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奡擅长水战,都没有得到善终。禹和稷亲自耕作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
南宫适退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是君子啊!这个人崇尚道德啊!”
【评析】孔子是道德主义者,他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朴素和道德。南宫适认为禹、稷以德得到天下,羿、奡以力而不得善终。孔子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后代儒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主张,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尚力者不得善终,尚德者终得天下。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他老人家不言语,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那是告诉你的人说错了。他老人家是到该说话时再说话,别人不讨厌他的话;高兴了才笑,别人不厌烦他的笑;应该取才取,别人不厌恶他的取。”
孔子道:“是这样的吗?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评析】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问什么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也做官领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可以称得上仁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至于是否是仁,我就不能断定了。”
【评析】孔子认为,士大夫应为国作贡献。那些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拿俸禄,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也照样拿俸禄而安享荣华富贵的人,是可耻的。孔子意在告诉他的学生和后人,不可以贪图安逸、安于现状,要承担社会责任。“仁”的标准很高,孔子认为一个人若能克制好胜、自夸、怨恨、贪欲等言行和情感,就算具备良好美德,可以称得上“仁”。孔子认为这种品质十分宝贵,其究竟合不合“仁”,孔子说不得而知。显然,“仁”是最高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