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3-02-25 06:36曹际娟于基成刘程惠姜爱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堂

陈 晨,曹际娟,于基成,刘程惠,姜爱丽

(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育部于2020年5月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高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其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因此,如何根据课程所属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进一步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探索的重点方向。作为一种全新改革化的教育观、课程观和知识观,课程思政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各学科的课程建设[1-2]。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发挥育人职能,围绕食品相关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福建农林大学梁鹏等[3]围绕食品工艺学的课程目标,将隐形思政元素与食品工艺学显性课程内容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学,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的同向同行;南昌大学以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知识内容为基础,开展了以工匠精神为内涵的课程思政的设计及实践[4];浙江工业大学通过修订教学大纲、梳理知识点、建设在线教学资源等手段,围绕课程专业点深入挖掘提炼出多方面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大连民族大学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6],学校采取科研立项支持、教师能力提升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工作。自2004年和2008年分别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来,笔者所在课程教学团队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政原则,不断改革创新,前期对食品营养学、食品标准与法规等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7]。该研究以食品安全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融入“思政教育”的改革探索,以期更好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食品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1 食品安全学课程简介及特色

食品安全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护民众饮食安全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研究对象是食物和人,即研究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在理论层面全面、系统地介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预防措施,以及食品在生产、加工和贮运等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方法,是食品工业相关从业者必备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既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关系和谐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8],是食品工业相关从业者的基本要务,较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准是食品产业相关从业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相较于其他课程,食品安全学课程内容具有影响民生、关乎发展质量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其课程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迫切性;同时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关注度,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过程中,结合身边或新闻中的食品安全案例,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影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比其他课程更易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通过思政元素的情感共情,能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和正义感,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对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参与度也有一定的正面意义[9]。

2 改革与探索

笔者在前期的课程改革中,尝试在教学中引入法治和德育内容,依托具体的案例教学讲解食品安全污染事件所涉及的违法事实以及法律对应的处罚条款,借助情感冲击力强、触目惊心的数据、图片和网络视频等资料内容辅助讲解违法违信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对社会大众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初步形成了课程思政的雏形[10]。该研究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融入“思政教育”的改革探索,以期形成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课程目标,发挥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础。

2.1 提高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和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还应具备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创新意识[11-12]。受学习经历和学科特点所限,理工科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是教学水平的短板。为此,该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党支部组织生活、学习强国APP和党史学习活动等途径加强学习,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提高认识和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普遍规律与本质特性的能力,坚定自身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做到欲正人先正己;通过参加思政学术会议、现场教学观摩和教学竞赛等活动,主动与思想政治课的专业教师建立联系,学习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和整合能力,掌握课程思政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授课教师做到了“明道、信道,可传道”,实现教师团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及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图1)。

图1 教师团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水平的提升方式Fig.1 The method of teacher team to improve the ability leve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2.2 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提供方向,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基础[13]。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从课程思政广度和深度上探索,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特色,对食品安全学课程目标和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补充调整,从知识、能力和价值三层次出发,制定出该课程多维度教学目标(图2),在教学中融入价值引领的要素是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价值塑造成为该课程施教的一项重要初衷和使命。

图2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目标Fig.2 The course objectives of food safety

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将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分解,针对支撑不同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绪论部分为例(表1),根据教学内容与其支撑课程目标关联程度,将教学内容及对应的教学要求分为两部分,对于需要理解记忆的概念性知识点采取课堂讲授方法进行,而针对涉及品行塑造的内容,则通过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并行的方式开展,实现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的有机统一。

表1 绪论部分支撑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及实现方式Table 1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the Introduction supporting the course objectives

2.3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设计思政元素及其映射点和载体的挖掘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石,根据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知识内容,主要围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诚信守法意识、树立职业理想和道德5个方面内容,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角度进行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与融合,确立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形成了课程特有的结构化思政知识脉络(表2)。

表2 课程思政元素及映射点汇总Table 2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points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content

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过程,就是重构课程的过程[11]。以挖掘的课程思政映射和融入点为抓手,按照前期重构形成的教学方案,得以在授课过程中进行高契合度的隐性嵌入式教学。如讲授绪论部分时,通过讲解国内外的食品安全案例,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的长足进步,感受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保障带来的自豪感,既向学生传输食品安全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也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关注党情民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内容教学时,通过讲解目前一些非洲国家因粮食短缺而被迫种植转基因水稻的事例,将学生的思路引导至我国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等内容,一方面通过袁隆平院士怀揣梦想、躬身科研的先进事迹向学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从讲述我国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各项措施,实现中国人已将自己饭碗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入手,增强学生对党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引导学生认清转基因食品的优势和潜在危害并存的客观事实,不能盲目推崇或一味排斥,呼吁学生正视食品安全问题,鼓励学生正确运用先进技术为人类社会造福,培养学生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和看待问题能力。经过深度挖掘和科学的梳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隐匿于课程教学中,形成课程思政要点,为后续教学提供素材基础[14]。

