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五常中心小学 (311100) 章春霞
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游戏活动,对综合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参与兴趣。教师教学前要深入了解学情,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观察、分析、思考、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同时,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适当融入趣味性因子,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借助多种渠道搜集、筛选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基础,创设操作性、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活动情境,能有效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展各项能力。
在确定活动内容时,教师要基于教材精选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教师要具备整合意识,将教材中的碎片化信息进行单元化处理,形成系统的知识关联单元,为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融合性、综合性等特点,与其他学科有诸多关联,教师融合多学科知识,将单元主题模块化处理,能够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例如,教学《风筝的制作》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搜集到的不同形状、不同图案的风筝图片,以及有关风筝节的视频,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吗?风筝由哪些部分构成?”五年级学生有放风筝的经历,能够通过讨论总结出风筝的结构和飞起来的原理。教师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分享制作体会,引导学生清晰了解风筝的制作步骤以及制作的注意事项,并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制作风筝的任务。小组成员通过近距离观察、触摸、感知风筝,探索思维得到启发,能够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使风筝制作活动有条理地开展。在展示交流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评选出优秀的小组作品,并邀请小组代表分享制作经验,强化了学生的制作体验。
创设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互动性的活动情境,是教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思考的问题,以达到将学生顺利引入探索环节的目标。教师基于教材内容设定相应的活动主题、活动目标,为学生规划明确的活动路线,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能力。
五年级学生对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有一定了解,但大多没有种植经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植物的认知。例如,教学《小果树 我来种》一课,教师预设先学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搜集种植果树的相关资料,并参与班级展示。课伊始,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学生搜集到的果树从种植到结果的动画视频,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完成资料搜集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果树的生长有一定了解,通过视频的引导,能更快了解果树种植的过程,以及掌握一定的种植技巧。为了加深学生对植物的认知,教师出示实践活动任务,要求学生考察身边有哪些果树,将它们的样子以写生的方式画下来,并绘制果树成活影响因素分析表。这样能让学生在了解不同果树区别的同时,理解果树种植的不易,懂得尊重果农的劳动成果,进而明白要珍惜粮食。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优势。教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可对活动开展形式、活动主题设定、活动程序规划等展开优化,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达成共识,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互动性内容,设定明确的探索目标,并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合作探讨、协调操作。这样能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实践交流,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创新思考。
例如,教学《新鲜果 我加工》一课,学生对各种水果食品比较熟悉,但对其加工过程没有深入了解。课始,教师出示山楂罐头、草莓酱、杨梅果脯、芒果汁等食品,让学生思考这些食品是用什么方式加工而成的、用什么方法能够让水果长久保存等问题。学生对这些水果食品很熟悉,能根据它们的形态,猜测出是用泡、捣、晒、榨等方法制作而成,但对具体的操作步骤并不了解。教师讲解各种水果的加工方式和注意事项后,以“自制杨梅干”为实践主题,要求学生通过“盐水浸泡—加糖熬煮—烤箱烤干—密封保存”的步骤,完成家庭自主操作任务,鼓励学生思考各步骤的作用、某步骤是否可以省略。学生经过实验后,总结出盐水浸泡的目的是驱虫杀菌,加糖是为了中和杨梅的酸,烤干和密封是为了让杨梅干便于长久储存。这样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形成。
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适当增加实验活动,优化活动组织,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小学生缺乏实验操作经验,对实验操作步骤不熟悉,容易发生不同的操作问题。教师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对实验操作程序优化设计,引导学生先观察演示,梳理清楚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后,再进行实际操作,为学生顺利进行实验创造条件。
五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较少掌握。例如,教学《拆解玩具车》时,教师组织小组实践活动,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课伊始,教师鼓励学生回忆小时候玩过的玩具车,思考玩具车的组成部分,并给每个小组分发一辆玩具车,让其观察玩具车的外观和造型。熟悉的玩具车能够快速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接下来的拆解操作做好准备。教师逐步讲解拆解玩具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亲自示范。学生对拆解物品的活动非常感兴趣,能够跟随教师预设的路线进行操作,顺利完成拆解任务。每个小组分到的玩具车只有一辆,谁先拆、谁负责拆什么部位等问题需要组员协商解决,于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教师要客观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理性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相应的点拨和指导,为学生传授更多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
小学生的探索欲较强,但动手操作能力低。教师要理性判断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水平,针对学生的学习薄弱之处适时给予方法传授,启发学生思考。传授活动方法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现场示范操作、团队协作组织等方式,辅助学生完成实践探索任务,引导学生借助团队力量解决问题。这样能深化学生的实践体验,逐步提升他们的学科综合能力。
例如,教学《环保小车我来造》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各种自制的环保小车,要求学生鉴赏评价,分析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学生结合生活认知,能够准确分辨环保小车的用料,并对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充满期待。教师让学生谈一谈制作环保小车的构思、用料及方法,有的学生有了初步的制作想法,有的学生还没有头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书中的图片,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并指导学生按照构思、讨论、设计、画图、备料、制作、完善的步骤进行创作。学生利用自己搜集到的废旧材料,按照操作步骤实施,能够顺利完成环保小车的制作,提升创作能力、评估能力。同时,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进行探究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探索性学习需要长期坚持,并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建立认知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利用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在问题探究中获得活动经验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对学生出现的操作问题及时给予技术指导。
例如,教学《调查共享需求》时,学生对共享单车比较熟悉,教师以共享单车的图片引入共享经济概念,鼓励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商品。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够列举一些案例,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以共享单车的兴起和发展的真实案例,讲解共享经济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以及对社会和人类造成的影响,并布置学习任务:“生活中有哪些可以通过共享服务解决的问题?如何了解人们的共享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共享服务?你享受过哪些共享服务?共享单车需要哪些工作人员的服务?”任务出示后,教师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共享服务需求的调查。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的学生,可结伴完成,教师对此不做硬性要求,以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适当延伸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相应的训练任务,能创造更多的学习契机,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启迪,提升学科综合能力。
延伸活动训练时,教师要设计契合学生学情的活动课题,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并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及时调整活动训练任务,科学评估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这样能对学生的心理形成触动,帮助学生完善学科认知体系。
经过上节课《调查共享需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们有哪些共享服务需求。在教学《制作共享服务产品》时,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板书人们的共享服务需求,鼓励学生从合法、卫生、安全、健康等方面对人们的共享服务需求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具备实现条件的几个需求。教师适时出示“共享服务产品制作”的活动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研究应该制订怎样的使用规则、管理方法、人员配置等,才能让共享服务高效运行。学生皆有共享服务的经历,小组发言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信息收集、信息整合、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积累,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如社会调查、信息搜集、数据分析、课堂辩论、实验操作等,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延伸活动训练时,教师适当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为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
例如,教学《放飞风筝》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放风筝的注意事项、风筝起飞的原理,以及风筝线对风筝的作用,传授学生放风筝的技巧。学生有放风筝的经验,能够产生学习兴趣,提出放风筝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风筝侧翻、翻转、摇摆、前俯、后俯等问题,鼓励学生小组内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基本能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适时布置课外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放飞一次风筝,记录风筝放飞的过程、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并以书面形式参与班级评价活动。学生经历实践操作和评价活动后,能够体验风筝放飞带来的快乐,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根据风筝的飞行表现及时制订改进方案,逐渐形成勇于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契合,具有较强的教学调动作用。教师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程序、任务,设计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发展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