合,接着则是应该将地域特色有效的融入,这样会使得控规的战略更为完善,最终能够提出宏观调控对策。在进行控规作业时必须要对平面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由此使得空间形态更加完善[8]。
(2)中观层面:单元导引
在中观层面上,侧重点会放在单元导引上,并以此为基本控制单位,从城市设计指引工作着手由此达成区域的规划,最终实现对规划单元的有效控制。所进行的单元城市设计主要会借助要素的指引从而达成定量定性的高效融合,这样所进行的城市设计构想会得到相应的转化,最终成为具体的控制指标,由此在不同地段得以全方位地落实[9]。
(3)微观层面:地块控制
此环节的工作往往要借助控规分图展开,并且要在全过程里整合城市设计导则,也就是说在进行控规成果表达时必须要对城市设计内容进行全方位地整合,比方说在对一些重点区域展开有效的规划作业,要把地块里的关联要点予以有效的调整,促使城市空间得到更好地优化。在控规分图则方面必须要借助法定文件等展开相应的作业。而在指导文件方面则是必须要借助地块控制指标进行相应的工作,此过程里必须要达成和城市设计的高效整合。在一些重点区域,通过概念性的设计,并且配备有相应的控规方案,由此获取到对应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展开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时,能够很好地把一些量化的要素融合进来,而面对那些不可量化的要素则是能够借助文字等形式进行展现。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借助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对区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方位的深化,这对于控规指标而言会产生极大的助力作用[10-11]。
总的来讲,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面对这种情况,与之关联的规划体系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控规和城市设计达成高效的融合已然成为了明确的走向,通过二者的高效协调能够使得城市规划更好的展开,并且可以在具体规划过程里得到全方位的体现,起到彼此补充、牵制的效果。控规层面城市设计应用和控规与城市设计全面深度融合能够促使规划工作更好高效地开展,最终助力于社会经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