2.4 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育成效如何将思政元素隐性传递给学生并得到学生的观念认同是课程思政建设成败的关键。在前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形成了依授课形式和场景不同的“教室课堂”和“延伸课堂”结合而成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内外的联动与互补,显著提升了课程思政教育成效。

“教室课堂”是在教室场景中完成教授与学习的活动,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课堂讨论”等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交互使用各种方法开展思政教学,构建立体化的多维授课方式,将显性的、灌输性的教师讲授与隐性的、启迪性的学生参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15]。例如在讲解化学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时,以1968年日本某食用油工厂因生产管理不善,致使多氯联苯混进米糠油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为案例入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米糠油生产情景中,使学生在了解米糠油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运用知识分析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点,进而展开讲解化学污染物对食品安全危害和预防措施等专业知识内容;同时以案例中“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影响之大、死亡人数之多”为切入点,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进行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导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课堂关注度。“翻转课堂”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依据教学进程,以米糠油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延伸知识点为学习对象,要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归纳整理,围绕任务主题撰写报告讲义,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演讲并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解答讨论中的一些遗留问题。为了保证分组讨论效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交流不同意见,讨论时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互相启发,互相交流。通过这种形式的讨论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学会并养成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专注做事、团队合作、彼此信任的品质,使学生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品性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

“延伸课堂”即传统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主要通过线上交流和线上课程开展。通过带领学生到食品检测机构实习、指导学生参加食品创新大赛和课后线上任务引领等形式展开,此种方式打破了地域界限和课堂的时空维度,实现了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多角度开展。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课程微信群和QQ交流群,进行课后线上交流。教师作为群管理者一方面进行线上专业知识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扎实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进行行业发展动态和正能量信息分享及传播,潜移默化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以实现价值引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在线上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食品安全学课程作为线上课程,利用“雨课堂”等现代化智慧教学工具,进行课堂交流和互动,便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到大连华正检测有限公司和大连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见习实习,通过实习任务引领,敦促学生实践食品安全学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法规的认知。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食品创新大赛等食品创新技能大赛为契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指导学生以大赛设置的任务为导向,以食品安全知识为基础,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参赛学生所设计的桑果玫瑰花茶、火锅风味香菇曲奇饼干、茶香牛干巴产品分别获得2019年一等奖、2020年二等奖、2020年三等奖。通过以赛促教,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科学素养与工匠精神,锻炼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6]。

2.5 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引入思政要素按照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目标和支撑毕业目标要求,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的具体情况,形成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并行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17]。过程性考核占比为50%,主要包括雨课堂过程考评20%、翻转课堂20%和课堂作业10%,过程性考核伴随课程教学而开展,在各项考核内容中均嵌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果性考核占比50%,以期末考试形式开展,试题设置上一方面依托前期挖掘的思政元素映射点,将思政内容与客观题题干部分相结合,在课程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另一方面增加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热点案例进行理论分析等内容的主观题比例,使题目更加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更易引导学生思考和启发。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了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了意识形态的引领力[18]。

3 改革成效与反思

教学团队紧密围绕食品安全学课程特点和知识架构,以立德树人和专业能力提升双重指标为指引,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构建了适应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与策略,落实了理工科专业课程隐性育人功能要求。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学生表示能够从课堂上汲取更多隐性的能量,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和效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授课教师也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纪律等方面感受到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全方位、多角度传播知识和育人的作用。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这个任务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建设是“隐性-显性-隐性”的循环过程,前期通过挖掘将隐藏在关联专业课程内容中的道德观念显性化,进一步重构便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后期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将思政内容无声地传输给学生,实现隐性教人育人的目标。通过改革和探索,该课程思政教育取得较好的成效,但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课程建设要与时俱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会不断摸索完善改进,创新适应新时期特别是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在“挖掘”上下功夫,在“融入”上下力气[19],进一步整合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出针对性和适应性更强的考核评价方法,使课程更好地发挥全方位育人功效。

4 结语

该研究就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尝试,在提升授课团队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层次的课程目标,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结合该课程专业知识内容及结构,挖掘形成了课程思政内容图谱,借助探索形成的“教室课堂”和“延伸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映射和载入,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经评价取得了较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成效,为大连民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思政”建设奠定了基础,也可为其他理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