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利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21
随着水工建筑项目的全面发展,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要整合大坝帷幕灌浆施工作业要点,设定规范化施工模式,以提升统筹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实现工程项目统一发展的目标。
本文以某水库项目为例,工程项目处于三镇交界位置,地形较为复杂但外部交通环境便利,施工项目需要的材料、设备等都能有效运输到施工区域。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92mm、多年平均降雨日为127天,每年6月到9月为汛期,尤其是8月到9月,受热带风暴影响会出现高强度暴雨,因此,当地多年蓄水工作和抗洪工作压力较大,使得水库结构的主坝、副坝存在多出处渗漏问题,对水库整体安全性产生影响,为此,当地管理部门在进行全面调研和数据汇总后,决定采取除险加固作业模式,有效避免险情的留存[1]。
依据工程项目设计部门的相关设计方案,主要是对水库主坝和副坝进行灌浆防渗加固作业,其中,主坝利用高压喷射灌浆处理、充填灌浆处理以及劈裂灌浆处理等,而对应的副坝则采取充填灌浆和劈裂灌浆处理。
在明确工程项目设计要求和具体设计方案后,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开展具体工作,以确保能及时纠正相关问题,建构完整的施工管理模型,实现统一管理控制的目标,减少隐患问题留存造成的不良影响[2]。
为更好地维持水库除险加固作业的安全性,要整合具体的资源体系,确保相关工作内容都能逐步落实,有效建立完整控制机制的基础上,从问题分析入手,及时掌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要点和难点,依据防渗标准落实更加合理的作业方案。
2.1.1 问题分析
为更好地保证后续作业顺利开展,本工程项目在施工作业开始前进行了隐患问题的交流会。目前,大坝主要存在的是渗流问题,工程项目心墙截水槽原有设计的底部宽度为12m,目前局部坝段为8.1m,利用埋设的测压管完成检测后可知,心墙土压实度以及渗透系数均不达标,造成整体防渗失效。与此同时,工程项目大坝土多为分散性土,比例接近70%,长期渗流作用下被分解和冲蚀的问题较为严重,影响坝体抗渗的稳定性[3]。初步判断大坝应该为土石坝,采用心墙防渗,渗漏问题主要因心墙和坝体分散性土分解冲蚀造成,使得断面出现变形沉降,如图1所示。
图1 土石坝断面变形沉降示意图(1)、(2)、(3)、(4)均为沉降示意线
基于水库存在的问题,工程项目对具体的灌浆范围进行了划定,主要的位置在溢洪道控制闸前部、左侧坝顶、相邻坝坡段,按照规范化作业要求完成具体单元的设定评估,有效实现统一作业的目标。
除此之外,要对灌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予以预测,比如,灌浆中断、漏浆等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防控预案,确保出现具体情况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灌浆中断现象,造成灌浆中断问题的因素较多,为减少其产生的不良影响,要选取高质量输浆管道,并且在每次施工作业开始前都要进行管道连接位置的质量校验。并且,要严格执行具体的标准和作业内容,完善灌浆设备常规化清理工作,定期开展水电系统维修和日常保养,从而确保实际作业的稳定安全。
2.1.2 设备、材料准备
在实际施工作业中,水工混凝土用水是建筑施工标准用水,为更好地维持工程项目的统一控制效果,灌浆用水要保持一致。与此同时,按照质量规范标准选取水泥等材料,本工程项目选取32.5普通硅酸盐水泥[4]。
另外,在开展灌浆处理工作中,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需求和控制标准选取灌浆设备和钻孔设备,灌浆设备中,应用高速搅拌机、储浆搅拌机等,保证应用控制环节的合理性,更好地维系统一管理效果。与此同时,利用高压泥浆泵有效完成钻孔冲洗以及压水实验,建构完整的设备管理模式,保证设备能发挥其实际作用。
除此之外,要优化准入机制,确保相关设备操作人员具备对应的专业资格认证,且能及时参与培训和安全指导,能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和技术要领开展具体工作,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安全水平。
2.1.3 具体工序
