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敏 邹阿鹏 李传波
运动医学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是骨科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该专业发展迅速,受到了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重视,在骨科创伤﹑运动康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升治疗及康复效果[1]。肩关节镜是运动医学的重要内镜技术,目前已经成为运动医学创伤外科的基本手术技术,临床开展率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较多医师已经通过运动医学肩关节镜手术培训,获得了专业的操作技能。但是,为保证运动医学肩关节镜手术效果,仍需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保证临床医师获得扎实的基本功,进而提升手术效果[2]。当前,肩关节镜器械不断优化完善,各类肩关节镜也不断增加,需要操作医师掌握好其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根据影像学诊断及其他临床诊断评估是否应该实施肩关节镜治疗。模块化模拟教学法是临床医学教学与培训的新型方法,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其用于运动医学肩关节镜手术培训的效果尚不明确。为此,研究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5 月期间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进行运动医学肩关节镜手术培训的64 名进修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模块化模拟教学法的培训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2019 年9 月—2021 年5 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进行运动医学肩关节镜手术培训的64 名进修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 名)和模块化组(32 名)。模块化组,男27 名,女5 名,年龄32~51 岁,平均(40.95±8.85)岁,从业时间6~18年,平均(12.91±5.87)年。对照组:男26 名,女6 名,年龄32~51 岁,平均(40.93±8.91)岁,从业时间6~18年,平均(12.93±5.86)年。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批号:20190918003)。
纳入标准: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医师,无关节镜手术基础;培训期间出勤良好,无中途脱离者;医师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非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医师;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语言沟通能力异常者;培训期间无法正常上课者;连续请假时间超过3 天者等。
对照组常规采用关节镜模拟操作训练箱进行培训,指导进修医师操作抓钳﹑推结器等器械,通过摄像机和内镜获取视野内影像,医师通过显示屏观察视野内影像,控制操作措施;培训医师定期考核,根据考核成绩调整实际教学。教学时长均为24 学时,模块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模块化模拟教学法进行培训(教学时长同对照组,两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致,仅教学法存在不同,具有可比性),具体措施如下:(1)训练系统及教学设计:通过关节镜模拟操作训练箱联合计算机虚拟现实培训系统进行操作训练,为进修医师设计四个肩关节镜手术培训教学模块,分为“理论知识”“内镜模拟器训练”“肩关节模型操作训练”“综合模拟训练”。(2)理论知识教学:带教老师总结肩关节运动医学相关知识,引导进修医师学习肩关节解剖学﹑肩关节镜康复知识。随后,指导进修医师了解肩关节镜发展历史,发展现状,正确认识肩关节镜,了解其对肩关节疾病的重要治疗作用。通过模型﹑图片等形式,指导进修医师熟悉肩关节镜的结构,讲解肩关节镜操作技术﹑基本类型和用途。联系临床实际,讲解肩关节镜操作前的解剖学及影像学诊断,明确肩关节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指导进修医师掌握肩关节镜的基础知识[3]。(3)内镜模拟器训练:带教老师向进修医师演示肩关节镜操作过程,指导进修实施利用内镜模拟器操作,练习操作关节镜的各部位,学习设备参数﹑调节方法,练习调整视野﹑镜下抓持﹑传递和缝合打结等操作,例如可在夹持传递黄豆或塑料珠,操作者由左手弯钳自左侧碗中夹起黄豆,传递给右手弯钳,并置入右侧碗中,确保医师可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同时,学习简单的肩关节镜及系统的检查方法和维护方法,可识别简单的故障,并进行故障排除,了解损害关节镜的错误操作和危险操作行为,避免引发安全事故或不良事件[4-5]。(4)肩关节模型操作训练:带教老师指导进修医师关节镜模拟操作训练箱及计算机虚拟现实培训系统进行肩关节模型操作训练,教师先进行示教,随后指导进修医师进行自我练习;进修医师需掌握肩关节不稳﹑肩袖损伤﹑肩峰下减压﹑肩峰成形四种基本术式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学习三星结等打结技术。(5)综合模拟训练:进修医师可熟练掌握关节镜模拟操作训练箱及虚拟现实培训系统后,引导进修医师进行独立操作训练,可设定肩袖损伤的诊断,指导进修医师学习完成整个诊疗过程,对进修医师操作过程进行评估,指出操作中存在的不足,指导进修医师更好地完成操作[6]。