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就要按照规范化流程开展具体施工作业,以保证各作业环节衔接合理,维持工程项目统一控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确定施工条件
结合本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要开展大坝帷幕灌浆施工工作,要明确灌浆作业的基本条件,从而依据规范落实细节的设计和处理,确保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一,钻孔灌浆处理环节要在帷幕层混凝土满足28d养护期,且对应的强度是设计强度的70%时陆续开展,不仅能保证帷幕作业的安全性,还能提高整体施工项目的管控效果。
第二,正处于灌浆作业或者是灌浆作业刚刚完成试,要对其周围环境进行阶段性管理,一般而言,30m范围内不能进行爆破作业等幅度较大的内容,若是按照工期要求无法更改,则要落实完善的减震处理和防震处理。
第三,基于施工作业的具体要求,在帷幕灌浆作业开始前,施工部门要严格执行规范化试验分析模式,确保灌浆处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要编写对应的试验大纲,从而保证相关内容都能逐步落实。
施工作业原则
结合本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并且,严格执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本工程项目利用“三序施工”处理机制,先完成第一序孔的钻灌处理,然后进行第二序孔、第三序孔的处理,排序方面要秉持先外后内的原则,双排孔组成的帷幕结构要先进行下游排孔的灌浆处理,然后进行上游排孔的处理。
作业要点
在确定灌浆作业方案后,就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开展具体工作,确保工序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大坝帷幕灌浆施工水平。
第一,钻孔作业。主要采取的设备是回转式地质钻机,要在覆盖层应用硬质合金钻头完成钻进处理,更好地提高阶段性作业的规范水平,确保实际作业可控合理。并且,在基岩结构中利用金刚石钻头开展钻进作业,钻孔的孔径维持在56mm。整个施工作业中,先导孔利用91mm完成开孔处理,以保证后续作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并利用76mm进行终孔处理,为更好地提高整体作业的质量水平,要对先导孔、第二序孔、第三序孔进行集中处理,并进行岩芯的质量评估,更好地维护整体作业的科学性。另外,要对作业后的结果进行校准,确保孔位满足设计要求,相应的孔位偏差要控制在10cm以内,及时进行相应数据的记录和汇总分析。灌浆孔施工作业时按照要求分序分段处理,并配合清水钻进作业,提升基岩结构中钻进处理的质量效果。最后,利用KXP-1型测斜仪进行最终的测量,只有满足大坝帷幕灌浆施工设计规范才能开展后续作业。
第二,冲洗作业,主要是针对基岩结构段,要利用压力水完成孔壁冲洗作业,确保其不会对整体作业质量产生影响,冲洗的时间由最终水流质量决定,一直冲洗到回水清净为止。并且,冲洗的压力要维持在灌浆压力80%左右,若是整个施工作业中灌浆压力超出1MPa,则冲洗压力选取1MPa。在完成冲洗处理工作后对冲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孔内沉积厚度能在20cm以内。
第三,压水试验。在大坝帷幕灌浆施工作业中,压水试验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要整合具体的作业内容,建立完整的试验分析模式,保证相应作业的安全性。1)灌浆孔在灌浆作业开始前要进行简易的压水试验,以确保能全面评估其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后续作业要求。2)先导孔要按照自上而下分段卡塞的方式完成压水试验分析,并且,配合单点法压水处理模式,确保整体作业的可控性和合理性。3)针对帷幕灌浆试验孔、检查孔则要采取五点法压水试验。所谓五点法压水试验,指的是依据大坝基础帷幕灌浆试验要求,结合业主以及监理部门现场指示,按照设计标准对各个区段灌浆压力进行计算,就能了解实际的压水压力,采取压水压力0.3倍、0.6倍以及1倍计算方式对各个压力点的压力进行处理。