进修医师培训后进行肩关节镜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
1.3.1 理论知识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解剖学知识﹑肩关节镜康复知识﹑肩关节镜背景知识﹑诊疗作用﹑肩关节镜组成﹑基本操作技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等肩关节镜基础知识,共7 方面考核内容,每项评分0~20 分,分值越高,表明考核成绩越好[7-8]。
1.3.2 操作技能考核
操作技能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抓持传递﹑缝合打结﹑肩关节不稳模拟训练﹑肩袖损伤模拟训练﹑肩峰下减压模拟训练﹑肩峰成形模拟训练共6 方面,带教老师观看操作过程后评分,每项评分0~20 分,分值越高,表明操作技能越好[9]。
1.3.3 操作水平评估
统计两组进修医师考核总成绩,评估进修医师肩关节手术操作水平:评分230~260 分为优,评分201~229 分为良,评分171~200 分为合格,评分170 分及以下为不合格;优良率=(优+良)/样本数×100.00%,合格率=(优+良+合格)/样本数×100.00%[10]。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模块化组各项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进修医师理论考核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进修医师理论考核评分比较(分,)
表1 (续)
模块化组各项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进修医师理论考核评分(分,)
表2 两组进修医师理论考核评分(分,)
模块化组理论考核总分﹑技能考核总分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进修医师理论考核评分(分,)
表3 两组进修医师理论考核评分(分,)
模块化组肩关节镜手术操作水平优良率(90.63%,29/32)和合格率(100%,32/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24/32;87.50%,2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肩关节手术操作水平
运动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的新方向,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领域对于运动医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将其作为骨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了运动医学发展与壮大。关节镜技术是运动医学诊疗的重要技术,临床应用较多,具有微创﹑高效的优势,但是需要对操作医师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从而保证手术效果和安全性[11]。
当前,肩关节疾病高发,肩关节疾病的关节镜诊疗需求量不断提升,需要对相关医师进行相关技能培训,以满足临床实际需求。但是,肩关节镜的操作要求较高,需要提升其操作技能培训效果,建立高效﹑规范的培训模式[12-13]。模块化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在临床教学中应用较多,可明显缩短学习曲线,提升培训效果,但是其应用于运动医学手术培训的效果亟待明确。运动医学肩关节镜手术培训相关文献报道显示,模块化模拟教学法可有效提升受训者肩关节镜手术技术操作水平,技术水平优良率和合格率可达到90.00%以上,而常规培训者仅为70.00%~90.00%[14-15]。本次研究也发现,模块化组肩关节手术操作水平优良率(90.63%,29/32)和合格率(100%,32/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24/32;87.50%,28/32)(P<0.05),可知模块化模拟教学法可有效提升培训效果,提升操作技能优良率,降低不合格情况,有效保障了培训效果。同时,深入分析发现,模块化组理论知识考核解剖学知识﹑运动医学与康复知识﹑肩关节镜背景知识﹑诊疗作用﹑肩关节镜结构﹑基本操作技术﹑适应证和禁忌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操作技能抓持传递﹑缝合打结﹑肩关节不稳模拟训练﹑肩袖损伤模拟训练﹑肩峰下减压模拟训练﹑肩峰成形模拟训练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块化组考核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可知模块化模拟教学法可有效提升理论与技能学习水平,各方面知识与提升效果均较为现实,该教学方式是一种适宜于进修医师专业培训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模块化模拟教学法可有效提升进修医师理论与技能学习效果,可有效提升其肩关节镜手术操作技能,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