第四,灌浆作业。1)在帷幕灌浆施工环节中,覆盖层利用孔口封闭循环钻的方式进行灌浆作业,而在基岩段,主要是利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完成处理工作,射浆管和孔底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50cm以内,更好地维系整体作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2)同一排上相邻的两个次序孔间要结合具体设计要求予以优化处理,岩层中钻孔灌浆的间距也要控制在固定范围内,一般是维持在15m以内。3)为提高阶段性作业的质量,要严格执行精细化测算分析机制,覆盖层段的灌浆压力表示为0.8D(D表示灌浆顶板以上地层厚度)、岩石基础灌浆压力表示为1.5+0.5D。整个作业体系中,最终的灌浆压力由现场灌浆试验确定。4)岩基灌浆段段长要控制在5m以内,若是遭遇溶洞结构、断层结构或者是软弱夹层结构,则相应的长度要维持在3m以内,结合实际情况具体确定。与此同时,灌浆垫层混凝土和基础作业段灌浆结构要进入岩层2m,终孔的最大段长度则要维持在10m以内。5)为保证工程项目综合作业的可控性和合理性,整个灌浆作业要利用水泥粘土浆完成灌注处理,混凝土和基础结构的连接位置,要先进行水泥灌浆作业,相应的浆液也要从稀到浓逐级处理,维持整体作业的安全性和科学性。6)在浆液处理环节中,灌浆压力维持不变状态下注入率也会出现持续降低的情况,此时,不能改变浆液的浓度。而在某一比级浆液注入量达到300L以上后,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此时,浆液浓度改为再浓的一级,从而保证作业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而在注入率超出30L/min以后,相应的灌浆作业的具体级别就要视实际情况而定。整体作业基于调整坝体劈裂灌浆技术作业要求,能更好地处理心墙坝裂缝以及孔隙问题,更好地释放坝体中积累的应力,以确保原有不平衡的坝体应力得以消散,在灌入泥浆后,坝体局部土层应力有所提高,就能进一步优化心墙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五,灌浆结束。为满足大坝帷幕灌浆施工质量和安全要求,要依据灌浆作业的实际情况,判定灌浆处理工序是否结束。一般而言,判定灌浆结束的标准主要分为两个,第一个是灌浆段的贯入量在1L以内,并且,设计压力下已经持续灌浆60min左右。第二个是在灌浆过程中回浆浓度降低一级浓度灌注处理,回浆的浓度变得更浓时。在实际作业中满足以上两个要求之一就认定灌浆结束。
第六,封孔处理,一般是利用纯压作业的方式完成封孔,压力为1MPa到2MPa之间进行灌入,水灰比控制在0.5:1的浓度,屏浆处理120min结束,在沉淀作业结束后投入泥球并开始相应的捣实处理,从根本上维持整体作业管理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在完成大坝帷幕灌浆施工作业后,要结合质量管理要求开展质量验收工作,确保工程项目施工作业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提高阶段性作业的基本水平。
本工程项目在完成除险加固灌浆处理工作后,当地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了为期1年的跟踪管理,了解相应作业的实际情况。一方面,主坝结构、副坝结构在进行充填灌浆和劈裂灌浆作业后,坝顶布置的深槽能有效维持灌浆处理效果。主坝浆脉厚度约为16cm到52cm,副坝的浆脉厚度约为8cm到14cm,整体浆脉较为均匀连续,搭接结构也非常完整,工程项目的渗透性较小,为当地防洪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整体灌浆质量满足设计规范和要求。
在完成大坝劈裂灌浆作业时,要明确除险加固的要点,基于心墙防渗要求,重构坝体应力平衡状态,维持心墙坝的稳定性,并严格执行具体的作业要求。首先,提高作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利用交流会、培训等方式确保作业人员能严格执行具体的工序标准,并确保相关试验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控性,更好地减少隐患问题。其次,要落实岗位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保证其能严格执行具体作业方案,维持整体作业管理的科学效果。最后,要秉持阶段性总结管理的原则,针对阶段性作业内容予以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且对帷幕灌浆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予以预测,及时制定防控处理方案。
总而言之,水库除险加固施工作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要有效融合大坝帷幕灌浆施工内容,建构完整的作业体系,保证灌浆施工作业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提高阶段性工程质量效果,并及时开展质量验收,强化工序管理和人员管理的同时,为水库安全应用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